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构式压制现象研究

2018-01-16 10:00张韬占静怡
青年时代 2018年30期
关键词:古诗词

张韬 占静怡

摘 要:本文对古汉语中语音变读现象的研究是构式压制理论应用研究的尝试,并首次提出韵律压制,为古汉语诗词中普遍存在的语音变读现象提供了理据,为汉语语言演化研究和构式语法的历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古诗词;构式压制;语音变读;韵律压制

一、引言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当前认知语言学比较前沿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而构式压制(Construction Coercion)又是构式语法中的热门话题。“压制”(Coercion)原本属于计算语言学领域的术语,随着构式语法的兴起,“压制”这一术语被引入认知语言学领域,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Jackendoff,1997; Michaelis,2004; 沈家煊,2006; 王寅, 2009)。Michaelis (2004)指出压制是当构式框架和填充词汇发生冲突时,人们通过语义转换等认知方式进行协调而满足该构式的句法规约。王寅(2009)提出了“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以修补其不足。文旭(2015)指出当前的构式语法研究主要是共时的,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构式语法历时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将构式语法用于现代汉语各种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如文旭(2008,2014),石毓智(2007),王寅(2009), 杨坤、匡芳涛(2013)等,但是对于古汉语中构式和压制现象的研究并不多见。古汉语诗词中语音变读现象非常普遍,但一直以来人们所关注的只是对其现象的描述,很少能够给出其背后的理论解释。本文对古诗词语音压制现象的研究是广义压制研究的尝试,以期为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音变读现象提供理据。本文所有语料均来自北大古汉语语料库。

二、韵律压制

Goldberg(1995)指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功能的规约性配对,其中“形式”包括语音和形态句法,而“意义”则包括语义、语用和语篇功能。Taylor(2002:287)也提到了“音位压制”(phonological coercion)现象,指的是词语在派生过程中所发生的音变现象。一般的理解构式为形义关系的特定结合体,本文中对构式的“形”和“义”均属开放式的理解。“形”包括语音形式、组合形式、篇章形式、文体形式、韵律形式等;而“义”则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用意义、功能意义、语境意义等。王力(2000)指出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诗词中用韵,叫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求押韵,尤其是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本文中的“构式”是广义的理解,其中的“形”就包括韵律形式,也就是说韵律形式也是一种构式。如果再广义地理解构式压制,一首诗词中也就会存在韵律压制。那么除了包括功能、意义上的不匹配而产生的机制之外,在字词发音和韵律形式上的不匹配也会有压制现象,如古代诗词中押韵、变调等出现的规则性音系变化现象,这在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限于篇幅,本文暂举以下实例加以分析。

(一)“斜”:a韵脚构式

例如:(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本首诗歌中的“斜”的读音广为国内学界讨论,有些学者认为“斜”应读古音“xiá”,其他学者坚持应统一读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xié”。现行的教科书上一律摒弃汉字的古读音, 这是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出发。但是如果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应按照古代诗词韵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字是“家”和“花”,其韵脚都是“a”,则在本诗的韵律形式上形成了a韵脚构式,而第一句中末字“斜”恰好处于韵脚位置,虽然该字的现代读音为“xié”,根据古诗韵律要求押韵的规则,该字的读音受到a韵脚构式的压制临时调整为古音读“xiá”,从而消解该字读音与本诗a韵脚构式之间的冲突。如若读 “xié”,则不仅违背了诗词韵律的规则,也失去了诗歌原本要所表达的韵律美。同理,“斜”符合a韵脚构式压制变音为的古音“xiá”,再看一例: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然而,在古诗中这种临时调整读为古音的情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满足“斜”正好处于a韵脚构式中韵脚的位置上才会受到整个韵律构式的压制而产生变音,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即使在古诗中,但不作韵脚,则须还其正读xie音。例如: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该诗词中虽然同样出现了“斜”字,但由于该字并非出现在韵脚位置,而从该词的一、二、四句末字“飞”、“肥”和“归”我们可以得知整首诗词为押uī韵的uī韵律构式,而“斜”并未出现像《山行》《过故人庄》中那样与韵律构式冲突 情况,故而不会受到构式的压制,自然应读现代音“xié”。

(二)“回”:ai韵脚构式

例如:(4)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廷来。

(唐·杜甫《李监宅》)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回”,古音读为huái,现代汉语普通话读huí。在这两首诗中,由“开”“才”“来”共同形成ai韵脚构式,“回”在诗中处于韵脚位置,从而受到ai韵脚构式压制后应读古音huái。

(三) “衰”: ui韵脚构式和ai韵脚构式

古诗中的“衰”,当读shuāi,还是cuī?国内学者们历来也是争论不一。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具体该读何音,韵律构式说的算。例如:

(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北宋·郭茂倩《长歌行》)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从构式压制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按照古代诗词韵律,“衰”在前诗中读cui,在后诗中读shuai。因为在《长歌行》中的二、六句的末字是“辉”和“归”,其韵脚都是“ui”,则本诗韵律形式为ui韵脚构式,而第四句中末字“衰”恰好处于韵脚位置,根据古诗韵律要求押韵的规则,该字的读音受到ui韵脚构式的压制读音应为“cuī”;同理,在《回乡偶书》中的“衰”则受到其ai韵脚构式的压制读音应调整为“shuāi”, 诗中的韵脚“回(huái)、来”等字可作旁证。

综上所述,押韵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它会迫使本不押韵而又处于韵脚位置的字调整其读音以适合该诗词的韵律形式。从构式压制的理论解释,整首诗歌的韵律形式就是一种构式,而当词语进入该构式,尤其是处于韵脚位置之后,本应符合整首诗歌韵律构式的押韵要求。如不符合,则产生了与该韵律构式的不匹配现象,如果要消解这种冲突,该词语在读音上受到该韵律构式的压制就会产生符合押韵要求的调整,向该诗歌的韵脚转变,从而最终达到符合押韵的要求。

三、小结

古汉语中语音变读现象在诗词中相当普遍,本文尝试运用构式压制理论对该现象进行研究,以期为其提供理论解释。经研究发现古诗词中韵律变音现象是构式中广义的“形”和“义”压制互动的结果。本文认为相较于传统汉语语法,基于构式压制的研究方具有更强的理论统一性和解释力。

参考文献:

[1]Goldberg,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Goldberg,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the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Jackendoff,R.S.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anguage Faculty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1997.

[4]Michaelis, L.A. 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 Spectual Coercion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4 (2): 1-61.

[5]Taylor, J. R. Cognitive Grammar[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6]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石毓智.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1-6.

[8]王力. 诗词格律[M].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9]王寅.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2):5-9.

[10]文旭. 汉语双主语构式的认知语法观[J].外国教学,2008(4): 6-11.

[11]文旭.《语言的認知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11]文旭, 杨坤. 构式语法研究的历时取向——历时构式语法论纲[J].中国外语,2015(1): 26-34.

[12]杨坤,匡芳涛. 论系动词构式中的定指和述谓关系---从汉语判断构式的分类说起[J]. 外语教学, 2013, (5).

猜你喜欢
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当TVB台词遇上古诗词
玲珑阁·古诗词专页
玲珑阁·古诗词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