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探讨

2018-01-05 20:00邹磊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邹磊

摘 要:信息化建设逐步在校园建设中流行,智慧校园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实现信息化教学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要求,更是国家战略的选择,由此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随着中国教育理念、信息化技术、科技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应用平台逐步得到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由此近年来我国提出“互联网+”这一信息化平台,以人为本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平台;信息化;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03

一、“互联网+”的含义

在互联网流行的年代,互联网有多源的生产要素和众多资源的集成特点,并逐步与社会各领域相互交融,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一种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即现在流行的“互联网+”模式。在当今“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不仅与各种经济产业息息相关,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更是有着重要作用。

二、智慧校园的概述

随着科技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作为科技产业集中的高校来说,校园的技术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智慧校园实现了校园范围内人员与资源之间的共享和沟通交流,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校园管理的质量。现阶段,绝大多数校园开启了智慧校园发展模式,如使用移动网络进行学生信息查询、校园电子眼識别、共享单车进入校园等。智慧校园具有多方面的优点:第一,能够分类别的实行个体针对性服务。智慧校园能够依据在校师生的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第二,具有分类管理能力。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校园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同学生需求之间的连接,并融入各个环节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工作学习的效率;第三,具有广泛的综合性。高校智慧校园可以和校园外界进行有效联系,从而建立联动综合教育机制。

大学生作为知识集中,思想前沿的群体,已成为互联网技术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主力军。校园不像社会存在各类各个阶层的人群,学生都能快速地接受科技前沿的产品,如: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交互工具。由于互联网媒体信息传播迅速、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网络拥有巨大信息量等特点,那么信息技术在高校中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校园学生群体获取资源、沟通交流的首选。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前提,最近几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促使高校智慧校园模式的发展与应用。不只是中国,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校已经迈进“智慧校园”“科技校园”。智慧校园的实现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基于云端数据的信息发展形势为智慧校园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第二,新一代学生青年具有与时俱进,与科技信息化教学同步的自身素质。

三、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情况

(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国内来说整体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差距较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差异尤为明显。即使东部较发达地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息含量不足,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整体化、可用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文献,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规定,高校要加强自身教育智慧校园信息化进程,对此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化智慧型校园平台,与此同时我国中高等学校抓住时代潮流,大力引进资源,由此建立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模式。近些年国家相继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旨在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平台的适应与应用能力。但因为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限制,有些数据的应用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难以提升,这就大大影响了校园智慧平台的有效应用,缩减了平台的应用效率,大大影响了智慧校园的提升。

(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封闭

在校园智慧平台建设到当前阶段,其中除了信息化不足外,校园服务管理系统有封闭性。在社会企业的管理服务系统中,大量引进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以使其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成分。中高等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整个国家的人才输出,由于在校园中学生数量众多,管理机构及服务部门众多,服务管理流程机构繁琐,另外校园平台需要录入及分类大量的人员信息,如教师工资、学生学费、学生成绩查询等内容,需要在不同的平台展现,进行重复分类方可实现。在校园智慧平台建设中应该删繁就简,将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做到真正的“智慧”。

四、构建强有力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针对前面提到的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缺乏主要的创新建设人才,其实高校应该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虽说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没有以一定的组织形成构建智慧校园的队伍。这样就难以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自己的创新能力。现在,高校中很多服务管理人员都已经因为年龄而脱离了信息化时代,很多人在受教育的年代根本没有计算机,没有互联网,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缺乏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在校园智慧平台应用的过程中一旦智慧校园平台数据出现问题,更是得不到快速的解决。

除此之外,校园管理机构要积极组建具有健全的核心人才的队伍建设,对服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等进行信息化、“互联网+”等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让计算机信息化以及网络知识得到普及,做到最基本的问题本人解决。与此同时,校园管理者应该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IT人才为智慧校园建设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慧平台的持续的为学生服务。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的普及是学校在与竞争者之间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此高校要从保证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开放性,引进强有力的建设维护人才队伍,只有从这些基本问题入手,在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服务中才能充分对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此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进程。

参考文献:

[1] 孙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134-135.

[2] 郭培奇,张健.“互联网+”背景下建设与运营高校校园兴趣平台刍议[J].科技展望,2015(21).

[3] 黄晨光,田新志.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