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

2018-01-09 03:52马金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

马金莲

(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青海 民和 810800)

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

马金莲

(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青海 民和 810800)

目的:研究用亚麻醉剂量(低于正常麻醉的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患儿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术中,采用常规剂量的 氯胺酮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全身麻醉,采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区域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及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其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手术;区域阻滞麻醉

过去,临床上在对小儿进行手术时,多采用氯胺酮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临床研究表明,虽然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较好,但易导致其出现多种麻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其术后恢复[1]。近年来,如何有效地减少进行手术患儿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其术后苏醒的时间及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患儿。其中,排除对麻醉药物过敏、合并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及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ASA分级)>Ⅱ级的患儿。随机将这6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2例;其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5.36±2.11)岁;其中,有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儿1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儿22例。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3例;其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41±2.241)岁;其中,有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儿12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儿2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常规剂量的氯胺酮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是:术前30 min,为患儿肌内注射0.02 mg/kg的阿托品与3 mg/kg的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为患儿肌内注射2 mg/kg的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进行浅静脉置管。术中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和手术的需要经浅静脉导管为其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维持,氯胺酮的用量为首次用量(2 mg/kg)的1/2或1/3,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氯胺酮。采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区域阻滞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是:术前30 min,为患儿肌内注射0.02 mg/kg的阿托品与3 mg/kg的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用0.25 mg/kg的氯胺酮与1 μg/kg的芬太尼对患儿进行椎管阻滞麻醉。待椎管穿刺成功且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流出后,为患儿注入3 ml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术中用0.25 mg/kg的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其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儿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指标 对照组(n=32) 观察组(n=32)心率(次/min) 104.74±10.32 96.47±8.31*平均动脉压(mmHg) 96.37±6.4 93.17±5.13*呼吸频率(次/min) 19.37±6.27 23.17±5.24*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min) 33.47±10.43 12.84±4.24#氯胺酮的使用剂量(mg) 151.48±30.52 58.37±15.67#

表2 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在对小儿进行手术麻醉时,为了减轻麻醉药物对其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术中多对其进行区域阻滞麻醉。区域阻滞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外周神经干(丛)处或其周围组织中,从而暂时性、可逆性阻滞该部位神经的区域传导功能,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暂时性的麻痹,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2-3]。相较于进行局部麻醉而言,进行区域阻滞麻醉的麻醉范围更大。近年来,临床上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用该方案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时,这两种麻醉药物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且能减少各自的用药量,从而可降低患儿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与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其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杜云飞.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J].江西医药,2013,48(6):546-548.

[2]甘敏,张飞文,邓成华,等.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儿童区域麻醉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5):592-595.

[3]潘海波.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1-62.

[4]田金波.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57.

R614

]B

]2095-7629-(2017)21-0072-02

猜你喜欢
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麻醉剂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