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及创新研究
——基于123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2018-01-24 16:51王允端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民办高校党组织

王允端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为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总结党建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甘肃7所民办高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党建工作调查,调查方式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一)师生党员政治信仰坚定,但还存在有偏差

就“青年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调查中,选择“高”与“较高”的学生党员、学生非党员、教师党员、教师非党员的四项比例均达到了68%以上。在“大学生入党的主要动机”选项中,选择“理想与信念的追求”的比例分别占53.81%、51.87%、44.44%、79.17%,表明多数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较高的认同度。

(二)党组织发展基本规范,党员教育有待加强

调查中就“您所在学校发展党员的一般程序和条件有哪些”选项中,选择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履行入党手续、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的均占到50%以上,说明大多数师生基本了解发展党员的一般程序和条件。

(三)党组织生活比较健全,方法内容有待改进

党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中,民办高校党的组织生活能够正常进行,比较健全。从统计数据看,选择每月一次开展一次组织生活的学生党员占54.47%。就“您认为您所在学校党组织的活动状况如何”的问卷中,选择“方式、内容不断创新,很有吸引力”和“能正常开展活动,但创新不够”的比例分别为40.31%和35.95%、30.29%和41.08%、34.44%和35.56%、50.00%和41.67%。

(四)党组织作风建设良好,但仍需不断强化

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党组织作风建设的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在“您对当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选项中,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生党员分别为47.28%和38.78%,两项占到86.06%;在“您对当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选项中,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生党员分别为48.80%和31.59%,两项占到80.39%,可见,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满意度较高。但是,民办高校党组织作风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当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不满意”和“不了解”的学生非党员占到21.99%,对当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不满意”和“不了解”的学生非党员占到28.84%,民办高校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仍较突出,仍需不断强化。

(五)党组织管理基本到位,制度建设仍需加强

制度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而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调查中发现,民办高校党组织管理工作都比较到位,制度建设比较健全。在“您所在的或了解的学校党组织制度建设情况如何”选项中,选择“制度健全,也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的比例分别为54.47%、34.44%、46.67%和75.00%,表明民办高校党组织制度建设比较健全,管理工作都比较到位。同一选项中,选择“虽然制定了制度,制度也上了墙,但是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和“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具体的规定大家不甚清楚”的学生党员分别有25.93%和13.07%,两项占39%,说明民办高校党组织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贯彻落实不到位。因此,“加强制度建设,不仅要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规章守则,而且要建立健全保证这些规章守则得以坚决贯彻施行的组织体系。”[1]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认识因素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观认识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投资方重视程度不足。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党组织被置于从属地位。其二,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的认识错位。在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既没有“人”权,也没有“财”权,而且也是主观认为在民办高校抓党建费力不讨好,难有成效,不愿认真、深入地研究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其三,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主观懈怠。

(二)自身机制因素

民办高校普遍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体系,但是具体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一方面表现为,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实行的是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处理董事会(理事会)、校务会和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保障党建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形成相应的合理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党建制度缺乏,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表现在:一是“三会一课”等党内工作制度落实不够,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形式化严重。

(三)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与交融,人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受到极大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与我国社会负面的效应,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致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

三、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选择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

(二)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保障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上反面。[3]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保障。一是进一步用法律法规规范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并贯彻落实。二是完善民办高校党内工作制度。

(三)以完善机制运行为主要途径

一是创新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参与决策机制。民办高校要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的落实,使民办高校的董(理)事会、校长、党委书记在工作开展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领导协作团队,做到既发挥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积极性,又确保民办高校党委的领导地位及其应发挥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创新党员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把关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

(四)以创新网络平台为拓展阵地

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社会正在逐步形成,网络对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心理健康、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党建,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一是创建党建网络平台,设置党建网站栏目和内容。二是利用和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党务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库技术管理师生党员信息,优化师生党员的管理、服务和教育工作,增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活力。三是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新媒体素养。

[1]李永忠.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N].中国青年报,2012-09-03.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民办高校党组织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