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8-01-24 16:51周海清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微时代艺术设计背景

周海清

(长沙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 长沙 410100)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科专业,较其他学科专业具有包含更广的学科的特点,含设计学、艺术学、社会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等方面,这些学科专业有其共同的特点,也有独自的特色,这就造就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交叉的独特。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推敲的设想和计划都不能体现时代性,艺术设计专业便更是如此,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和创造能力,也可以使设计教学体现时代性和进步性。

一、“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课程

目前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有了很大的创新,不局限于之前的报纸、电视等传播方式,相比较网络传播更能体现信息的准确性、快速性和信息量的巨大。当今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微信中一段简短的文字便可以获取最新的社会消息,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连信息的获得和交流都能称为“微”,可见当今时代正在向“微时代”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将更快更完善。

微课程这个概念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美国教授戴维·彭罗斯教授指出:微课程便是用简短的课程信息达到课程教育质量的最大化。当今时代的学习不再只能通过课堂来进行教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手机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借助手机来获取知识,便是微课程的表现。大学生网课也体现出微课程的内涵,某些课程的教学老师师资不够,也可让老师将自己的课程录制成视频发布到网上以便学生们学习。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项目建设也是基于它的一项创新。

二、微课程下的教学革新

(一)对学习者的教育革新

微课程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如今的大学生大都借助手机和网络来获取知识、进行交流,因此也可以用手机来参与课程学习,不仅是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老师们也要借助微课程来辅助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感性思维,在微课程的学习中也会有较强的适应和接受能力。

(二)对教学方式的教育革新

对于从小在网络世界长大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们的学习要求,更需要老师们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是在没有网络和多媒体的背景下实施的,但是时代在发展,学生们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既然有了网络这种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老师们就应该充分运用,以调取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革新

艺术设计专业更强调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微课程下的教学内容革新要为培养这些能力而进行。另外,该专业主要提高学生们对艺术设计的历史和内涵的认识;加强和提升学生色彩和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微课程教学更有利于这几个方面和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与微课程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理念

艺术设计专业与微课程相结合并不是说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仅通过微课程的方式来进行,而是在“微时代”背景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将两者完美契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微课程教学虽然传播快,使用方便,但没有一个整体知识的整合,使得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所以将良好的教学体系和微课程结合变得极其必要。将微课程的信息传播快和传统教学有较好的教学体系这两者结合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更有前途。

(二)教学步骤

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心理,不断更新微课程的内容,使之符合学生们的要求。其次,微课程适应性较强,学生可以回头看理解不透彻的知识,老师也可加强对重要知识的练习和教学。还有就是微课程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视音频展示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完善和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微课程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必定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过短、逻辑性不强、难以理解等。因此,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提出建议,并对他们的建议认真思考,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微课程。

“微时代”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背景,微课程的应运而生不是没有道理,它的发展符合这种背景。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机会和考验,把握机会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够用微课程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周大鹏.生态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网络学习资源构建[J].教育信息技术,2017(06):11-13.

[2]王回力.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知音励志,2017(10):17.

[3]陈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考[J].时代教育,2017(05):180.

[4]周莹,赵寅.艺术设计专业的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以图形创意设计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25-27.

猜你喜欢
微时代艺术设计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星.云.海》
《花月夜》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