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018-01-24 16:51张宇驰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职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张宇驰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笔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针对性调研,以陕西3所地市级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3份。本调查有利于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开展和改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对高职学生的个体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且受“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思想影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反思倾向,其思想意识极不稳定,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构建高职学生健康积极的“三观”,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抵制西方思想侵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

二是对衡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什么劳动者,如何培养劳动者”,这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加强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鼓励接受、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能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和神圣使命,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成效的总要标尺。

三是对党和国家前途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灵魂。

二、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表达和传播非常便利迅捷,具有互动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等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的信仰教育途径比较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堂。70.32%的高职生认为自己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开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课程,有些院校还办有青马工程学习培训班,但根据调查仍然有29.68%的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由此表明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需求。

二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团队素养和水平亟待提高。网络的飞速发展,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不断增强,高职马克思主义教育团队不仅应加强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及理论水平,也应具有较高的新而媒体信息化能力。调查显示,64.84%的高职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甚至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学习提不起兴趣。有19.3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较低,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满足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式交流诉求。有15.85%的高职学生认为,当前网络新媒体各类信息广泛,但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教师对充斥网络环境中的各类信息的指导性和控制力不强,甚至有学生表示会自己分析,利用多种途径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等的真相。

三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各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除过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以外,还建立了部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社团等,积极开展有关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调查显示,有29.18%的高职生表示有关社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形式不够灵活,成效较为薄弱,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托看渠道,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大力创新教育形式,扩大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习、教育、实践、创新参与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

信即相信、信服,仰即仰望、依赖。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和持有,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高职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如何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在网络新媒体影响日益增强、内容复杂多样的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掌握和利用新媒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吸引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团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中,提高教育者对新媒介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升教育成效和吸引力。

二要融合课程内外,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始终。要充分利用各类实践教育平台,紧密联系大学生课堂教学和第二第三课堂,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高职生学习生活始终。

三要加强新媒体信息的监督筛选,提高高职生的鉴别选择能力。网络时代,各类多元信息充斥新媒体,一些不良思想的吸引和诱惑,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的判断力,造成信仰动摇,甚至误入歧途。面对纷繁复杂新媒体环境,需要主动介入,加强监督筛选,通过在微信、微博、QQ、论坛、贴吧等平台的跟帖、转发和评论,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他们的鉴别选择能力。

[1]张永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周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猜你喜欢
高职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