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2018-01-24 16:51许思琦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环境

许思琦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高校是集聚资源和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可以为国家培育大量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国家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促进高校学生思想发展,完善新型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意义

我国在2004年就发布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个文件中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的作用,提出全面完善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结合互联网。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早在2011年,我国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概率已经高达96.1%,互联网用户的总数在提升。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人数在减少,但是学生仍然是互联网应用的主体,网络资源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会成为主要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渠道僵化,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思路不能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从而使网络扩大化,实现信息高速化扩展,可以满足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会成为核心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互联网是一类新兴的媒体,在人们的思想交流、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平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完成生活中的很多任务。网络的开放程度非常高,而且信息涉及面广,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机遇。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观念的更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而且教育方式更加合理。其一,网络逐渐普及,人们接受信息越来越便捷,而且大量的信息在人们周围,信息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特征,这些都是传统媒介不能比的。在接收信息的环节中,通过网络降低的信息的接收成本,教育者可以及时地搜寻各类信息,教育素材更加广泛。其二,网络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经验,完善教育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素质的形成产生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可以比学生更先获取信息,在教学中容易建立权威,学生也非常尊重思想政治老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大量的信息,甚至学生获取的信息比老师还要多。尽管老师在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老师的信息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他们不能熟练地采用网络技术,不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网络上的信息非常繁多,一些负面的信息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老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任务更加繁重。网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困扰,尽管网络可以拓宽人们交流的空间,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本来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内交流,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借助网络学习、购物和办公等,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大学生长期深处网络环境下会导致自身冷漠和孤僻。大学生长期处于人机交流下,严重了会导致大学生发生情感障碍,他们的个性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会产生孤独症等。大学生也会在网络上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从而寻求内心的平衡。大学生对网络过于依赖,导致他们逃避现实。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环节中存在不恰当的行为,如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产生。现在关于网络的法律和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网络行为一般都是通过道德和自律来约束。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具有隐蔽性特征,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中比较弱。人们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虚假和暴力的信息,会故意诽谤他人,导致很多违法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初步形成,他们有时不能理性分析,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行为的侵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复杂化

在教育的环节中,教育者在传播信息的环节中需要精心筛选内容,从而可以将精华传递给学生。但是如今网络上的信息非常繁杂,很多信息与教育者灌输的信息大为不同,这容易导致教育者在教学中思路不清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网

络具有隐蔽性特征,教育者在网络上发表意见中,学生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那么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就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网络具有两面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给他们的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利弊上应该合理的权衡,既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也不能滥用互联网。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会出现一定问题,教育者应该充分重视。其一,网络具有扩容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有大量的暴力信息和不健康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完善技术研究,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指导大学生文明上网,有意识地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其二,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特征,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缩短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沟通,进行思想交流,老师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解答困难。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所以学生个体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事件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反应,尽量控制那些不良的舆论。

(二)完善舆论监督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教育工作者应该优化网络环境,从而克服网络上的消极因素。网络环境的优化需要政府部门的协助,在网络环境建设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应该从技术方面及时解决问题,完善网络的立法和各项规范操作。高校在网络环境的建设中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在网站上可以定时发布一些实时新闻和理论知识,提供在线的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的心理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高校还可以借助自身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特征,完善大学生的网络和法制教育,确保大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在高校应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从而可以完善信息的搜集和整合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网络的能力。高校要完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工作,完善网络基础知识,确保教育者可以对网络操作非常熟悉。

五、结语

如今,互联网实现了高速发展,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会冲击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冯峦.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5):187-188.

[2]白玉蓉,朱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7(09):231-232.

[3]洪杰.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56.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环境
品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