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1-20 22:03李水娥龙章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热学考核方式探讨

李水娥+龙章刚

摘要:《传热学》是能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研究温差引起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依据本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117-02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能量传递规律的科学[1]。自然界和各种生产技术领域中到处存在着温差,热量的传递就成为自然界和各种生产技术领域中一种极普遍的物理现象[2]。传热学在科技领域应用广泛,已成为许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传热学》作为一门能动类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衔接该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要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认识传热规律,学习增强或减弱热量传递过程的方法,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物体关键部位温度进行控制[2],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

一、《传热学》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传热学》课程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示传热过程。但本课程公式多,推导多,板书授课有利于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可随着《传热学》课程信息量的增加,单纯板书授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础上增加板书模块。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思考、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传热学》与多学科交叉内容日益增多,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及时掌握本学科动态,完善、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3.考核模式单一。目前,《传热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一考定优劣”,尽管偶尔加入了笼统的平时成绩一项,但这种“纸上谈兵”考核的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无疑助长了“上课做笔记、复习照书背”和“考前突击”不良风气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目标与效果。甚至有仅依据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导致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应对期末考试,机械地、片面地记住知识,甚至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完成作业,课堂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出勤情况,等等。这与高校教育目标和要求是相悖的。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感受式教学模式。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理解所学内容,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如从传热学角度如何分析下述问题:(1)石墨烯怎样解决电子元器件发热问题?(2)电影《泰坦尼克号》里,为什么Jack冻死了,而Rose没有?(3)为什么冰箱内的结霜要及时清除,否则就会增加耗电量?

(4)飞机的热防护问题?

2.类比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已学过的知识点,应用到传热学的新知识点中去。例如:将电学中非常熟悉的欧姆定律(I=U/R)应用到热量传递(q=?驻t/Rt)的过程中,将热流q等效电流I,温度差?驻t等效电压差U,热阻Rt等效电阻R;通过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在机理上的类似性,建立表面传热系数与阻力系数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类比法,通过易用实验测定的阻力系数来获得表面傳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3.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将讲解的教学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学习群。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视频预习、学习,并完成视频中的有关问题。其次再回到课堂上,学生根据视频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给予有效的评价和辅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讨论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这样促进了师生相互交流与探讨,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热学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热学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和研究情况,安排专题讲座,介绍传热学的工程应用实例和学科前沿,如:LED灯的散热、纳米材料导热、激光脉冲加工传热、超低温技术等。

5.考核方式多样化。课程考核采用闭卷(50%)+作业(20%)+课堂参与(20%)+出勤(10%)的形式。

综合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平时表现、回答问题、小组协作、作业完成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赵镇南.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曹玉璋.传热学[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4]黄豪中,雒婧.“传热学”课程教学调查与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68-69.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热学考核方式探讨
研究型—启发式联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为例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数学建模在传热学中的应用
建环专业传热学教学体会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