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信在高职就业指导中的培养与实践

2018-01-24 16:51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王 森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人生需要自尊,还需要自信。在一个人的人生观里,包括诸多要素,而自尊、自信占据重要地位。高职就业指导,不仅要关注毕业生就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引导毕业生,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把握好人生发展的航向。苏格拉底提出“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有自尊和字形心”。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人,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然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同样,首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马克思也提出“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可见,自尊自信也应该成为高职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就业指导对“自尊自信”教育的缺失

从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中发现,有70%的毕业生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清,要么就业目标模糊,要么就业方向过于理想化,要么就业心态不端正,要么不肯面向基层,甚至很多学生对职业选择产生了“贵贱”观念。当然,综观社会就业形势,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认识不清晰,甚至缺失应有的自我评价。面对岗位,心理畏惧,面对选择,举棋不定,面对社会焦躁不安,面对现实,缺失主见。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个别现象,更具有普遍意义。可见,对于高职毕业生,长期以来就业指导仅关注就业经验、方法、技巧的传达,忽视对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指导,特别是在自尊自信教育方面更加缺失。我们常说,社会是综合的,就业不是随意的。就业指导要联系学生的切实需求,要能够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从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施过程中,传统的人文素质课程占据就业指导课程的大半,而辅以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等内容,单单忽视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开场白就是“我是一名高职生……”,接着,将自己的地位贬低,将自己的学历看低,将自己的能力放低,还没有走上岗位,就已经把自己锁定于“失败者”行列。事实上,就业指导更应该关注“自尊自信”培养与引导,特别是在第一学年,刚入高职的学生,一定要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强调学生自尊自信教育,培养自尊与自信心,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主动转变角色,给自己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生。

二、“自尊自信”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职业性、技能型特色,将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技能,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培养使命。高职生的“自尊自信”教育,也应该占据突出地位,成为高职生走向未来就业岗位的基本素养。

(一)“自尊自信”教育有助于促进高职生获得健康就业心理

高考虽是指挥棒,但并非决定人的一生。每一位走进大学的学子,都应该感到欣喜与自豪。高职生,也不例外。但是,从高职生心理调查中发现,自卑、不自信问题突出。事实上,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能,只有对自己尊重和认可,才能拥有强大的自信心,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发挥正能量。高职生就业指导,应该从自尊、自信培养上,帮助高职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理性的分析自己,接受自己,即便是面对就业挫折,也应该能够打消低沉。因此,“自尊自信”教育,就是要帮助高职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保持足够的自信心,提升社会适应力。

(二)“自尊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自尊自信”教育,不仅是高职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从思政教育契机上,加强“自尊自信”教育,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提升自我的就业健康心理水平。就业指导要将指导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要发挥思政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养成。因此,“自尊自信”教育,就是要立足大学生思想动态,以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心理疏导,综合的实践体验来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乐观、主动的行动来正确对待就业,做出切当的就业选择。

(三)“自尊自信”教育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的需要

高职就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加强高职生“自尊自信”教育,要立足社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鼓励高职教育与企业行业相融合,将人才培养与面向社会需求相衔接,以就业指导为框架,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来关注和引导高职生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增强乐观的社会心态,形成正确的就业认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因此,“自尊自信”教育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让高职生拥有乐观的就业态度,积极的就业心理是构建全面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部分。

三、高职就业指导中“自尊自信”的培养实践

立足就业指导,来渗透“自尊自信”教育,需要教师转变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摆正心态,与学生交流,调整学生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重拾“自尊自信”人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进。

(一)树立贴近自我实际的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是就业心理指导的关键,每一个毕业生,都要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就业目标。通常情况下,对于目标,需要联系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就业目标具有可行性。高职就业指导,要安排相应的课时,定期开展职业知识、就业心理、职业定位等内容的课程辅导,要让大学生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学校也可以结合实际,引入职业兴趣测试、个人气质测试、团体心理咨询、就业价值观念引导等课程,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另外,确定就业目标,要关注学生实际,要客观的分析、综合的评定,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来增强自尊自信。

(二)构建全面的职业就业心理指导体系

心理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对于高职生,要联系高职生实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认知。同时,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引入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指导体系等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自我来合理的定位自己,从而选择未来就业方向。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还要疏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贴近学生实际制定就业规划。如对于就业面试条件、需求信息的收集,就业中不同心态问题的处理与调适等等。

(三)以历届成功毕业生进行心理激励

每个人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对于高职生而言,同样都需要从不断的努力中渐进获得成功。在自尊自信培养中,我们可以引入历届典型的成功案例,讲述他们的人生发展历史,对就业路上的心态历程进行讨论,让学生从中感受真实的体验,增强耐挫感,也获得强大的自尊与自信。这些鲜明的、真实的成功案例,更能够激发毕业生的情感认同,也能够为其以后的就业路上,给予有力的精神鼓励。

(四)强调职业评估,完善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对毕业生的职业心理评估实践中,来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来提出改进思路。从大学生“自卑、自大、眼高手低”等心理问题中,缺失对自我的合理认知,缺失对未来就业岗位的正确分析,无法将个人的心态进行良好的调适等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入职业心理评估测试,从心理测试中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定位自己,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等。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评测结果,给予相应的心理引导,帮助毕业生走出就业心理阴影。

[1]张洪冲,吴再生.高职院校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92-94.

[2]张翌鸣,张园园.高职生自信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3):93-97.

[3]刘仁维.重建高职学生的自信[J].发展,2016(12):76+92.

猜你喜欢
高职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