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教授从正虚痰瘀论治脑梗塞后遗症经验

2018-01-13 10:30柏久莲汪娅蓓马天牧汪永胜闵敏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风病后遗症肝肾

柏久莲汪娅蓓马天牧汪永胜闵敏(指导)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3 2.山东中医药大学 3.江苏省中医院

符为民教授,江苏省名中医,第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载,擅治各种疑难杂症,深谙医理,诊治经验丰富,尤其对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颇有造诣。

脑梗塞后遗症通常是指患者在发生脑梗塞1年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眼球震颤、偏盲、肢体麻木、行走不稳或活动受限、舌强语蹇等后遗症情况。据统计,大约有60%的脑梗塞患者出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符为民教授针对脑梗塞后遗症,认为该病病机为“痰瘀为标,正虚为本”,治以“祛痰化瘀通络,补益肝肾”,并巧用虫类药搜风剔络。笔者有幸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兹就符为民教授诊治脑梗塞后遗症经验介绍如下。

1 探病机

脑梗塞后遗症属祖国医学“中风”“卒中”“偏枯”“薄厥”等范畴。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内经》开外风致中的先河,到唐宋之后,以“内风立论”为主,形成了纷杂的“中风”病机学说[2-3],但归纳起来又不外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血虚)等六个方面。符为民教授研读大量医学经典并结合现代临床及自身从医经验,认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为脑梗塞后遗症病症的主要病机。

1.1 病发中年,正虚为本 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疏泄,精血充盈,则脑髓充沛,脑神旺盛,神明清灵畅达,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协调,百病不生。纵观临床,中风病多发于年迈体衰脏弱之人。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杂病源流犀浊·中风源流》亦云:“人至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有中风之病,少壮无是也。”[4]186因此符为民教授明确指出,正虚脏衰,肝肾两亏,血不化精,精减髓空,髓海不足,神明失用,故致此病。符为民教授在临证过程中常强调扶正培本的重要性,指出本病的发生多因正气亏虚,痰瘀内生,正虚又以肝肾亏虚、髓海失充为主,因此治疗上主张以扶正培本、益肾补肝为基本治则。

1.2 病势缠绵,痰瘀为标 痰是津液代谢失常形成的病理产物,瘀是血液运行不循常道、溢于脉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津血运行失常,形成痰瘀,是导致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津液与血液共同来源于水谷精微,津血同源而异流,行于脉中者为血,渗于脉外者为津液。人体四肢百骸均需津液、血液的濡养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正如《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中年之后,脏腑衰弱,气血津液的化生、运行、输布代谢功能减退,运行失畅,停留于脉络内外,为痰为瘀,痰瘀互为因果,缠绵胶着。正如名老中医关幼波[5]所云:“痰与血同属阴,易于胶结凝固,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滞则血瘀痰结。”符为民教授认为,脑梗塞后遗症属中风病后期,病程较久,痰瘀多已深入经髓窍络,胶结难化,病位较深,所以疾病迁延难愈,治疗上应注重化痰逐瘀通络,方可起沉疴、见疗效。

2 论治法

脑梗塞后遗症病因病机复杂多变,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符为民教授强调治疗上需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要有整体观念,既重视病本属虚的特点,又不忽视痰瘀等病理因素的治疗,同时强调要辨证论治,分清标本虚实,做到精准辨证。对于该病的治疗,符为民教授主张补益肝肾以扶正培本,化痰逐瘀以祛邪治标,倡导标本同治。

2.1 逐瘀活血通络法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常遗留严重的肢体偏瘫、口角歪斜、舌强语蹇、肌肉萎缩等症状,多因肝肾亏虚、精虚血少、元气不足、气道不畅、瘀血内生、脉络失养所致。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内阻,窍络不通,气血不行,新血不生,失其濡养,故至此病。唐容川[6]《血证论》中云:“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因此符为民教授治疗上主张以逐瘀活血通络为主,认为瘀血去,气道畅,新血生,脉道通,则诸症皆除。符为民教授强调,活血逐瘀要做到化瘀而不伤正,活血而不耗血。临床上常选用通窍活血类方药,而尤擅用虫类药水蛭,强调其为通瘀和络之主药。《本经》云:“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癥瘕积聚,无子,利水道。”[7]213张锡纯认为,在破血药中,水蛭功列第一,其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水蛭素,可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延缓血液凝结,其中组织胺样物质并有扩张血管作用,能缓解动脉痉挛,可降低血液粘度,起到活血破瘀的作用[8]。临床上对症使用,常可获奇效。

2.2 祛痰开窍法 痰是机体津液代谢运化失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痰随气升,无处不到,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皮肉筋骨,阻滞于经络,可影响气血的运行,停滞于脏腑,可影响气机升降,具有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症复杂、病势缠绵等致病特点。《类证治裁》云:“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9]沈金鳌[4]249《杂病源流犀烛》亦云:“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颠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邪内阻是造成脑梗塞后遗症缠绵难愈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符为民教授常选用菖蒲郁金汤作为祛痰开窍之主方进行临症加减,把石菖蒲作为祛痰开窍之主药。石菖蒲气味芳香,可开窍醒神,性温味辛苦,可化痰消饮。《本经》云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7]17。符为民教授常告诫,痰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重伤阳气,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治痰饮要时刻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为阴邪,非温不化”的治疗原则,故常用性温之石菖蒲。且温药能振奋机体阳气,阳气通达,腠理疏通,水液畅行,则痰消饮化,诸症皆除。

2.3 补益肝肾法沈金鳌[4]184《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言:“虚为中风之根也,惟中风病由于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梗塞好发于中老年人,该人群脏腑亏虚,尤以肝肾两脏为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肝藏血,主疏泄。肝肾同居下焦,属五行关系中母子相生,二者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水涵则木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髓生肝。”《张氏医通》亦云:“气不耗,归精于肾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10]肝肾同源,精血互滋互生,而脑为髓海,元神之腑,髓由精化,精血充沛,则髓海充,脑络畅,神志清灵。《医学入门》云:“髓则肾主之。”[11]张景岳[12]亦云:“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符为民教授研读经典,根据脑髓与肾精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过程中,擅用鹿角胶、阿胶、龟板、紫河车等补肾填精益髓之品。在补肾的同时,兼顾补肝血,药用白芍、当归等。正如《石室秘录》云:“补肝必须补肾中之水,补肾中之水又不可不补肝。”[13]肝肾同治,共达培本扶正之效。

2.4 巧用虫药,搜风剔络 脑梗塞后遗症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病属痼疾,一般草木平淡之品难以奏效。唐容川[14]《本草问答评注》亦云:“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虫类药性善走窜,功专力锐,搜剔钻透,直达病所,通闭解结,对经久不愈、邪气入络者,能起速效。正如吴鞠通[15]所云:“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且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充脑。符为民教授认为,虫类药物辛散温通,清灵流通,具有较强的通行血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瘀滞的作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痰瘀胶着日久,脉络瘀阻较甚,非虫类药攻钻走窜难达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亦表明,虫类药及其提取物多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纤溶等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8]。符为民教授经常告诫,虫类药性善走窜,多辛燥伤阴,使用过程中要注重配伍,常佐以养血滋阴之品,如生地、阿胶、白芍、鹿角胶、当归、石斛、牛膝等,纠其偏性,治其耗血伤阴之弊,使之燥而不伤,滋而不腻,获得相得益彰之效[16]。符为民教授临证过程中常用的虫类药有水蛭、蜈蚣、地龙、全蝎、僵蚕等。

3 病案举隅

张某,男,45岁。2017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右侧上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年余。现病史:2年前突然出现右侧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蹇,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仍遗留右侧肢体不利、言语欠清、口角不正等症状,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遂求治于中医。现症:患者右半身不利,行走欠稳,腰膝酸软,言语欠清,偶有头晕,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泻,纳谷如常,夜寐欠佳,舌暗红,苔薄黄,舌脉瘀紫,脉细弦滑。中医诊断:中风。辨证为痰瘀阻络,肝肾亏虚,脉络不和。拟以化痰逐瘀,舒筋和络,补肝益肾。处方:胆南星12g,天竺子12g,石菖蒲 12g,郁金 12g,水蛭 10g,青礞石 30g,当归 12g,僵蚕 10g,全蝎 10g,土鳖虫 12g,鸡血藤 30g,赤、白芍各12g,桑椹子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陈皮6g,甘草5g。28剂,日1剂,水煎温服。2017年12月11日二诊,右半肢体无力较前好转,行走较前稳妥,右侧肢体时有麻木,腰膝仍酸软,无头晕,纳食可,夜寐易惊醒,舌暗红,苔薄黄,舌脉瘀阻,脉细弦滑。原法治疗有效,守法拟方,原方加生地黄30g、熟地黄 30g、蜈蚣 3g、川牛膝 10g、怀牛膝 10g、山萸肉12g,常法水煎继服一月。2018年1月10日三诊,右侧肢体力量较前增强,诸症状较前改善,继以原方加减巩固。三月后随访,诉行走明显稳妥,无需助力亦可自行,言语蹇涩好转,生活可自理。

按:符为民教授认为该病属中风病后期,病机总属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窍络不利,治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开窍化痰。初诊患者肢体活动不利,腰膝酸软,结合舌脉,辨证为痰瘀阻络、肝肾亏虚,以胆南星、石菖蒲、天竺子、僵蚕等化痰通络,当归、赤白芍、鸡血藤活血化瘀,并予全蝎、土鳖虫、水蛭等虫类药搜风剔络、破血逐瘀化痰,二至丸、桑椹子补益肝肾。二诊患者症情虽有好转,但肝肾亏虚、窍络失养症状仍明显,故加生熟地、川怀牛膝、山萸肉等补肾益精之品。三诊时患者症状好转明显,仍以补肝肾、逐痰瘀、通经络为主,继以原方巩固。

4 结语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日益增多。该病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机复杂多变,病理因素兼杂,病势缠绵,治疗上常难见速效,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和心理负担。符为民教授研习经典,深谙医理,根据六十余载从医经验,认为脑梗塞后遗症的基本病机为正虚痰瘀,正虚又以肝肾亏虚、髓窍失养为主,痰瘀内生、脉络不和是该病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上以逐瘀活血通络、开窍化痰、补益肝肾为基本大法,并巧用虫类药搜风剔络。对于该病,符为民教授常强调在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指导原则下,要做到标本兼治,既补肝肾以扶正气,又逐瘀血、开脑窍、化痰浊、通经脉以驱邪气,临床上常取得满意疗效,屡起沉疴,值得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和推广。

猜你喜欢
中风病后遗症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春天的“后遗症”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金元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与证治概述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