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2017-12-28 06:30梁俊芬洪建军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产率广东省要素

梁俊芬,方 伟,洪建军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州 510640;2.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梁俊芬1,2,方 伟1,2,洪建军1,2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州 510640;2.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法实证研究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总结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考查期内广东省农业TFP年均增长2.7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为71.4%,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6%和-0.41%,2004年减免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后,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呈明显效率驱动特征,技术进步缓慢成为制约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依次递减态势。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农业TFP增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的关系,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发展方式

一、引 言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新常态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2015年8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提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农业增效、转型、升级(翁鸣,2017)。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是农业增长新途径,也是农业现代化主要标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马晓冬等,2016)。诺思曾指出,“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道格拉斯C.诺思,1994)。因此,梳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不仅有助于站在历史角度准确理解和认识中国农业发展方式演进脉络,也有助于通过分析农业发展方式路径变迁,揭示蕴藏于其中的机制与逻辑。近年,大量文献研究宏观层面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省域层面关注不足。因此,本文从生产率角度深入分析和判断典型区域农业发展方式类型,探索区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真实轨迹及未来发展策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现有文献关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集中于三方面。一是关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研究。经典理论包括李嘉图的古典农业增长动态理论、科克伦及约翰逊的农业技术扩散应用理论、早见雄次郎和弗农·拉坦的技术变革与资源替代论、约翰·梅勒的农业发展阶段与资源互补理论、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钱纳里的结构转换增长理论等。总体而言,国外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不断增加技术进步因素对农业增长贡献份额的过程(张宇萍等,2007)。二是关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内涵和途径的讨论。国内关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层面,从转变途径(于志明,2007)、制度创新(李志远等,2006)、生态效益(薛亮等,2010)、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曾福生,2010)等方面研究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和途径。三是关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定量测度。郑晶等(2008)利用改进的农业经济增长DEA分解核算框架研究发现,1993~2004年广东省农业GDP增长主要源于要素投入的产出效应,其中粤西和粤北地区表现最突出。董运来等(2008)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讨资本、劳动力和广义技术进步对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发现1991~2006年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属于劳动力推动型发展方式。刘燕妮等(2012)运用非参数莫氏(Malmquist)指数法实证研究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现1978~2009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属于技术诱导型发展模式,农业增长仍保持粗放型发展模式。马晓冬等(2016)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发现,2000~2014年农业技术进步缓慢是制约江苏省TFP增长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重要指标(马强文等,2010),逐渐受学界关注。就农业领域而言,其反映农业生产物质投入以外的增长变化(刘建国等,2011),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从生产率角度探讨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从以下方面拓展现有文献:一是将时间维度集中于2000~2015年,以关注农业发展最新变化;二是将农业增长分解为要素积累与TFP增长,研究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与特征,识别广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是投入型还是效率型增长,判断农业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三是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典型区域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现有文献对农业TFP的测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增长核算法,具体分为代数指数法和索洛余值法;二是随机前沿分析法;三是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表明,用DEA方法计算农业TFP值和索洛余值法无显著差异,代数指数法显著低于索洛余值法,SFA方法显著高于索洛余值法(应瑞瑶等,2012)。相较于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法,DEA-Malmquist指数法无须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可使用投人产出不同量纲数据,且可分解TFP增长因素(高帆,2015)。近年,部分研究将经济增长源分解为技术追赶(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三部分(全炯振,2009;Badunenkoy等,2002;Henderson等,2005;杨文举,2006)。因此,本文采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制度变迁等因素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和作用。

Malmquist生产率变化指数是Caves等(1982)在Malmquist数量指数与Shepherd距离函数概念基础上建立,用于测量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专门指数(杨文举,2011)。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基础上,Fare等(1994)在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下,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在规模报酬可变(VRS)假设下,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PEC)和规模效率指数(SEC)。Malmquist指数(TFP增长率)可表达为:

技术进步指数测度技术前沿进步速度,反映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的动态变化;技术效率指数衡量生产单位实际生产向最大生产产出的追赶程度,反映技术落后者追赶先进者的速度(潘丹等,2013)。TFP、TP和TEC大于(小于)1分别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技术进步(退步)和技术效率改善(恶化)。规模效率(SEC)衡量决策单元是否处于最佳规模状态,纯技术效率(PEC)反映生产领域中技术更新速度和技术推广有效程度(刘燕妮等,2012)。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5年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样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历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为进一步考查广东省农业TFP增长的区域差异,按广东省统计局划分标准,将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地级市;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个地级市;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个地级市;粤北包括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5个地级市。

本文选取广义农业范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作为产出变量,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减Y值,得到以2000年为基期的实际产出数据。投入变量包括劳动、土地、机械、化肥4个投入要素。其中,劳动投入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计算,土地投入以有效灌溉面积计算,机械投入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计算,化肥投入以化肥折纯量计算。产出与投入指标统计量见表1。

表1 变量基本统计描述

三、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2000~2015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农业投人产出数据,基于DEAP2.1软件测算Malmquist指数,研究广东省农业TFP增长率及其因素分解(见表2)。实证结果表明,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以下特征。

(一)广东省农业经济属于效率增进主导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由表2可知,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TFP增长显著,年均增长2.75%,且呈明显波动特征。研究期间,广东省TFP增长明显依赖技术效率改善,技术效率使农业TFP年均增长3.16个百分点,成为TFP增长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指数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分别为1.000 8和1.030 7,均实现增长,且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贡献高于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则起相反作用,其退步使农业TFP年均减少0.4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抵消农业技术效率增长效果。说明2000年以来,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得益于农业技术效率改善而非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属于效率驱动型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反映农业经济增长中扣除要素投入增长的剩余部分(包括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农业发展即TFP替代要素投入且贡献持续提高的过程(Henderson等,2005)。因此,以TFP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度量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程度。2000~2015年,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3.85%,同期农业TFP增长率2.7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为71.4%。说明广东省农业产出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拉动,生产率提高可解释农业产出大部分变化,成为农业增长主要推动力,是效率增进主导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表2 2001~2015年广东省农业TFP指数及其构成

(二)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反

研究期间,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特征明显,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不同步,大部分时间内(除2014年),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反,此结论得到其他相关文献支持(史常亮等,2016)。将研究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5年(十五)、2006~2010年(十一五)和2011~2015年(十二五)。“十五”期间广东省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4.24%,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别为1.060 3和0.983 1,农业TFP增长显著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非现有技术效率改善,此阶段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属于技术诱导型增长模式;“十一五”期间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1.36%,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别为0.919 4和1.102 3,此阶段技术效率改善成为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变动的主要因素,属于效率驱动型增长模式;“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2.68%,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别为1.013 4和1.013 2,农业TFP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见表2)。

(三)制度创新对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影响较大

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为1.031 6和0.995 9(见表2),农业TFP增长表现一定效率驱动特征,特别是2004年减免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后(2005~2010年),农业TFP增长主要向生产前沿边界“追赶”(技术效率改善)而非生产前沿边界“外移”(技术进步),一般认为效率变化与制度变迁相关(李谷成等,2010)。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累计指数(2000=100)为1.503,即2015年较2000年提高50.27%;农业技术效率变化累计指数为1.596,即2015年较2000年提高59.58%;农业技术进步累计指数为0.941,即2015年较2000年降低5.92%。由此可知,广东省农业TFP与TEC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反(见图1)。一定程度上说明制度创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大,而技术进步缓慢成为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图1 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累积指数变化趋势

(四)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明显区域差异特征

由表3可知,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大部分地市农业TFP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而粤西地区地市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粤北地市水平更低。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前10位中,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市分别占6个(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深圳市、惠州市)、3个(汕尾市、揭阳市、潮州市)、1个(湛江市)和0个。广东省四大区域农业TFP几何平均值计算结果显示(见表3),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正增长,与全省整体农业TFP改善相符。其中,珠三角增长最快,年均增长3.82%,粤东次之,年均增长3.22%,粤西年均增长1.8%,粤北增长最慢,年均增长1.06%。可见,珠三角地区农业TFP增长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粤西和粤北地区。

从农业TFP构成看,21个地级市技术效率指数均有提高,多数地市技术进步指数下降。其中,东莞、珠海、佛山、广州4个地市农业TFP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深圳市技术进步年均增长3.5%,技术效率维持原水平;中山市和揭阳市技术效率年均增长分别为4.8%、3.6%,技术创新维持原水平;湛江、惠州、江门、汕尾、韶关、潮州、清远、肇庆、河源、汕头、梅州、茂名、阳江等13个地市农业TFP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效率改善,特别是规模效率提高;而云浮市技术进步恶化完全抵消技术效率改善效果,使农业TFP年均减少0.1%。

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8%、4.37%、3.33%、2.61%,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1%、-1.1%、-1.5%、-1.52%。说明珠三角地区农业TFP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双驱动”;而其他地区与全省农业TFP增长情况相似,农业TFP增长表现为技术效率改善“单驱动”,技术进步滞后很大程度抵消技术效率改善对农业TFP增长的推动作用。农业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区域分布特征具有较强一致性,说明技术进步速度导致农业TFP增长呈“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依次递减趋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现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80%左右,人均GDP已达高收入国家水平,有充足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农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在全省继续扮演“领跑者”角色;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GDP不足珠三角1/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扮演“最佳实践者”角色。因此,粤东、粤西与粤北地区除继续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外,还应注重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缩小与珠三角地区差距。

表3 2000~2015年广东省21个市农业TFP指数及其构成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2000~2015年广东省21个地市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广东省21个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分析其时序增长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属于效率驱动型发展模式,农业经济已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考查期内,TFP增长显著,年均增长2.75%,TEC和TP分别为1.031 6和0.995 9,TFP增长属于效率驱动型增长,特别是2004年减免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后,TFP增长表现出明显效率驱动特征,制度创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大。同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可解释农业产出大部分变化,已成为农业增长主要推动力,TFP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第二,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不同步,技术进步缓慢成为制约广东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考查期大部分时间内(除2014年),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均相反,农业TFP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交替呈“单驱动”增长模式。研究期间,广东省农业技术进步累计指数0.941,即2015年较2000年降低5.92%,与农业TFP变化趋势相反,成为制约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原因。

第三,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出明显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十五”期间,农业TFP增长明显依赖技术进步,而非依靠现有技术效率改善,此阶段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属于技术诱导型增长模式;“十一五”期间,技术效率改善成为引致农业TFP增长变动的主要因素,属于效率驱动型增长模式;“十二五”期间,农业TFP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模式。

第四,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域差异明显。考查期内,21个地市中20个地市农业TFP实现正增长,所有地市TEC均有提高,多数地市技术进步指数下降。四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正增长,但增长速度显著差异,珠三角地区强于粤东西北地区,粤西和粤北地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依次递减态势。区域农业TFP增长模式,珠三角地区表现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的“双驱动”模式,而粤东西北地区表现为技术效率改善“单驱动”,科技创新能力偏弱。

第五,农业TFP增长区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造成,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具备充足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农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市场意识和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技术意愿和能力较强,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支付能力更强,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设施装备和科学技术等公共产品。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形成“双驱动”农业增长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缩小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区域差异,关键在于缩小粤北、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差异。围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节本增效、绿色发展、质量安全等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培育优质、高效、适宜机械化轻简化作业的动植物新品种,加快发展岭南特色作物农机装备和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推进水稻、马铃薯、花生、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从种业创新至生产再至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降低技术进步缓慢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三,持续改善农业技术效率。制度创新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技术效率。当前制度创新应立足于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政策实施精准性,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一经营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消除制度性障碍,为农业TFP持续增长创造优越制度环境。

第四,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和扩散力度。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形成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对接,探索“创新团队+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推进技术需求与专家团队直接对接,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行动,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改变农业科研与生产应用“两张皮”现象。

第五,加大农业农村公共投资力度。农业生产条件、政策环境和要素质量变化均对农业TFP增长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由于农业特殊性和区域差异性,发展现代农业更需政府增加公共投资,特别是向承担农产品供给安全、基础条件较差的粤东西北倾斜,增加灌溉、水利、电力、道路、科技投入等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高农业TFP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 翁鸣.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7(4):88-95.

[2] 马晓冬,孙晓欣.2000年以来江苏省农业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问题区识别——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6,36(7):132-138.

[3]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张宇萍,韩一军.国外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及经验[J].世界农业,2007(5):17-19.

[5] 于志明.以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J].经济问题,2007(12):84-86.

[6] 李志远,李尚红.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及发展模式的选择[J].经济问题,2006(6):45-47.

[7] 薛亮,李谦,邓良伟,等.充分发挥沼气建设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10(8):4-7.

[8] 曾福生.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0(3):109-110.

[9] 郑晶,温思美,孙良媛.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分析:1993-2004[J].农业技术经济,2008(3):17-24.

[10] 董运来,赵慧娥,王大超.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6):11-15.

[11] 刘燕妮,任保平,高鹏.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2(3):100-107.

[12] 马强文,任保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10(11):58-65.

[13] 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63-1275.

[14] 应瑞瑶,潘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的差异性研究——基于Meta回归分析法[J].农业技术经济,2012(3):47-55.

[15] 高帆.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5):3-19.

[16] 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9(9):36-47.

[17] 杨文举.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5):73-83.

[18] 杨文举.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以中国地区工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9-34.

[19] 潘丹,应瑞瑶.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7):1329-1338.

[20] 史常亮,朱俊峰,揭昌亮.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固定效应SFA模型和面板单位根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16(4):134-141.

[21] 李谷成,冯中朝.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推进抑或效率驱动——一项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行业比较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5):4-14.

[22] Badunenkoy O,Zelenyuk V.Technology change,technological catch-up,and capital deepening:Relative contrbutions to growth and convergence[J].The American Econmic Review,2002,92(3),527-548.

[23] Färe R,Grosskopf S,Lindgren B,et al.Productivity developments in Swedish hospitals:A Malmquist Output Index approach[M].Berlin:Springer Netherlands,1994.

[24] Henderson D J,Russell R R.Human capital and convergence:A production-frontier approach[J].Internatinal Economic Review,2005,46(4),1167-1205.

Research on Guangdong Provinc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 from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LIANG Junfen1,2,FANG Wei1,2,HONG Jianjun1,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South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Guangzhou 510640,China)

Based on the Manquist Index(Malmquist)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Guangdong Provinc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 in 2000-2015 was analyzed,and space-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eriod of investigation,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agricultural TFP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2.75%,and 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TFP to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was 71.4%,which belonged to intensive growth pattern.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ere 3.16%and-0.41%.Especially after the policies of agricultural tax reduction and an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subsidy in 2004,the agriculture TFP grow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owed an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efficiency-driven,and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became the main factors of restricting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e TFP.In the Pearl River Delta,in the eastern,western and northern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 agriculture TFP had a positive growth,but the growth rate had a significant diversity,which appeared a descending successively situation of eastern,western and northern of Guangdong Province.Aiming a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agricultural TFP growth,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the TFP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 should be accelerated.

agriculture;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Guangdong Province

F062.4;F327

A

1674-9189(2017)06-0043-09

*项目来源: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A070705038);广东省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项目(2014B070706015)。

梁俊芬(1980-),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效率。

洪建军(1964-),女,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生产率广东省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