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电子元件在电路中不同连接方式的图象处理技巧

2018-01-10 12:00李文振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能力

李文振

摘 要:电子元件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它们在电路中起不同的作用。而非线性电子元件的功率问题是实际电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该问题也是高考与竞赛的热点。具体电路中电子元件连接方式不同,解决方法有所不一样,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本文就如何快速识别并正确解题作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非线性电子元件;数学函数推理能力;图象辅助技巧 能力

引言

非线性元器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非线性电子元件的功率求解问题一直都是物理学科的难点之一,也是加強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因而是高考和竞赛的热点之一[1-5]。我们可以把灯泡与二极管看成非线性电子元件,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说明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是不成线性的,这样非线性元件的电阻值是个变化量,在不同电压和电流下是不同的,不能直接用P==IR的公式来求非线性元件的功率。题目中元件不同的连接方式又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解题过程蕴含着数学函数推理能力和图象辅助技巧,只有经过系统的研究与训练,我们才能快速适应并解决此类问题。本文笔者从高考试题与竞赛试题中举例求解,尝试解决这个物理难点,作为物理实验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使问题由难变易,由繁变简,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方法,希望能对备课老师有所帮助。

1 单个灯泡与电源连接

【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的主要实验基本能力为选择器材及器件、设计构思电路及结果的图象数据处理等。

(1)题目中要求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V,所以采用分压式控制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同时为了兼顾调节过程中电压变化尽量均匀,选取最大阻值比较小的滑动变阻器A;

(2)由于灯泡的电阻比较小,我们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选B图;

(3)画出电源的曲线,如图2所示,两个图线的交点即为小灯泡接在电源两端时小灯泡中的实际情况,由图可知:U=1.0V,I=0.10A,所以小灯泡消耗的功率约为P=UI=0.1W。

【小结】:本题解题关键之处在于将电源的I-U曲线与灯泡的I-U曲线画在同一坐标图中,而两线的交点含义就是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理解熟知这个物理特征,难点就能迎刃而解了。如何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其中利用图象法可以直观明了解决一些无法用解析法解决的问题,也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在中学中需要加强。

2 两个灯泡交替与电源连接

【例题2】[7].某物理实验室的器材有:灯泡L,量程恰当的电流表A和电压表V、直流电源E、滑动变阻器R、电键S等,为了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的伏安特性,要求灯泡两端电压从0V开始变化。

①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采用 接法(“限流”或“分压”);

②李同学连接如图3所示的电路,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端到直流电源正极之前,请你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叙述如何改正;

③电路连接正确后,分别可测得两只灯泡L1和L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中Ⅰ和Ⅱ所示.然后按图5所示将灯泡L1、L2与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均恒定)连成电路。经多次测量后得到通过L1和L2的电流平均值分别为0.30A和0.60A。

【分析】:

①目要求测量电压要从0变化到额定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的调整电压范围比较大,故采用分压接法。

②从实验的安全角度出发,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每个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而图中显示是闭合状态的,这是本小题的第一个错误点。电路连接完毕,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所以分压式接法就必须使得测量电路部分的电压为0,因此滑片P应该处于图中的b端。

③从图4可以精确读出两点坐标分别为(0.30A,3.8V)和(0.60A,3.0V),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Ir,代入数据得:E=3.8+0.30r,E=3.0+0.60r,容易解得:r=2.7Ω,E=4.6V,电源的图象如图6所示。

【小结】:本题中采用两个灯泡来等效为两个定值电阻,功能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在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电流,根据图形就能找出对应电压,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列出两个式子,解方程组,容易求得电动势和内阻。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理解物理的本质问题。通过读图可以轻易得到一些特殊点的电流和电压值,从而从特殊到一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从而培养探究发现问题的思路。

3 两个非线性电阻并联后与电源连接

【例题3】[8]有两个非线性电阻1和2,它们的阻值随所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它们的伏安特性即电压和电流不再成正比关系。假设电阻1和电阻2的伏安特性图线分别如图7所示.现先将这两个电阻并联,然后接在电动势E=9.0V、内电阻r0=2.0Ω的电源上。利用题给的数据和图线,用作图法读得所需的数据,进而分别求出电阻P1和电阻P2上消耗的功率并要求:

①在题图上画出所作的图线.(只按所画图线评分,不要求写出画图的步骤及理由)

【分析】

①据并联电路特性,电压相等,干路电流叠加。故取任何一条垂直横坐标的直线,将这条线与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的纵坐标相加,即可得到并联后等效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多取几条竖线,可以得到多个坐标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如图7所示。

②电源I-U的曲线也画到坐标中,可以得到等效电阻I-U曲线与电源I-U曲线的交点,读图可知横坐标为2.3V。沿着竖线可以读出与电阻1、电阻2的交点,分别为:I10=1.2A ,I20=2.2A。

③故电阻R1消耗的功率P1=I10×U=1.2×2.3W=2.5W;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I20×U=2.2×2.3W=4.9W。

【小结】:本题利用两个非线性电阻的曲线为背景,并将它们并联,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必须重新理解题目的意图,并联过程电压总是相等的,干路的电流等于两个电阻的电流之和,所以在本题可以在保持横坐标不变的情况,将两条曲线的纵坐标相加,然后重新绘图,再附加上电源的I-U曲线,两线的交点就是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实际功率,当然分电阻的实际功率还是要回到原曲线寻找,抓住电压相等的特征可以容易求解的。利用电路基本定律分析问题是基本出发点,再结合具体电路的特点,可以大大简化计算。

4 两个二极管串联后与电源连接

【例题4】[8]有两个额定电压都为220V的白炽灯L1和L2,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8所示,L2的额定功率约为 W;现将L1和L2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假设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此时L2的实际功率约为 W。

【答案】:99,17.5

【分析】:由图可知,L2的电压为220 V时,对应电流为0.45 A,故额定功率为P2=I2×U2=0.4×220W=99W。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两灯泡的电流相等,其中L1分压高于110 V,L2分压低于110V,但两者的和一定为220V,从图中可以看出,U1'=150V,U2'=70V,此时I2'=0.25A,则L2的功率P2'=I2'×U2'=0.25×70W=17.5W。

【小結】:本题则是将两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只要抓住电流相等和串联分压的原理,采取尝试的办法,在横坐标取一个电流值,找到对应的两个电压值并累加,所得数值为220V就是正确答案,不过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题5】如图9所示,电阻R1=R2=1KΩ,电源电动势E=6V,内阻不计,两个相同的二极管D串联在电路中,二极管D的ID-UD特性曲线如图10中图线所示,试求通过二极管D的电流和电阻R1消耗的功率。

【小结】:解答本题关键能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逻辑推导出ID与UD的关系式,要理解两种图象交点的含义:表示二极管的工作状态,要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一般电路规律与元件特性结合起来,就能解决具体电路问题。规律结合具体条件,这是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以上所列例子是灯泡或者二极管常见的一些题目的考查方式,有直接与电源连接,也有先串联或并联后与电源连接,只有真正理解题意,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才能通过辅助线或者数学推理的方法快速正确解题。通过以上实验设计,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1]周勇.例谈用图象法求非线性元件的功率[J].高中数理化,2011(8):30-31.

[2] 须雪忠,王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中的几个误区[J].物理教学,2010(6):22-24.

[3] 侢丰林.非线性电子电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2.

[5]黄正玉.高考题中非线性元件工作点确定策略探析[J].物理教师,2013(10):45-47.

[6]罗振国.辅助线在高考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妙用[J].物理教学探讨, 2011(2):57-59.

[7]王文理,许志勇,高杰.普通高考(天津卷)物理实验专题评价与分析[J].考试研究,2014(2):12-20.

[8]吴文肖.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0题另一种解法探讨[J].物理教学,2018(5):77-78.

猜你喜欢
能力
动物神奇的再生能力
关注数学阅读 提高学习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知识交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训练营(下)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测测你的拼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