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新旧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
——以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为例

2018-01-24 16:51吴婷婷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时序课标课程标准

吴婷婷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新版)是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2012年以来,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对于新旧版的课程标准做出了研究,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而对新旧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不多。本文以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将新版和上一版相比较,简要分析两版教科书的不同,以期为中学历史教育提供参考。

一、新版难度要求相对降低

首先,删除了一些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制度。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实,减少了一些知识点,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删除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等相对于中学生认知水平较难理解的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其次,新版教材增加了学习历史方法和感悟历史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重要事件,同时新版教材对于事件的叙述更加完整、具体。如新版教材“第15课 东汉的兴衰”中讲述了“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将东汉从建立、衰落、灭亡较为完整的叙述,这一点突出了历史主线,注意事件的完整表述,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内容体系,了解历史发展的持续性与完整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再次,新版教材中的学习思考要求难度有所降低,一些需要学生归纳特点等等的思考题删除。例如新版教材将旧版教材中的“第11课 秦朝的统一”中“议议: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改为“议议: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这一改动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降低,归纳秦朝的政治制度特点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些不符合自身的能力水平,难度较高。而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是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因此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更符合初一学生的水平,难度降低。

最后,新版教材对地图的标识更加详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国历史,地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初一的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够,当老师说出一个地名时,学生很难讲这一地名与所在位置相匹配。新版教材在课文中出现的地图上的标识更加具体、丰富。如“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这一课地图“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中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词标识在地图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靠近渤海位置的北京周口店,对于学生记忆、理解地图有所帮助。

二、新版内容建构重归时序

按照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订时,重视时序就是新版课标一个重要特点。“新版的课标要求义务阶段历史教育重视时序,因此在依据2011年版课标制定新版教材中弱化了学习主题,重视时序。

旧版教材分为5个学习主题。这5个学习主题将科学技术、文字、史学、宗教、艺术等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单独列为一个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打破时序,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未能顾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割裂每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难以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的进步。

新版教材回归通史体例。将教材依据时间的发展顺序分单元编写,将教材分为4个单元“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依据中国古代王朝发展的顺序,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四个单元,三个以朝代命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纵向系统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同时新版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基本史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是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通过“点”与“点”来理解“线”。

这种设计符合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建构历史发展的时序脉络。

综上,相较川教社上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新版教材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删除了一些知识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体现新版课标的设计理念,又增加了部分历史史实、历史学习方法和感悟历史途径方面的内容,难度也相应降低,并依照课标要求,回归通史体例,突出时序性特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版课标的设计理念。

[1]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魏恤民.《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点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J].历史教学,2015(05).

[4]杨芳.研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J].辽宁教育,2012(9).

[5]魏付坤.图解新旧“义务教龍史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的变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2).

猜你喜欢
时序课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顾及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软件GTSA
清明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基于不同建设时序的地铁互联互通方案分析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