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理解能力 实现深度学习

2018-01-15 13:49黄桂红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思想品德深度学习

【摘 要】理解能力是初中思品深度学习的根基与关键。无论是学生批判、质疑、生成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还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等实践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学生扎实的理解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多方位发力,引导学生在边学边练中实现对习得结论的理解,在体验感悟中实现对习得过程的理解,在针对性练习中实现对实践应用的理解。

【关键词】提升;思想品德;深度学习;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44-02

【作者简介】黄桂红,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江苏徐州,2211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

思品深度学习是学生以对知识结论的充分理解、自主感悟建构为根基,由此进行生成、质疑、批判性思维,进而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形成相应的品质与素养的学习过程。为有效实现思品深度学习,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多方位发力。

一、引导学生在边学边练中实现对习得结论的理解

新课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重要概念、结论。笔者发现如果针对重难点、易错问题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趁热打铁边学边练,则能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随后,引导学生自我评判纠错,教师及时点拨反馈,则会促使学生对概念、结论的理解走向深入。例如,在学习“行为的分类”时,笔者让学生看书后,自行回答行为的类别和具体分类,学生口答很快完成了任务,正确率也很高。这让笔者满心欢喜。可是,在一次小测验中,本以为学生根本不会出任何问题的概念分析题,却有不少学生失了分。如,请从行为分类的角度,对破坏公共自行车的行为进行评析。其实答案很简单:该行为是有意识的、不道德的、非法的、不作为的行为。但很多学生却不会回答,反思原因,主要是疏忽了联系情境边学边练的概念深度理解与应用造成的。

之后,笔者在学习“作为行为、不作为”的行为概念时,安排了情境问题的边学边练,效果则大相径庭。即使教师设置了干扰选项,学生也能辨别出来,这主要是学生在动脑、用心、引起注意的练习中把握了判断的标尺,理解了概念的实质,同时,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现对习得过程的理解

在与同行的教学交流中,总是听到这样的感叹,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知识点和问答题,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可面对灵活运用的综合分析题时,却还会发生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状况。显然,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生对所识记的知识问题缺乏理解。

笔者以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源头出发,并经历发现质疑、探究感悟、小结归纳、学以致用的有效学习过程。显然,对由浅入深的理解能力的锻炼培养将贯穿整个过程。首先,认知的获取需从发现质疑开始,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维逻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其次,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主建构认知,这是培养学生对新知的感悟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通过画思维导图进行本课小结,将所学的问题、观点进行回顾、梳理、归纳,则是对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的有效锻炼与提升。

以复习梳理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行为与后果”为例,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补全本课三个框题知识点之间的思维导图的环节。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顾记忆各主要知识点及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防止记忆混淆,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建立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理清了所学的庞杂问题,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分析水平也大大提升。一旦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学习中的许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导学生在针对性练习中实现对实践应用的理解

1.进行审题训练,打开理解灵感。

解题总是从阅读与审题开始的。如果审题不仔细又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就为正确解析问题设置了障碍、埋下了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理解题意训练。首先让学生通读材料及设问,画出关键词、句,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其次,指导学生理解材料及设问所隐含的用意和要求。如,材料叙述的故事或事件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实际指向是什么;如果设问中提出“结合材料……”,那么在分析与解答时,提示学生一定要联系材料加以分析。再次,疑难设问要从提示性信息入手,进行置换、转化。例如,从习近平2017新年讲话“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谈谈对你的启示?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加油干”“长征路”入手,进行思考、转换。

2.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奠定理解基础。

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只要从实际出发,搞清其中的原理,发现其可循的规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当然,这其中始终离不开对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理解,解答思品情境分析题也需要如此。

八年级学生小林看到身边的同学在用智能手机,就向妈妈提出要购买智能手机的要求,妈妈没有同意,小林认为,妈妈的思想太落伍了。生活中,被手机“绑架”的现象越来越多:佳节团聚,长辈们嘘寒问暖、张罗饭菜,儿孙们却不理不睬、不管不问,都在低头玩手机;……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成为一道无奈的“风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析本题需要从实际出发,仔细读题,逐一画出能够使头脑产生灵感的关键信息句,应用所学的知识观点一一对应加以评价、分析。如,“认为妈妈思想落伍,不懂得校园生活”说明小林与妈妈之间存在代沟……除了逐一画出行为现象,运用所学的观点对应评析之外,还需要补充创新加以分析。如,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低头族”的各种危害,增强自控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珍爱亲情,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等等。敏锐捕捉情境材料中每一行為或现象是否符合、违反所学的思品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价值观,这考查着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发现感悟能力。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情景模拟中锻炼积累,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

3.开展时事阅读,将理解分析推向新高度。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考查学生对大量生活热点信息的阅读、处理、分析能力,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广泛的阅读与深入的思考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评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定期开展时事热点解析阅读,这无疑是必要而有益的举措。在这一举措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十分重要,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需要教师提前筛选、甄别、推荐合适的材料,并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实践中笔者发现让初三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热点、时事播报与分析活动,是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有益尝试,可供学习与借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思想品德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选择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