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018-01-18 02:15贺健赵庆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瓣膜病风湿性体外循环

贺健 赵庆丽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由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所导致,为临床常见疾病, 且具有病程长的特点, 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较低。有研究指出, 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疾病,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瓣膜置换手术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39例。治疗组患者男女比例19∶20;年龄31~87岁 , 平均年龄(56.75±11.30)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6.47±1.28)年。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0∶19;年龄33~90岁, 平均年龄(56.80±11.31)岁;病程1.5~10.5年,平均病程(6.51±1.3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诊断标准;②患者无手术禁忌证;③患者术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二尖瓣分离术治疗, 左胸径路, 经左心耳或左心房切口插入手指, 触觉下, 导入二尖瓣扩张器,或分离粘连。治疗组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①消毒铺巾,患者取仰卧位, 行全身麻醉;②切皮, 开胸, 暴露术区, 切开并悬吊心包;③建立体外循环, 阻断主动脉, 探查二尖瓣,并将病变部位切除;④置入人工二尖瓣瓣膜后, 给予缝合;⑤探查二尖瓣开闭情况, 缝合房间隔及右心房, 停止体外循环;⑥置入引流管, 缝合心包, 关胸。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包括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手术成功率3项指标。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6.59±1.30)min、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为(98.02±1.69)min、手术成功率为97.44%(38/39), 对照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5.45±2.68)min、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为(130.71±2.48)min、手术成功率为84.62%(33/39)。治疗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短于对照组, 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前, 治疗组患者 CO 为 (3.95±0.51)L/min、CI为 (2.20±0.09)L/(min·m2)、EF为(0.41±0.26), 对照组患者CO为(3.94±0.50)L/min、CI为(2.22±0.11)L/(min·m2)、EF为(0.41±0.25),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治疗组患者 CO 为 (5.90±0.17)L/min、CI为 (3.54±0.28)L/(min·m2)、EF为(0.61±0.30), 对照组患者CO为(4.10±0.14)L/min、CI为 (2.98±0.65)L/(min·m2)、EF为(0.49±0.13), 治疗组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常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随病情的进展, 心力衰竭风险将明显提升[1]。常规采用二尖瓣分离术治疗疾病, 操作复杂, 主动脉阻断及体位循环建立所需时间较长, 且手术成功率低[2,3]。本文研究发现, 采用常规二尖瓣分离术治疗疾病, 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5.45±2.68)min、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为(130.71±2.48)min、手术成功率为84.62%。治疗后, 患者的心功能虽有所改善, 但改善幅度较小, 治疗效果欠佳。瓣膜置换手术用于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可通过术前的病情评估,准确选择治疗时机, 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瓣膜置换手术切口, 多以胸骨正中切口为主[4,5]。老年人及女性患者, 骨质疏松率高。采用撑开器将胸骨撑开, 可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6]。采用该术式治疗疾病, 可有效保留二尖瓣后瓣, 提高二尖瓣的完整性, 且可避免左室后壁破裂的风险发生, 在增强患者的心功能方面, 效果较好[7]。连续缝合法为手术的主要缝合方法,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8-10]。本文研究发现, 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疾病, 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6.59±1.30)min、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为(98.02±1.69)min。与常规二尖瓣分离术相比, 手术时间更短, 效率更高。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44%, 手术后患者CO 为 (5.90±0.17)L/min、CI为 (3.54±0.28)L/(min·m2)、EF 为(0.61±0.30),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62%、(4.10±0.14)L/min、(2.98±0.65)L/(min·m2)、(0.49±0.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与常规二尖瓣分离术相比, 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率更高, 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更强。

综上所述, 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心功能, 手术成功率高, 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瓣膜病风湿性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治风湿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