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专业教育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管理对策

2018-01-24 16:51申凤霞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实效性学院班级

申凤霞

(青岛滨海学院学生处公寓科,山东 青岛 266555)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行业发展迅速,各大院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内容等都在进行改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为满足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进行了创新模式的探索,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式教育[1]应运而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优秀教育成果,但这种分离形势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阻碍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管理的研究,找出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概述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专业教育也称“专门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我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业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科研为支撑,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培训高素质人才!

高校基础教育阶段,一般采用通识教育模式,在大一期间统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公共基础课程,实行大类分班,注重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大二开始进入专业学院,高校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取得的成绩

(一)新环境,新开始,促进对大学环境的适应

从高中步入大学,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一切将要从零开始,从一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大学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大学一年级又是这一重要时期的关键所在。而刚上大一的新生由于各种环境与要求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问题与困惑。高中阶段,学习目标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有限,学习比较被动,压力比较大。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可以拓宽知识面,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学生们忽然没有了目标,不知所以,部分没有住校经验的学生,还需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基础教育阶段,高校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或专职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予以教育和引导,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辅导和帮助,追求以习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文化育人,塑造学生健全完善人格,培养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

(二)促进对专业认知的了解

在基础教育学习阶段,会涉猎一点专业知识,比如工程管理专业,上课第一周即为实训式教学,这就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减少了高考结束后选择专业的盲目性。部分学生会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通过对区域、学校、学院、专业的了解,重新选择自己适合的、喜欢的专业,进入专业学院后,学生会进入新选择的专业学习,这样会提升学习兴趣,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将大学期间的基础课及考查课提前结业,为后续专业学习节约时间

基础教育阶段高校学生可在轻松环境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文体活动,适应大学教育模式,同时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多读书、读好书,完成体育测试,增强个人体质,通过各种社团,提高组织能力、参与能力。通过计算机能力,为专业学院的学习、升学、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阶段,高校的学生管理难度加大,主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教师的教育精力有限,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水平下降。在即将过渡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已基本处于松懈状态,学生因要准备转入专业学院,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降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出现厌学现像。进入专业教育后,学生的寝室管理等信息专业教育需要重新熟悉,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

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衔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足,不利于学生个人素养、思想品格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先进班集体的评选,优秀学生的评选均采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基础教育阶段班主任与专业学院的班主任,因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不同,加之刚刚过渡,对学生熟悉度不够,无法满足实际情况需求[2]。由此可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缺乏实效性,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个别班主任或辅导员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学生缺乏归属感,集体意识较为薄弱

学生入学初期,对校园的事物具有向往性,因而会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在班级内部构建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且在班会以及娱乐活动的影响下,可以较好的推进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阶段,学生会将新班任与旧班任进行对比,调整专业的学生,需要与新专业、新班级同学重新融合,受学院教师比例影响,新进教师也会成为班主任,因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对高校的校情、制度了解不够深入,诸多因素导致机体活动无法有效地开展,影响学生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一)专业学院与后勤公寓加强配合与协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学院进行负责,学生公寓一般隶属于后勤,与学生管理处于分离状态,专业学院应提前介入公寓,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表现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开展。

(二)专业教育学院须提前介入学生管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3],从而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过基础学院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各种规章制度等已较为熟悉,为顺利过渡到专业学院,顺利开展班级各项工作,了解每个学生,在过渡前三个月,专业学院新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可介入班级管理,通过参与班会、座谈、活动等方式提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实现顺利过渡,加强专业教育管理与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班级融合

进入专业教育后,可通过实地参观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可进行“大手拉小手”活动,直系专业之间,新生可以观摩高一级学生的上课、实训等形式,拉近同学们间的关系,可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同班级可进行一次大型的心理团服,通过一系列团服游戏,比如集体作画、心有千千结等游戏加强班级的团结。

(四)设立学习小组,带动调整专业学生快速融入班级

从基础教育转入专业教育阶段,部分同学因个人兴趣调整了专业,需要进入完全陌生的专业与班级,为使这部分学生尽快融入班级,融入同学们,可设立学习小组,将新转入同学分到各个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可提升班级的向心力,提高学习成绩,加强班级团结,为班级工作良好运行,为专业学习发展,为高校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五)利用新媒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基础教育转入专业教育阶段,新任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学生的熟悉尚需要时间来磨合,为了快速走入学生,了解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除了日常工作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之外,可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QQ空间、微博等各种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一条空间说说,班主任或辅导员回复的一句话,可以让学生改变很多,让学生心理暖暖的,这样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此方式也可以杜绝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问题的发生。

(六)建立学生社区

为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改变部分班级凝聚力低的问题,学校可以构建学生社区,引用学生来实现对社区的管理,同时可以将学生的宿舍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的社区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深入社区,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思想状态,通过学生来进行管理,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且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通过学生社区辅助管理模式,可以为开展奖励工作以及党建工作提供借鉴价值,从而全面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以及集体意识薄弱等问题。文章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建立学生社区等几个角度出发,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韩冰,韩冰.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所承担的责任[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07):124-125.

[2]罗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对策[J/OL].中国培训,2017,11(06):23.

[3]李广玉.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J/OL].现代交际,2017,10(03):124.

猜你喜欢
实效性学院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