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总规瞄准:儿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

2018-01-02 22:19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7年45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粤港澳用地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继北京、成都发布城市总规以及城市总规征求意见稿之后,10月31日,深圳市举行了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编制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将遵循“推进精明增长,引导城市转型”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球化和区域化为主线,以创新、生态和文化为引领,实现区域、生态、创新、空间、治理五方面转型,实现城市规划从功能建设向活力营造的转变,将深圳打造成一个儿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

儿童友好

打造一个五分钟安全成长圈

老人友好

打造一个十五分钟的宜居健康圈

区域转型

将从功能外溢转向协同共建

拓展深港合作领域,与香港探讨并共同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与泛珠地区,特别是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强化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功能,优化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核心职能;探索区域协作机制创新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引领深莞惠经济圈(3+2)发展,优化大都市圈空间格局,强力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推动深圳东进战略。

生态转型

将从底线管控转向生态引领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深圳。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划定生态红线。推行生态空间精细化管理,依托区域性生态山体绿地打造自然公园群;立足“海域+陆域”的全域空间资源整合理念,统筹海陆资源,加强海陆产业发展、空间开发、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创新转型

将从创新产业转向创新生态

瞄准世界科技和应用型创新优势,护等创新服务,提升培育创新生态,建设托先进制造、创新服产权等创新专业服共享型品质空间,吸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扩大技术提升创新企业竞争力。完善产权保知识教育、科技研发等支撑能力,创新体系。加强创新空间供给,依务等节点,集聚科研、金融、知识务机构,保障一定规模的低成本、引多元的科研、技术和服务人群,创新中心。

空间转型

将从规模拓展转向品质供给

以支持创新和国际化为出发点,建立差异化空间供给模式。优化调整存量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改善城中村面貌,提升旧工业区效益,焕发老城区活力,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存量空间的精细化营造,建设公园绿地、慢行交通等宜居导向的生活空间。通过公共空间改善、建筑物改造修复、公共活动植入等手段,活化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治理转型

将从经济导向转向全面发展

充分认识深圳的文化价值意义,保护本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和文化生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工作,实现从功能建设向活力营造的转变,打造儿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

人才友好

打造一个十五分钟活力社交圈

国际友好

打造一个国际化社交生活圈

面向2035,深圳要从过去的引进来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跟全球的经贸交流。从过去单纯的产业要素引进转向引进人才、团队以及更多的创新元素,建设创新型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圳最直接的区域协调的平台

城市用地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在全国首次提出将存量挖潜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供给方式。在新增建设用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由增量扩展转向存量优化和调整的规划,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具体空间安排上,有限的新增用地,首先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涉及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用地,适度增长居住用地。在全市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化方面实现一个大的改观,同时要实现城市空间从功能建设向活力营造转变。

住房保障

在有序供应的同时,调整优化结构。将住房的品质提至更高,并给予更好的配套服务。

未来将通过城市更新等途径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明确规定配置保障房的比例。并将保障房尽量安排在交通便利的轨道站点周边,保证城市不仅宜业,而且宜居、宜行。

城市定位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 找准国际国内定位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首次将深圳的城市性质定位从原来的华南地区中心城市转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同时深圳也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化城市。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深圳确立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将深圳建设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新版总规:深圳不仅是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典范,更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既要打开国际视野找准自己的国际定位,也必须找准在国家的定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总规思路

推进精明增长,引导城市转型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就是质量规划,通过精明供给,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主要体现为5个方面:

■新的资源观:从土地供给走向共建共享 ■新的生态观:从刚性管控走向功能引领 ■新的创新观:从加法供给到乘法联动 ■新的更新观:从资本导向走向人文导向 ■新的治理观:从蓝图描绘走向过程管理

链接

深圳三版城市总体规划进化史

1986版总规——弹性规划。奠定了深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整体格局,特别是其制定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很好地奠定了深圳今天城市发展的格局。

1996版总规——全域规划。第一次将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全市域,为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0版总规——转型规划。率先探索了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非用地扩张型的转型规划,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个城市提出来把存量挖潜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供给方式,为深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粤港澳用地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浅谈某电厂总体规划平面布置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