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018-01-10 12:00吴姗姗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吴姗姗

摘 要:微课是一种有效、简短的移动学习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灵活借用新颖的微课教学资源,使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重、难点教学等教学环节个性化、多样化。巧用微课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入手,结合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探究微课在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从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数字资源;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1 高中物理课堂低效性的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下,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开辟创新是一个挑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打破沉闷,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反思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低有几个原因。

1.1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观念陈旧

高中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传统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授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课堂枯燥,气氛沉闷而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2 时间分配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

由于高中物理课堂上知识容量大,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时间分配把握上不合理,导致重、难点只是蜻蜓点水或过于冗长啰嗦而影响教学效率。

1.3 课堂教学资源无法循环利用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利用,但是多数教师不善于运用,当堂课的教学资源在课后无法实现循环利用。教学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限于课堂上,学生借助合理的资源,课前有针对性的提前预习和课后对学习内容的消化与反思也非常关键。

2 微课在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微课是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主线,时间短,针对性强,教学重点突出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整合“碎片化”内容的数字资源。克服传统复杂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环节,教师运用类型多样的微课,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改进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设计课前预习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课前预习环节必不可少,有效合理地安排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吸收新知识。而在传统的课前预习模式下,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把握不到位,对概念模糊,对物理规律不理解,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前预习的微课中,设计合理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科学思维习惯。针对课前预习内容制作的微课,引导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快速高效地握重、难点知识。利用微课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提前预习,带着思考的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答疑解惑,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例如:在教授司南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三章“液体”时,本章节包括“液体的表面张力”“毛细现象”和“液晶”三节内容,概念性强,多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迷你小实验、信息窗等模块,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容量大,学生一时无法消化,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1 ]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观察生活现象与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相关内容。如讲授浸润与不浸润知识点时,教师提前设计简短的微课,可以是视频:你知道为什么鸭子落水后上岸可以将身上水抖落,而鸡落水后会全身湿透呢? 也可以是小实验: 将几片洁净的玻璃放入水中后取出,玻璃表面会有水附着在上面,将同样的玻璃放入水银液体后取出, 玻璃上面去没有附着水银,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这些课前准备的微课,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带着课前预习的问题进入课堂,了解有关毛细现象、表面张力与浸润、不浸润等知识,有助于在课堂上更快速的吸收,提高课堂的效率。

2.2 微课教学个性化,突出重、难点

高中物理知识相比初中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提高,需要对物理实验探究的现象过程等做严谨细致的分析, 学生若在教师演示实验或讲解某一重、难点时,无法第一遍快速吸收理解,而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限制了教师讲解第二遍的时间,那么提前制作微课材料就可以辅助不同的学生个性化攻克这个问题。借助微课,学生学习物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个性化地选择不同程度的合适微课,弥补了“先教后学”课堂中错过知识点讲解带来的遗憾,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 。

例如: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对“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二轮复习,不再像一轮基础复习一样,将知识点或概念放在课堂上一一过关,而是重在方法的整理与归纳。在课堂上,将圆心、半径、运动时间、圆心角确定等内容,以简短的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突出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关键思路,将十几分钟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几分钟的微课堂浓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对难点、重点、疑点在课堂上没有把握,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课后就这个问题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结合微课加以巩固,学生利用微课的学习活动,优点在于打破了传统封闭的知识灌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利用微课的教学活动,优点在于开辟移动网络新时代下教与学的新方式,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此外,在复习“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专题时,涉及大量例题,教师提前将带电粒子在单边界磁场、双边界磁场、矩形磁场、圆形磁场、三角形磁场等例题分类,制作成微课,教师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微课的形式展现例题讲解环节,学生还可以对薄弱的知识模块多加练习巩固,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2.3 课后延伸系统化,实现课堂翻转

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区别于传统的flash课件,微课的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 3 ]。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微课可以分为适用教师引导下的讲授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自主学习类、以小组交流与讨论为主的合作学习类、以学生巩固延伸为主的练习类以及以学生感知为主的演示类等等[ 4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引用不同类型的微课,方法灵活,形式多变,有效利用微课这种互动学习的网络资源,提高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微课不限于单一的视频资源,配套有相关的学案、PPT课件、习题等多样化的辅助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后流畅地观摩章节中的重点、疑点、难点等,也可以在像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上在线学习,方便学生在对知识点的在巩固与复习。

例如:在高三复习试题讲评时,教学针对试卷中的某一个题目展开,制作成微课,微课视频中包括原题再现、试题精讲、考点剖析、方法总结和试题反思等环节,通过简短的微课资源以点到面,针对考点引伸出知识点,引导学生归纳解决此类题型的技巧和方法。配套微课视频设计三到五道同类型的习题,加深对试题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笔者曾以2016年高考全国I卷21题为试题原型,将直线运动图象分析制作成微課,整套微课中包括微课件、微视频、微设计、微练习、学习任务单(如图1)等材料。通过高考试题引入,对直线运动图象进行分析,如s-t、v-t、a-t图象物理意义、斜率、交叉点、运动性质、截距等,同时整理处理追击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图象法、公式法以及二次函数极值法。通过设计的整套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对此类直线运动图象专题进行复习,系统具体地帮助学生将已构建的知识形成稳定而且完整的物理认知结构。最后提供不同梯度的巩固练习,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合理利用微课等数字资源,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将微课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打破传统物理教学模式,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设计和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个性化地选择网络互动微课学习资源,灵活,多变,简短、精心,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物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张媛媛. 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 (5):47.

[3]周雨青,万书玉.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14 (6):24-32.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图书馆员新角色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