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及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

2018-01-18 03:15崔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开腹

崔勇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位居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左侧是结直肠癌的主要发生位置, 54%患者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癌, 22%患者是升结肠癌, 11%是横结肠癌, 13%是降结肠癌[1]。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为好发部位,占60%[2]。40岁以上人群为发病高发人群, 且男女发病比例为2∶1。治疗结直肠癌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已广泛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癌, 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使其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法。本文通过对本院72例患者进行研究,皆在探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 且已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精神病者、意识不清者、药物过敏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实验组男24例, 女12例, 年龄26~73岁, 平均年龄(56.28±5.57)岁, 9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14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 13例行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男25例, 女11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6.51±5.16)岁, 11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13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 1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禁食、禁水, 做好常规的肠道、皮肤准备。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给予实验组患者腹腔镜手术, 具体方法为:使患者呈头低臀高位, 诱导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需使二氧化碳压力保持在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按照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所处位置, 调整穿刺部位, 采用四孔法手术径路实施手术, 术中需观察腹腔、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情况[3], 以及肿瘤大小、位置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响。于腹主动脉前方腹膜处做切口, 直至十二指肠下缘处, 于腹腔镜下结扎血管, 将结直肠游离后, 切除病灶, 应将周围淋巴结清除, 待手术结束后将小切口关闭, 并采取保护措施[4]。重建气腹, 冲洗腹腔, 放置引流管, 检查出血情况, 确认无出血后将切口关闭。一旦手术中对肿瘤病灶未做到充分切除, 应给予患者安全考虑, 重新评估患者病情, 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3.22±1.21)、(3.51±1.07)、(3.63±1.24)d;对照组患者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5.23±1.35)、(5.09±1.65)、(5.28±1.36)d。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住院时间分别为(9.69±1.98)、(9.35±2.61)、(8.72±2.63)d;对照组患者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住院时间分别为 (15.73±2.68)、(14.28±3.22)、(14.89±3.37)d。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肠梗阻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结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总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 4.35%(1/23)、7.69%(1/13)、5.56%(2/36), 对照组患者结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总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33.33%(4/12)、22.22%(8/36)。实验组患者肠梗阻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生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四位, 近年来,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 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 死亡率位列癌症死因的第五位[5]。结肠癌多以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消耗性表现为主。早期结肠癌并无明显症状, 多表现为交替出现大便干燥和腹泻, 便中可混有暗红色血, 晚期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6,7]。一旦确诊为结直肠癌, 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进展期癌患者还需进行化疗等辅助治疗。需注意的是, 按照肿瘤不同部位, 可将手术方式分为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包括保留肛门和不保留肛门的术式)[8,9]。临床在治疗上以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要方法, 腹腔镜手术具备创伤小、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治疗效果远高于传统开腹手术[10]。本文通过研究也证实这一点。

需提醒各位患者及其家属, 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需进行合理、均衡的饮食。如术后应将饮食从流质饮食逐步进展到半流质饮食再到普通饮食。病情恢复后, 饮食宜选用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并按照大便性状、次数、量等加减增补食物, 同时忌辛辣、刺激、油腻食品, 宜清淡饮食。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情况, 术后3~6个月后会显著改善, 无需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肠梗阻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1]吴向铭, 赵永祥, 张建国,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对比.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3):56-57.

[2]蓝宇.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1):64-65.

[3]石磊.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80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心理医生, 2016, 22(31):146-147.

[4]王健, 刘静, 李成刚,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分析.医学与哲学, 2016, 37(22):24-26.

[5]黄志祥, 沈卫良, 王先法.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的对比.浙江创伤外科, 2016,21(6):1055-1056.

[6]朱旭, 李炯, 曾冬竹,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重庆医学, 2014(8):941-942.

[7]朱渝军, 陈刚, 胡佳,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实用癌症杂志, 2016(1):103-106.

[8]蒋水平.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对比分析.当代医学, 2013(20):30-31.

[9]白卫兵, 周喜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3):174-176.

[10]陈先达, 黄锦荣, 郑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 22(11):1367-1369.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开腹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