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

2018-01-09 03:52刁鉴伟杨群有刘永鑫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温针进针腰椎间盘

韦 欢,刁鉴伟,杨群有,骆 健,刘永鑫,刘 斌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

韦 欢,刁鉴伟,杨群有,骆 健,刘永鑫⋆,刘 斌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目的:研究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神经触激术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用温针灸疗法对温针灸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对神经触激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其VAS评分、JOA评分。结果:神经触激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温针灸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神经触激术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组患者(P<0.05),其JOA评分高于温针灸组患者(P<0.05)。结论: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改良;温针神经触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髓核从椎管内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血管、硬膜囊,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的骨科疾病[1-2]。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腰痛、下肢放射痛等。该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0~50岁的青壮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报道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外的发病率为15.2%~30.0%,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8%左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疗法或保守疗法治疗该病。有研究表明,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3-4]。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的范畴[5]。近年来,中医用神经触激术治疗该病显现出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神经触激术组。在神经触激术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10例;其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12.4)岁;其病程在1~5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3.4±19.2)个月。在温针灸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其年龄在3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11.3)岁;其病程在3~4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2.3±15.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8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指南》[6](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医诊断标准)中规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20~75岁之间。3)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在近期内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5)精神状态良好,无沟通障碍。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患有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或椎管内肿瘤。2)存在严重的心、肝、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3)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4)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5)治疗中断或中途退出本研究。6)病历资料缺失。

1.3 方法

用温针灸疗法对温针灸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选择患者腰部疼痛严重的部位进行温针灸。用规格为0.4 mm×75 mm的一次性毫针垂直刺入其腰部的疼痛处,在刺入毫针时要避开其神经、血管或脏器。进针的数量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大小而定,两针之间的间距约为2 cm。将2~3 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用硬纸板将艾条与患者的皮肤隔开,以防烫伤其皮肤。点燃艾条,对患者进行温针灸。待艾条燃尽后起针,并对患者进针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防其发生感染。1次/d,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对神经触激术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1)体位选择。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在其腹部下垫软枕(软枕的高度为20 cm左右),以扩大其椎间孔。2)定位进针的路径。对患者进行腰椎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或X线检查,确定其病变的椎间隙,然后用美蓝笔标记好进针的路径。3)进针的路径。(1)经腰椎正中入路:在患者病变腰椎棘突旁的1.5~2 cm处进针,穿刺针需经其皮肤、皮下脂肪、棘上韧带和黄韧带,在阻力消失后继续向下进针,刺激其神经鞘膜产生反射。若患者出现突发触电感,则表示进针成功。(2)经腰椎小关节外缘入路: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在患者病变腰椎小关节的外缘垂直进针。若进针的过程中对患者腰椎上关节突出的骨质产生刺激,则应向外微调进针的方向,然后继续向下进针,使其神经根鞘膜产生反射。若患者出现突发的触电感,则表示进针成功。4)温针灸:进针成功后,若患者治疗侧的下肢出现不自主的颤动,并主诉有电击串麻感,则立即退针0.5 cm,并在针尾处套上艾条,对其进行温针灸。进行温针灸的时间为30 min。每隔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规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判定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腰椎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不影响其日常活动,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愈。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腰椎的功能进本恢复正常,不影响其日常活动,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其腰椎的功能有所改善,但对其日常活动有轻微的影响,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其腰椎的功能未得到改善,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进行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症状越严重。进行治疗前后,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8]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腰椎的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神经触激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温针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神经触激术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组患者,其JOA评分高于温针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温针灸组治疗后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VAS评分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温针灸组 6.13±0.87 3.12±0.86× 15.67±1.42 19.42±5.13×神经触激术组 6.65±1.05 1.62±0.75×* 16.12±2.31 24.84±3.3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腰痛和下肢痛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感觉障碍、二便失禁、肌力减退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考虑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受到机械性损伤及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9]。其中,无菌性炎症刺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痹症”、“腰腿痛”的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感受风寒或久居湿地,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导致腰部的经络和气血瘀阻,进而发病。用温针灸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能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其腰部组织间隙水肿的症状,松解其腰椎周围粘连的组织,减轻其腰椎内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另外,用温针灸疗法治疗该病还能促进患者的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等镇痛物质,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神经触激术是指利用针刀、刃刀、干针等器械刺激患者的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干,以恢复其局部组织的正常代谢,降低局部的肌张力,缓解其肌肉痉挛症状的一种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用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松解患者腰椎周围粘连的组织,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其分泌内啡肽,加速其神经水肿的吸收和无菌性炎症的消退。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是指将温针灸疗法与神经触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一方面能发挥温针灸的治疗作用(如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等),另一方面还能对患者的腰椎神经起到刺激的作用,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改良的温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1]鲁玉来,蔡钦林,孙永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0-91.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3]Chang YJ,Hsieh,Alan H,et al.Effectiveness of four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for subactute low back pain[J].Spine,2002,27(11):1142-1149.

[4]Atlas SJ,Keller RB,Wu YA,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sciatica secondary to a lumbar disc herniation:10 year results from the maine lumbar spine study[J].Spine,2005,30(8):927-935.

[5]赵明.杜氏手法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2):109-111.

[6]蒋鸣福.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186-187.

[8]任旭飞,任月林.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7):720-722.

[9]马力军,王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125-126.

R681.5

]B

]2095-7629-(2017)21-0095-03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项目号:20152081

韦欢,男,1984年出生,汉族,学士学位,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骨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刘永鑫

猜你喜欢
温针进针腰椎间盘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