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南县的客家妈祖信俗

2018-01-03 09:01廖小凤
寻根 2017年6期
关键词:朝拜神像妈祖

□廖小凤

江西龙南县的客家妈祖信俗

□廖小凤

程龙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辖五一、八一九、龙秀、杨梅、盘石、程龙六个行政村。

当地妈祖朝拜活动原在杨梅村老屋下的妈祖庙举行。1966年,妈祖庙毁于洪水,从那以后,朝拜活动改在头香首所在村落的祠堂举行,如程龙镇的耀前村、盘石村、杨梅村,安基山的林洞村等,这类似于闽南人把神请进祠堂中供奉。程龙当地林氏民众称呼妈祖为“老姑奶”,妈祖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当地的祖宗神之一。2013年,程龙民众积极筹措资金,在杨梅村重新选址兴建了妈祖庙,从此,朝拜妈祖的活动在杨梅村的妈祖庙举行。

龙南妈祖祭祀的场所方便灵活,有家祭、路祭和庙祭等,祭祀的形式主要有拜年、祝寿、游神、庙会、传统文化表演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七至十一日为祭祀的高潮期。

◇ 妈祖信俗访谈

家祭

家祭的主要场所设在头香首家里,祭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一种形式是:每天早上点油灯—端洗脸水—换热茶—点蜡烛—上香—跪拜(洗脸水和换下来的茶水分别倒入两个桶里存着,装满后挑到河边倒入河中)。晚上上香、点蜡烛。每天早晚祭祀由头香首主持。

◇ 妈祖文化传承人李荣

关于头香首的产生,笔者专门采访了2014年头香首刘细清女士,据其介绍,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下午朝拜活动结束前,村民在掌管香首人选的督理手中抽签,希望自己能抽中下一届香首。香首共设24位,其中6位一等香首(一等香首中有1位是头香首),6位二等香首,6位三等香首,6位四等香首。2013年的香首词是“海神默娘,佑民安康,妙灵昭应,道法高强,贤贞美德,世代流芳”,抽中“神”字的为头香首。2014年的香首词为“百姓虔诚朝拜,姑奶湄洲岛来,福荫桃川善行,民众安康物阜”。在九月十一日这天,头香首可把妈祖神像迎回家中供奉一年。

家祭的第二种形式是:每月初一、十五日和传统节日,头香首割鸡祭祀妈祖神像,求得庇佑。

◇ 抽签选香首

◇ 2014年香首词

◇ 给妈祖拜寿

◇ 香首接驾

家祭的第三种形式是:民众家里办大事时祭祀妈祖。头香首家里附近的村民每逢传统节日或者添丁、结婚、老人做寿、子女升学、迁居等喜事前来妈祖神像面前割鸡祭祀。

第四种形式则是拜年和祝寿的方式祭祀。正月初六,24位香首齐聚头香首家里,向妈祖拜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香首们给妈祖过生日。

第五种形式,民众平常日子里的祭祀。路途遥远的民众打听到头香首家的住址后,自发带着香纸蜡烛、爆竹、鸡、肉、鱼、水果、香油等祭祀品前来头香首家的妈祖神像前祭祀。

家祭的另一个场所是平常百姓的家中。在程龙镇杨梅村,有些村民在自家设立了妈祖神牌位,祭祀的形式和头香首的祭祀方式相同。

◇ 请妈祖下座

路祭

九月初八是妈祖神像下座游村的日子。

老的妈祖像是“黑面妈”,又称“香烟面妈”,所谓“黑面妈”指因年代已久,受香火熏脸成黑色,故称“黑面妈”。妈祖庙新建后,重塑了一尊立式金色妈祖像,安放于妈祖庙上厅靠墙正中间的固定位置,庙会期间会把原来的“黑面妈”抬到妈祖庙,安放在“金色妈”左侧,庙会后再抬到新一任头香首家里供奉。

◇ 请妈祖神像上轿

◇ 妈祖游村

一大早,两位十多岁的小姑娘(当地称之为玉女)在当地老人的指导下给妈祖神像换上新衣、新鞋、新袜子。上午九点多钟,24位香首齐聚在头香首家中,由鼓、钹、唢呐组成的乐队进行演奏,由礼生主持仪式,信众及村民进行一番祷告之后,将妈祖神像请至轿中,俗称“妈祖下座”。在热闹的鞭炮声和鼓乐声中,在24位女信众(香首为主)组成的彩旗队的簇拥下,由2位玉女陪伴扶轿,4位童男抬着轿子中的妈祖神像到本村及附近村庄出巡。所到之处,鞭炮齐鸣,村民设案祭祀妈祖,称“路祭”。游村之后,把妈祖像请至妈祖庙。至妈祖庙门口时,9位老包(督理)在门口跪地接驾,从庙门口到妈祖神像座基,用红布搭好“天桥”,设好香案,妈祖神像在金童玉女的护送下在庙内神案就位。

九月初十的夜晚,香首们把供奉妈祖的米饭撒在妈祖庙附近的各条小路上,俗称向路边小神“施功”或“施食”。

庙祭

九月初八上午,妈祖游村之后,民众毕恭毕敬地把妈祖神像迎至妈祖庙之后,开始进入庙祭阶段。庙祭的时间是每年九月初八至十一日,是庙会活动的高潮期。

◇ 民众路祭妈祖

◇ 妈祖庙门口文艺表演

◇ 民众庙内祭祀

庙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

九月初八上午,妈祖神像在庙内就位后,民众聚集在庙内接驾,其中一等香首手捧香炉,二等香首双手托住放有施衣簿(当地人发音“施衣簿”,笔者怀疑为“赐予簿”的音转,即载明当年香首名录、祷告词等,一共6份,祭祀时放在神台上,预示得到神灵赐予与护佑的册子)的托盘,三等香首和四等香首恭敬地站成一排,上香祭拜。接驾仪式结束后,妈祖庙门口搭起小舞台,当地传统节目纷纷登台表演,娱神娱人,营造了一种热烈、祥和的气氛。

九月初九,民众给妈祖拜寿和赴会的日子。这天早上5点钟以前,当地民众争先恐后到庙内上香。早上5点钟,24位香首、24位顶理(头一年的香首)、9位老包(督理)、几十位总理(自愿分摊经费的民众代表)以及附近民众数百人聚集在妈祖庙,分期分批向妈祖拜寿。拜寿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序,拜寿时间持续一个多小时。拜寿前先给妈祖神像开光,开光时向妈祖神像面前的香炉倒入少许朱砂,起避邪的作用。正式拜寿时,民众每人手持一炷香,在礼生的主持下,首先是香首、督理等上香、敬酒,接着是当地民众给妈祖拜寿。拜寿结束后,民众喝白粥祭祀。上午8点,各地民众从四面八方陆续相聚妈祖庙,向妈祖神像顶礼膜拜,点燃香烛、燃放爆竹,向司仪购买保佑平安的“神符”。礼毕便同前来赴会的亲戚朋友相见,互传信息,共祝家人安康,生活幸福。正午,当地特色菜肴纷纷端上餐桌,一千多位民众共进午餐,被称作是“千人宴”。

◇《林氏族谱》书影

九月初十下午,24位香首和附近民众来到杨梅河边,将鹅和鸭子放入河中,象征灾祸、恶煞随河漂走,同时安抚水中冤魂,祈祷来年健康平安,祈福求吉。

傍晚,众香首将立在妈祖庙两边的彩幡徐徐降下,一等香首可以将竹竿背回家里用来做农具,预示风调雨顺,将彩旗做背带或者腰带,期望家人健康平安;二等香首可以把施衣簿带回家里留作纪念;三等香首可以把包过香炉的手绢带回家;四等香首可以把朝拜时所用的托盘里的毛巾带回家。不同级别的香首享有把相应的祭祀用品带回家的权利体现,这也是信众民主管理的结果,依据的是香首虔敬程度不同以及所付出的精力、财力的不同,这也是乡村信仰、心理结构、权力空间三者交织博弈的结果,乡村民众所认可的。这些祭祀用品在信众眼中,与其说有使用价值和等级体现,不如说更具有神佑价值。

九月十一日,送圣回宫,又称“妈祖归位”。在热闹的鞭炮声和鼓乐声中,在24位新一任香首组成的彩旗队的簇拥下,在2位玉女的陪伴下,4位童男抬着轿子,将妈祖神像护送到新一任头香首家中。所经之处,鞭炮齐鸣,村民设案恭迎妈祖归位。

猜你喜欢
朝拜神像妈祖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妈祖祭典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踏上没有归途的“文具朝拜之路”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