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推动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2018-01-24 16:51张荣华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指导员体育锻炼

程 松 张荣华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关于社会体育的再认识

(一)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加上现代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人们可以从体育锻炼中释放压力,缓解情绪。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病、肩周炎、颈椎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这也为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体育锻炼的娱乐功能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目前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等也逐渐向社会体育投入,使得我国的社会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社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宣传。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达到高峰,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口号。但由于“金牌”情结,人们的体育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宣传不到位。因此,应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还可以经常举办社区小型体育竞赛和聘请体育明星进社区进行体育锻炼讲解和体育锻炼指导等。

2.缺乏足够的锻炼场馆、设施。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体育设施的回报率又相对较低,造成了体育设施场地捉襟见肘。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体育设施用地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都明确规定了对体育实施场地的规定,但由于缺乏监管,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达到国家的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

3.缺乏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其质量也令人担忧,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基本的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所以,亟待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再就是聘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或者高校体育教师对社区体育锻炼进行指导。

二、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必然性和意义

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大。由于体育锻炼的健身、娱乐功能,使得体育锻炼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体育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也出现了层次性和多样性。应把高校体育放在社会的宏观系统中去考虑,应把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连接起来,培养人们终身体育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评价高低对应着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贡献程度。高校体育在不断发展自我的同时,应在社会体育中大有作为,在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中大显身手。

三、终身体育的需求,推动高校体育改革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沿用了传统模式,强迫学生去接受一些枯燥和反复重复某一个体育项目,而且大都是竞技项目。并且只重视技术教学,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渐渐的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其后果是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不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养成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因此,高校体育亟待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社会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不能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对体育不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是高校体育最重要任务之一,首先就要对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做到三自主,即项目、时间和教师任由学生选择。采用分层教学和俱乐部模式等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教学需求。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发展成体育爱好,最终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应与社会体育衔接

高校体育的教材内容、学时以及教学模式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离开校园后能够继续进行体育锻炼,满足现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三)体育课考试应成为学生健身的动力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高校体育课考核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体育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培养了体育兴趣,鼓励学生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应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一方面学生参加规定的的考试项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选项目进行考核,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四)把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教学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目前,社会上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急缺。高校体育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包括高水平体育师资、设备齐全的体育设施,应重点把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满足社会体育的需要。

(五)开放体育场馆

由于我国全面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并不多。而大学场地的空闲时间一般是早7—10点左右,晚7—10点左右,而社区群众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是早晨和晚上。高校场地设施在满足本校学生体育锻炼外,应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充分利用场地优势,挖掘潜力,并利用场地空闲时间与社区群众锻炼时间相结合,为社会体育服务。

[1]杨乃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探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98-99.

[2]何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的改革[J].辽宁体育科技,2005(5):101-103.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指导员体育锻炼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比亚迪集团扶贫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命运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