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缺100万吨小龙虾!打工不如养虾,这些民间高手竟有稳赚不赔的“养虾大法”?

2018-01-18 00:25当代水产杨帆陈莉莉方金叶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8年11期
关键词:龙虾小龙虾养殖

■ 《当代水产》杨帆 陈莉莉 方金叶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开得起豪车的你,未必吃得起小龙虾!”今年的小龙虾只能用一个字“贵”来形容,贵到很多汽车品牌都拿小龙虾来做比价了。然而,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t,需求缺口近100万t。由此可见,即便现在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猛增,总体产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小龙虾需求没有被满足。未来三至五年,小龙虾仍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据悉,当前小龙虾养殖户呈爆发式增长,刚入门或两年以下的新手养殖户占主体。他们多数都是被“忽悠”进来的,做着“大发横财”的美梦,最后却只能是赔本交学费,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澳华集团&当代水产调研队深入民间,寻访各地养殖高手,欲求得养虾“真经”,为行业传递正能量。

民间高手之毛泽俊

他用280亩稻田,规模化养小龙虾,连续四年保持成功记录;他不惜花费60多万,历经三年时间,摸索并实践“育养分区”模式,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他心系产业未来,居安而思危,欲为养殖户指出一条阳光大道。

在入行之前,毛泽俊只是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对水产行业一知半解,当时与小龙虾有关的一切信息都是“道听途说”来的。由于工作需要,他长期奔走于洪湖、监利、岳阳等地的淡水湖区,经过一番实地走访考察以及与各地养殖户的深度交流,他也开始关注到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前景,并最终决定回乡自己养小龙虾,这一养就养了整整6年。

从2013年坚持至今,毛泽俊的养殖定位与方向越来越清晰,如今已扩展成为280亩规模化养殖的稻虾田,一年养两季虾一季苗,一季稻。由于受到低温霜冻的恶劣天气影响,今年亩产500多斤,略低于去年同期产量,总体效益达到70多万元。据他介绍,虽然今年多地小龙虾产量普遍偏低,但今年全国小龙虾价格坚挺,高价区间有所拉长,以往每到清明过后,价格必定直线下滑到20元/斤以下,而今年却能基本维持在29~30元/斤。

在行业中,如同毛泽俊这样的规模化养殖还能持续四年盈利的并不多,这也要归功于他对小龙虾行业的深入思考与技术挖潜,而绝不是盲目的规模扩张。他表示,“我相信技术的潜力和形势的变化是最紧迫的课题,盲目的规模扩张只会带来风险,但是将来我不否认会有适度的扩张。”此外,毛泽俊还认为稻虾模式对种苗的依赖太深,一旦过了扩张期就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性。于是,他花费三年时间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探索出“育养分区”新模式,并投资将近63万用于池塘基础建设与改造,改建后的池塘可一塘两用(稻虾模式或精养模式),同时当塘内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还能通过调节水位以增强池塘的生态韧性。这一大胆举动也引起了行业内不少人的关注与支持。

除了改进硬件设施,毛泽俊在软件上也做过精心设计,实行微流计划(塘内水体能够微流)。当遇到极端天气或周遭环境、季节发生异变,对池塘生态造成巨大冲击之时,虾体必将产生强烈应激反应,除了采取常规生态养护措施及其他措施以外,此时若再加上水流微循环,则又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另外,“育养分区”还有一个制胜法宝就是循环养殖,前期养成虾的区域提供足够多的亲本,后期当池塘精养使命结束后,进行水稻种植,促进生态还原,通过养殖和植物种植模式的切换,把富余的沉塘成虾转移到苗塘作为育苗的种虾。

“这一模式也许就能破解将来稻田养虾的过度扩张,好比一盏希望的明灯,通过催长规格和品相抢占价格高位,增创经济效益,这是生态友好、抓品质而不是抓产量的模式。”毛泽俊对明年小龙虾种苗的市场行情做出了自己的预判,“我认为种苗的价格仍然会继续推高,种苗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从今年目前表现情况来看,明年前期成虾、种苗的价格依然在高价位,但是中期价格可能回落得比较厉害,到尾期种苗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季节性因素推高价格,并且明年所有的加工厂会加大冻虾或种虾的收购。”

民间高手之易汉军

10年养殖尝试多种模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与教训,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续写着自己的不败战绩。

十多年来,易汉军一直专注于虾蟹养殖,其中也包括南美白对虾,而首次尝试养小龙虾是在2008年,目前拥有60亩的养殖面积,稻虾模式与精养模式各占7∶3。据了解,经过多年摸索与积累,他最终总结出一条经验——“养龙虾必须要种稻子”:不管在哪种模式养殖中,必须在7月1日之前种植稻谷,但在精养模式下,二季虾可以卖到8月下旬。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精养龙虾也要套种稻谷?易汉军这样解释道,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二季虾,可虽然价格极具吸引力,但过低的产量反而增加成本负担,真正能养成功并盈利的往往不足两成。他认为,种植稻谷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大量吸收土壤有机质及肥料,同时秸秆又能成为小龙虾过冬的最佳庇护所和丰富的饵料来源。

此外,易汉军还向小编重点介绍了精养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从3月下旬开始投放第一批苗(密度在60斤/亩),之后每过1个月可进一批苗,并持续至6月下旬开始种稻,如果塘内水草环境较好,还能继续投苗,直到8月下旬再全部卖掉。由此可见,易汉军采用的是轮捕轮放的精养模式,一批龙虾的养殖周期大概在40~45d,正常情况下1年可养殖3~4批,每亩至少盈利5,000~6,000元。

同时,他也提到在稻虾连作模式中的种稻时间尤为关键,最迟不能超过6月25日,当然也有另一种稳赚不亏的方式,即在5月1日至10日期间卖虾种稻,45d之后稻子已长到一尺多深,向田内灌进15~20cm的水,再投放优质苗种。“由于受到稻子的遮蔽,虾苗能够躲过高温,有助于提高苗种成活率,且此时龙虾大量上市,苗种价格也将走低。”易汉军表示,“这里有两个季节性的问题必须要处理好:其一,5月10日之前必须种稻,最好是人工栽种,也要先育秧,根才扎得稳;其二,由于插秧之前是在岸上育苗的,等于让池塘里的虾子又能多长一个月,待8月10日收割后就可上水,这时别人的稻子还不能收、不能上水,你的虾后续就比人家要早一个月。”

民间高手之罗臣君

夫妻二人经营80亩的水面,收入年年攀升,从砖瓦房到三层小洋楼,是经手卖出的无数只虾蟹的积累;脸上的黝黑,是日光予之勤勉的印记。他们是普通的劳动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折射出了广大渔民的身影。

从养鱼到养虾蟹,罗臣君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现有80亩的3口虾蟹混养塘。据了解,在螃蟹养殖上,他每年在12月份进蟹苗,次年10月尾或11月初上市。去年每亩投苗800~1,000只,今年100~110只/斤规格蟹苗卖到27元/斤,同比去年上涨5~6元;而小龙虾养殖方面,他的虾来源于原塘自生苗,去年纯盈利30多万,今年截止9月下旬总收入已达30万,卖价在27~28元/斤,高峰时一天能抓300斤,之后还能卖到11月份。

罗臣君十分注重日常管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我一般都是卖虾前一天晚上下地笼,早上凌晨2点多起来抓虾,5点就把虾子送去卖。虾子卖完后回来投料,然后下药(每周1次,多的时候1周2次),高峰时期1天投14~15包料,少的时候11~12包饲料,投完料后开始下地笼。这一系列工作做完要到晚上7点多,8点又要开始巡塘。”据他介绍,“每年的养殖成本在30万左右,池塘一直是我们夫妻二人在管理,除了每年请工人割草花费2万元,其他的都是自己在打理。”

除了精细化管理,罗臣君还很重视平常投料和疾病预防。在投料上,他的每个塘都设有投料机,一直都是看密度准确投料;在疾病控制上,做到积极预防,在前期调水、水草种植上都下了很大功夫。“我一般是1周调1次水,多的时候是1周2次。一旦发现疾病就及时割草调水,确保不缺氧。如果水质有问题就会立即联系技术员过来检测。另外,晚上要经常巡塘,及时发现变化情况,缺料要补,没吃完就减量。”罗臣君说道。

对于饲料品牌上的选择,罗臣君更是慎之又慎。他在2013年开始转用澳华料,发现虾蟹长势明显加快,发病率也有所降低,并延用至今。据悉,目前他塘里的螃蟹已长到2~3两/只,总体养殖情况稳定,预计今年产量大概在1万斤,根据以往行情推算大概能赚40万。他认为,虾蟹养殖虽然劳苦,却也让自己受益良多,通过这十年的付出与努力,他不仅成长为一名养殖高手,而且也让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从砖瓦房搬到了三层小洋楼。未来他希望能再接再厉,在虾蟹养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民间高手之李国才

他见证了当地小龙虾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且他的不安于现状,勇于大胆投入以及经营涉猎广泛,令他能够年年创收,效益稳步增长,在龙虾养殖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据悉,早在10年前李国才就已开始养龙虾,是村里虾稻连作模式的最早一批践行者,现有30多亩虾稻田,今年亩产量可达400~500斤,每亩毛利4,000~5,000元,除开成本,30亩田纯利润接近15万。据他介绍,在起初转行做养殖的那一年,拿了个老田挖的是鱼塘,但后来鱼没喂起来,小龙虾反而自繁自生了起来,这才走上了养龙虾这条路。

这一路下来,李国才感触最深的就是小龙虾产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眼见着小龙虾这条虾从无人问津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爆款品种,身价更是接连翻了几番,从每斤三四块钱飙涨到现如今的三四十块钱,村里及周边的2,000多亩稻田几乎都养起了龙虾。

“今年小龙虾价格较去年要高出20%,目前库虾工厂价最低都有5~6元/斤,而去年只有3元/斤,越来越多加工厂在大量收购库虾,再加工成虾球冰冻储存。”受市场需求与行情的吸引,李国才不惜加大养殖投入,摒弃投喂小麦、大豆等粗粮的习惯,而是选用澳华32蛋白的七秀牌饲料,今年在规格和产量上喜获双高。

目前,他所经营的龙虾流通生意也同样做得风生水起,每天收购大量龙虾发往上海、长沙、江苏、南京等地,一天最高能发出10,000多斤。

民间高手之余老板

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外滩上,第一次尝试养小龙虾,在其他人亏本情况下,他收回本金还略有盈余。舍得投入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说自己不介意饲料价格,更看重饲料品质。现已在内地租200亩稻田,明年开始虾稻套养,冲刺30万纯利润。

之前,余老板是种植专业户,种水稻已有40年之久,今年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首次尝试养小龙虾。据其介绍,他在长江外滩上承包了100亩水面用于虾稻共养,但受天气影响,条件比较恶劣,3月初投苗时水源少,当时每亩投放50斤左右(70~80尾/斤规格苗),到5~6月份卖苗时却发大水,亩产只有200斤,利润在5~6万,而周边养殖户亏本的不在少数。

经过一整年的养殖实践,余老板意识到外滩的养殖成功率普遍偏低,于是准备迁移到内地养殖。他向小编谈起了自己的“养虾经”:“我认为养龙虾最为关键的是环境,环境好龙虾就不会生病。在水草种植上,要根据气候和虾的生长周期来改变。2~4月份,水草一定不能多,要保证有充足的溶氧,到了高温季节,要有能遮住太阳的水草。”另外,他还强调很多人在养虾前期用高蛋白的饲料,到了后面就换一些相对便宜,蛋白含量较低的饲料,他则认为中途换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龙虾的吃食情况,最好是选用品质好的饲料,并坚持一种饲料用到底。

据悉,目前在余老板养小龙虾的这片外滩,养殖成功只占20%左右,其余30%保本,50%亏本。然而,即使当地养殖成功率不高,却依然有60%的稻田面积往小龙虾养殖上转型。“市场利好的情况还能持续1~2年,行情是不可控制的,但能不能赚到钱,市场只能占到30%的因素,最终还是要提高自己的产量和规格。在今年的经验基础上,我准备转到内地的稻田养殖,计划租200亩稻田,进行虾稻共养,明年目标要求最少争取30万的纯利润。”余老板说道。

结语

很多人都会好奇小龙虾到底还能红多久,那些宣扬小龙虾市场饱和的人都被今年的高价位啪啪打脸。实际上这两年线上线下的小龙虾商家不减反增,而在养殖端环节却很大程度上缺乏技术支撑,目前的供应量还不足以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需求。因此,广大养殖户朋友无需过于担忧小龙虾行情问题,而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上,养出高品质的小龙虾,才是王道!

猜你喜欢
龙虾小龙虾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钓龙虾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龙虾的迁徙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