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血型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8-01-09 03:52许丽娟张中平葛亚强陆华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胃底血型内径

许丽娟,张中平,葛亚强,陆华美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 常州 213119)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血型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许丽娟,张中平,葛亚强,陆华美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 常州 213119)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血型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消化科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其中31例血型为A型的患者设为A组,将其中24例血型为B型的患者设为B组,将其中21例血型为AB型的患者设为AB组,将其中27例血型为O型的患者设为O组。对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总结影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结果:通过分析这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得知: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均大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其胱抑素C的水平高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发生率和腹腔积水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年后,A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的比率高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血型为B型、O型或AB型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相比,血型为A型的此类患者其病情进展较快,较容易发生EGVB和腹腔积水,且其5年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

血型;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效果;预后;影响

ABO血型系统是最早被人类发现的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成分,可将ABO血型系统具体分为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四种类型。有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在上述四种血型的人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A型血的人罹患原发性肝癌的几率最高[1]。但临床上关于不同血型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血型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笔者对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消化科近年来收治的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消化科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将其中31例血型为A型的患者设为A组,将其中24例血型为B型的患者设为B组,将其中21例血型为AB型的患者设为AB组,将其中27例血型为O型的患者设为O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为(53.6±8.3)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5.1±8.5)岁。在A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为39~64岁,平均年龄为(54.5±8.2)岁。在O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型患者12例;其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6.0±8.8)岁。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规定的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且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入院时Child-Pugh分级为A级。3)预计的生存期>3年。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病历资料不全。2)随访失联。3)治疗中断。4)合并有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的疾病。

1.3 方法

对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总结影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其性别、年龄、血型、病情、是否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治疗方法(对这四组患者均使用奥美拉唑、恩替卡韦等药物进行治疗)、接受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胱抑素C的水平、治疗3年后Child-Pugh分级(Child-Pugh分级标准是临床上常用于对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Child-Pugh分级标准包括一般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的浓度、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共5个指标,每个指标分别记以1分、2分和3分,最后将5个指标的分值相加,得出总分。总分的最低分值为5分,最高分值为15分。患者的得分为5~6分(A级),表示其预后较好,其1~2年的生存率为100%~85%。患者的得分为7~9分(B级),表示其预后一般,其1~2年的生存率为84%~60%。患者的得分≥10分(C级),表示其预后较差,其1~2年的生存率为59%~35%)的情况[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发生率、腹腔积水的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四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胱抑素C水平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四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其胱抑素C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均大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其胱抑素C的水平高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年后,AB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胱抑素C的水平与B组或O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四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胱抑素C水平的比较(±s )

表1 接受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四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胱抑素C水平的比较(±s )

注:#与B组或O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门静脉内径(cm) 脾静脉内径(cm) 胱抑素C的水平(mg/L)治疗前 治疗3年后 治疗前 治疗3年后 治疗前 治疗3年后A 组 31 1.38±0.12 1.78±0.31 1.22±0.44 1.35±0.22 1.31±0.22 1.92±0.58 B 组 24 1.35±0.17 1.51±0.19 1.19±0.24 1.25±0.28 1.28±0.24 1.69±0.42 O 组 27 1.36±0.19 1.52±0.29 1.17±0.31 1.24±0.29 1.28±0.18 1.62±0.51 AB组 21 1.37±0.21 1.54±0.25# 1.18±0.28 1.23±0.35# 1.29±0.30 1.59±0.34#A组/B组 t值 1.08 5.31 0.43 2.10 0.68 2.32 P值 0.28 0.00 0.67 0.04 0.50 0.02 A组/O组 t值 0.66 4.31 0.64 2.20 0.73 2.71 P值 0.51 0.00 0.53 0.03 0.47 0.01 A组/AB组 t值 0.32 4.54 0.57 2.24 0.41 3.67 P值 0.75 0.00 0.57 0.03 0.68 0.00

2.2 四组患者EGVB的发生率、腹腔积水的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的比较

A组患者EGVB的发生率和腹腔积水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EGVB的发生率、腹腔积水的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与B组或O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EGVB的发生率、腹腔积水的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的比较[%(n)]

2.3 治疗3年后四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比率的比较

治疗3年后,A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的比率高于B组、O组或AB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3年后,AB组患者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的比率与B组或O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的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3年后四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B级、C级患者所占比率的比较

3 讨论

乙肝后肝硬化是指由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引起的肝硬化。感染HBV会破坏患者的肝细胞,致使其肝脏内的纤维组织不断增生,使其肝脏发生纤维化,最终导致其病情进展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肝脏内血液循环紊乱的情况,致使其门静脉小支、肝静脉小支和肝动脉小支三者之间失去正常的关系,从而易导致其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是人最常见的四种血型。有研究指出,不同血型的人其体内相关抗体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抗体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防护因子,具有抵抗外源性细菌、病毒或异物入侵的作用。有报道指出,血型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HBV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可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不同血型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其体内抗体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会影响其病情的进展和预后[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血型为B型、O型或AB型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相比,血型为A型的此类患者其病情进展较快,较容易发生EGVB和腹腔积水,且其5年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

[1]宋艳红.ABO 血型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3):258-259.

[2]吴志勇,陈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诊疗程序[J].腹部外科,2012,25(4):195-197.

[3]王华富,丁汀,商振球,等.奥曲肽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维持治疗的 Meta 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7):768-772.

[4]赵淑芳,宋秀君,张文兰,等.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60-61.

[5]余世敏,舒治娥,胡东辉.胱抑素C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9)3636-3637.

R575

]B

]2095-7629-(2017)21-0017-03

许丽娟,女,汉族,1982年7月出生,籍贯:江苏常州,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硬化的临床诊治,Email:yhmdily@126.com

猜你喜欢
胃底血型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