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审题“四部曲”

2018-01-23 10:23陈久栋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简单四部曲趣味

陈久栋

【摘 要】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审题能力在“趣味四部曲”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

【关键词】趣味;审题;简单

具备审题能力是每名学生所必须拥有的,但在实际数学学习中,学生因为粗心看错题目、未看全题目、漏掉题目中隐藏条件等导致解答失误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很多教师让学生动笔在题目中圈画重要信息以求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但效果甚微,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并且会占用解题时间,不能主动“悦纳”审题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

对此,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摸索出一套趣味审题“四部曲”,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尝试整理如下。

一、闪电“看”题

有一档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吸引了无数的成年人和儿童,中间有一个比赛环节——“闪电心算”深深地震撼了笔者和学生。原来人在经过训练之后,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一秒钟可以解4~6题多位数运算。学生审题能力为什么弱?根本原因就是在看题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教师给予的充分的看题、审题的时间,反而成了一些学生思想开小差的最佳时间。

于是,笔者向学生下挑战书:想成为我们班的数学“最强大脑”吗?那就从“闪电看题”开始!今后每一道题呈现的时间都有限,谁能在规定时间内圈画出这道题最关键的条件或需要提醒其他学生注意的关键点,谁就是“闪电看题”这个环节的优胜者!

学生对这样的情境设置感到既新鲜又有趣,用他们的话叫“紧张、刺激”。尽管每一道题呈现出来,留给学生看题的时间比原来少多了,可是,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根本没有开小差的时间!个别学生偶尔稍微做点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会痛苦地发现:“看”题的时间已到,可是自己却连题目都没看完整,后面的环节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同学侃侃而谈、得到奖励,这是无论哪一个学生都不愿意面对的。

在这个环节里,时间的把控是关键,教师既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看”题,又要营造出一种时间不充裕的紧迫感,“逼”着学生自觉主动地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学生注意力能得以集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趣味“读”题

“闪电看题”所营造的时间紧迫感,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让学生“趣味读题”。请学生将题目完整地读一遍,但有一个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刚才“闪电看题”时圈画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读出来,让听题的其他人能够清楚地区分出这道题的一般条件和重点条件。

有了这样的要求,那么,以往“波澜不惊”的一个腔调“平铺直叙”肯定是不行的。怎样才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耳目一新呢?学生的创意无极限开始了——有的学生在读题时,先是用一般音量正常朗读,读到关键的词、句时突然将音调提高八度或加重語气,以示区别;有的学生则故作神秘,念到关键的地方突然停住,让大家错愕几秒后才慢悠悠地继续读下去(那意思,你懂的)还有的学生读题时配合着动作,手舞足蹈……每一次的“趣味读题”,课堂都成了欢乐的海洋,枯燥、沉闷的数学题仿佛一下子鲜活起来,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玩!

三、情景“说”题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明晰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哪些地方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哪些则是无用条件。接下来,就要请学生上台扮演老师,充当“小先生”,向全班学生分析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即第三个步骤:“情景说题”。

上台说题的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往往很紧张,他们的眼睛总是会不自觉地盯着看老师的反应,却忽视其他学生,所谓的说题往往会演变成说给教师一个人听。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从旁边及时给予指导,最好一方面采用幽默的语言缓解“小先生”紧张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告诉其他学生,每一个人上台都会紧张,要懂得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只有这样,下一次轮到你上台时,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其实学生的这些反应很正常,他们往往由开始上台后的自言自语到说给教师听,再到能够用眼睛看着台下的学生,说给全班学生听,最后才能像“小先生”一样,拿着粉笔或其他道具,一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一边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解题步骤,并且能够从容地应对其他学生的质疑。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小先生”的境界,许多学生即使有教师的长期引导及多次的上台锻炼,也只能达到第二个层次,即眼睛看着台下的学生,说给全班学生听。但,这又有何妨?学生的素质原本就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自发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会不会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其实不然,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舞台,它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能自信展示、畅所欲言的地方。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四、动笔“解”题

经历了前面三个步骤,绝大多数的学生已能明确解题思路,剩下的,就是自己“动笔解题”了。一般来说,只要计算稍微细心点,几乎百分之百学生可以正确地完成题目的解答。

以上是“趣味四部曲”的全部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始终能够感受到快乐、有趣,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在这个时候往往扮演的是一个“倾听者”“评判者”的角色,学生之间的互动越多,他们的参与度也就越高。当然,不是每一道题都需要学生完整地经历这“四部曲”。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一节课中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两道有一定难度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完整经历“趣味四部曲”,其余的题目,或者选择让学生“闪电看”,或者让学生“趣味读”,又或者让学生直接扮演“小先生”,可以视实际教学情况而定。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趣味四部曲”能在学生中长期自主地坚持下去,笔者开始设置表扬卡:在“闪电快看”这一环节中最先圈画出题目中重要条件的,奖励一张表扬卡;“趣味怪读”读得有声有色、读出“感觉”、找对“重点”的奖励一张表扬卡;上台当小先生来“情境说题”的,不管说得对错、好坏,只要敢上台展示自己,一律发表扬卡一张;“动笔解题”完成后,点名回答正确的,也有表扬卡。笔者每周对学生所获得的表扬卡统计一次,评出“闪电看”周冠军、“趣味读”周冠军、“最佳小先生”“计算高手”,在全班进行表彰。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以前,学生懒得认真审题,现在,融入趣味性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审题。为了能够确保自己读出重点,他们开始自主地拿起笔在题目上圈圈画画——这不正是当初笔者要他们去做,而他们却懒得去做的吗?面对学生花样百出的“趣味”读题法,笔者乐见其成。

学生审题能力在“趣味四部曲”中悄然提升,相信其他方面的学习如果能紧紧抓住“趣味性”这一主线,一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主动学习并掌握。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陡岗小学 211805)

猜你喜欢
简单四部曲趣味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午睡的趣味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