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2018-01-05 07:44徐金霞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徐金霞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64

教育学理论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养培养的双边互动的发展过程。”而课堂是实施双边互动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深入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感觉身心疲惫,降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尤其在导入新课时,除了采用以上教学策略以外,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觉身心愉悦,促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因为当代初中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于知识的熟练运用程度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运用知识,在授课之前,教师要设计灵活有趣的数学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裁剪三角形的游戏,要求学生随意裁剪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并采用多样化方式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最终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應该怎样来证明这一定理呢?这就需要对小学所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知识进行延伸,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出了采用“拼剪法”和“度量法”的证明方法,然后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简便方法吗?”这一问题就难住了学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尊重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基础和能力方面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效果的统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有的学生被遗忘在角落里。因此,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将问题分层,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了几个不同难度的思考问题:第一,过一个点可以画几个圆?第二,过两个点可以画几个圆?圆心位置有哪些规律?第三,过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可以画几个圆?圆的圆心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具有梯度,可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让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理解新知识,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积极引导,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利用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水平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归纳工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画龙点睛,教师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更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看法,如果学生的回答有误或者不准确,教师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给予学生指导,点拨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抓住要害,明确思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特别是针对一些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重构知识网络,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后能够轻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弥补知识漏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概念的应用能力。例如,一位商人原来把一件进货价为6元的商品按照定价10元出售,每天售出100件,现在他想用减少进货量,提高收货价格的办法来增加利润,已知每件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那么如果这件商品每天涨价x元,那么请写出每天涨价x与所得利润y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6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这个问题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即: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当学生明确之后再对其进行分类:当三角形的腰为6时,那么周长为21,如果三角形的腰为9,那么周长为24。通过分类推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再如,有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y与平均速度x的函数表达式为y=300/x;某地计划修建一条长为300km的公路,完成此项目的时间y与日完成量x的函数表达式也是y=300/x。接着提出问题:生活中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你们能列举一二吗?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初中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2] 王洪顺.创设生活情境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37.

[3] 王建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