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风险规避

2018-01-24 16:51楼丽文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社区

楼丽文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近几年来,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人们的健康意识渐渐增强,体育健身已逐步由“教育型”向“社会生活型”转变。人们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增强,越来越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水平。激活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解决广大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目前学校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是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受到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但开放现状不容乐观。潜在的安全风险是阻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重大原因。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如果学校场馆对外开放不能够进行有效管理,那么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学校的设备安全等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同时,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不可避免,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所以,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风险规避是至关重要的。

一、分时段合理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通过分时段、分项目、分场馆合理安排体育场馆,针对场地数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使用不合理等状态科学合理安排。根据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如杭州市滨江区制定了《滨江区深化公共体育事业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学校室内体育场馆场地进一步向社会团体和专业俱乐部有序、有组织开放,形成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体系。在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方面,区分工作日和公休日,规定每所学校免费开放的时段和场馆,分层次分类别提出开放的标准和要求。

二、街道社区共同合作,加强社区居民的管理

有街道分管,社区牵头成立管理小组,加强对参与健身的社区居民进行管理。社区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讲座、会议、张贴公告等手段宣传“科学健身、文明健身、自觉健身”,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身修养自觉健身、文明健身;社区统一办理实名制的健身卡、医疗卡、校园出入登记卡,进入校园三卡合并使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使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先进智能设备,确保进出校园的健身居民有准确信息。

三、社会团体等非盈利性组织的特殊管理

指本区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企业等组织的运动团体;与学校有体育特色提升项目合作协议的体育活动公司、体育项目类俱乐部。必须预先向学校联系人提出场地开放的需求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双方签订活动场地开放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报区教育局备案。出入校园时,必须服从学校的有关规定,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四、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由专业的体育俱乐部来负责运营,能够充分协调好学校教育训练和对外开放的时间,并且能够为社会人士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对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如经营游泳馆、篮排球、足球场等。但是整个体育场馆的宏观管理还是由学校来负责,在时间的协调和费用的收取方面,学校来掌握一定的主导权,体育俱乐部需要配合学校来共同管理体育场馆的使用,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改进和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近几年,学校提供的体育场馆、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设施越来越多的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服务也越来越多,但所提供专业服务的质量还是停留在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发展,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现有的需要,造成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没有真正惠及公众,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很多场馆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关注公共体育服务的深度和细节,更需要关注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效果和品质。

六、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开放信息化建设

体育场馆开放的信息要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场馆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张贴广告、校园网、互联网等公开场馆开放的时段、区域、项目和相关服务,保持较长时间不变,一有变动立即公告。让健身居民有知情权。体育场馆开放要做好场馆开放信息统计和上报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体育场馆开放的有关信息和健身人员数量及活动安全状况。各学校及政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场馆开放”技术创新的科学管理,建立体育场馆开放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实时显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情况。

七、加强制度建设,维护开放秩序,严抓安保工作

学校和政府要根据有关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合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具体要求,完善学校安全保卫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并妥善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遇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情况,应立即停止开放。推进建立社区协同巡查机制,社区要配有专职保安人员会或社区民警对开放的场所轮流值班进行治安巡查,及时制止并处理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场馆设施等行为。确保场馆开放有秩序,人身安全有保障。

八、结语

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风险的因素较多,应该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顺利开展。这样才能够使得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为政府分担一部分压力,更好地满足人们体育锻炼的需求。

[1]刘安剑.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侯爱清.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实问题与可行性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

[3]陆亨伯,张腾,黄辰雨,等.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风险识别与规避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26-3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社区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社区大作战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3D打印社区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