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垫金绣比较研究

2018-01-24 07:57
艺术设计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金线浮雕针法

沈 飞

一、钉金线刺绣与垫金绣

在中西方刺绣历史中,都出现过钉金线刺绣这种极为奢华贵重的面料装饰手法。钉金,英文为couching,即将金线用另一根线钉缝固定在织物表面,这根钉线会上下往返穿透织物,但金线始终位于织物表面,从而使这种贵重的金属材料能够被最大化利用而不被浪费。钉金线刺绣包含多种技法,如:盘金(围绕图案轮廓进行钉金线刺绣)、平金(将金线铺满钉缝于图案之上)与垫金。其中,垫金是最为夸张和突出表现金线刺绣的装饰手法,它通过各种垫高的媒介作为填充物,再在其上覆盖钉上金线,最终使金线刺绣形成半立体的浮雕效果。垫金绣一词是中国刺绣中的称谓,在西方称为“raised work”(浮雕绣),但是西方浮雕刺绣不仅包含垫金绣,还包括由purl、bullion等特殊金属线钉缝形成的具有肌理浮雕质感的金线刺绣。本文的地理范围界定为:“中”指中国;“西”指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欧洲。历史范围界定:自中西方有钉金线刺绣出土文物可考的历史开始至今。

二、中西方垫金绣发展历程

表1展示出中西方钉金绣及垫金绣的发展历程,从中可看出西方浮雕刺绣出现的时间是15世纪,发明出各种形态和质感的中空金属线圈被钉缝在服装上,创造出立体浮雕刺绣效果,并盛行于15~18世纪。如图1,清康熙年间的漳绒刺绣饰屏,是17世纪在中国制作的外销欧洲绣品①,使用的就是欧洲的金属线圈式的金线(皇冠、鸟眼及圆形外圈部位的如小珠子般连缀起来的轮廓),图案为哈普斯伯格家族之征号双头鹰。西方在这一时期虽然还没有运用填充介质来垫高的金线刺绣,但却为18世纪垫金绣的成熟和流行做了铺垫。

18世纪,即西方服饰的洛可可时期,是钉金线运用的鼎盛期,“……在富丽堂皇、甜美的波旁王朝贵族趣味中,窄衣文化在服饰的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②钉金线刺绣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用来装饰男女装,其中就包括垫金绣在裙装中的大量使用(图2);此外,还包括在床品上的应用,并一直流行至19世纪。③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

们开始追求衣服的合理性、活动性和机能性;西方钉金线刺绣在服装装饰中开始衰落。但在19世纪中期,受到建筑师A.W.N.Pugin和G.E.Street的影响,西方教会出现了对钉金线刺绣的复兴,钉金及垫金刺绣应用于教堂的祭坛挂帷、挂旗,并成为今天欧洲教堂的标志性装饰品。

表1:中西方钉金绣及垫金绣的发展历程

图1:漳绒刺绣饰屏 清 康熙 (1662~1722)

图2:1730~1750洛可可女裙上的植物刺绣图案(英国曼彻斯特Platt Hall英国服装博物馆藏⑥)

图3:潮州开元寺垫金绣局部(佛堂装饰,20世纪80~90年代)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钉金线刺绣的历史早于西方。在中国出土文物中,最早④的钉金线刺绣是发现于扶风法门寺中的五件蹙金绣实物(入寺时间以公元873年为界⑤),早于西方最早的钉金线刺绣—卡斯伯特弥撒带与主教圣带(公元909~916年),但是垫金绣的出现却晚于西方,且一直以来使用量不大。19世纪,西方的钉金线刺绣开始衰落,但在中国清朝宫廷依然大量使用且技艺更加精湛。19世纪末期,中国各地形成了民间绣种,钉金线刺绣的技法在这个时期被融入到民间刺绣中,以潮绣为代表的垫金绣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中国潮绣中垫金绣的出现和发展源于明清潮州兴起的佛教和戏剧文化:祠堂、寺庙兴建成风,潮剧兴起,以乡村、宗亲为主体的民间游神赛会等习俗大行其道,这些都给潮绣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潮绣被广泛应用在游神赛会、祠堂、寺庙陈设以及戏剧服装上。清乾隆后,潮州“青龙庙会”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传统和 “斗艺”习俗更是加速了潮绣的垫高立体风格的发展,初是薄垫绣,后逐步垫高,最终形成富有浮雕般的立体感。潮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垫金绣的针法技艺传承至今(图3)。

图4:潮绣中的退卷针(20世纪)

三、中西方垫金绣的针法技艺

1、浅浮雕垫金绣

此类垫金绣幅度不大,但是这种具有立体感的金线刺绣已经超出了普通丝、绵线刺绣的质感,具有模仿金工艺术品的视觉效果。本文选取了中西方垫金绣中都出现了的相类似的浅浮雕垫金绣针法进行比较,西方称为花篮绣(因形似花篮编织肌理),在中国潮绣中被称作退卷针,也称织席针或过桥针,可用金银线绣制,适用于刺绣竹器、地席等物件,如图4所示。

具体刺绣方法是在绣地上先水平等距间隔、平行排列并钉缝几排底线,再在其上纵向钉缝金属线。每隔两排底线钉缝一次金线,每一纵行都错落开一排底线,以此类推最终形成类似柳条编织的纹样,可用于填充纹样或装饰轮廓。以这种针法为基础,通过变化钉线的位置,又可以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刺绣图案(图5)。此针法在今天潮绣制作中,内部垫起的是纸丁,并发展出这种以环绕包丁为基础的多种垫金绣造型,例如:围绕棱形底线的边缘,水平往复钉双金线的针法在今天潮绣中大量应用,属于盘针类的垫绣,规律是用双金线齐针排列、环绕包丁,金线始终保持同样的宽度,通过齐针排列,形成图案的轮廓。⑦

在中国传统金线刺绣中,这种方法也比较少见,绝大多数都是直接钉金线盘绣出块面图案,或平绣出轮廓线。这些金线的线条无论曲直疏密,都按照顺势的走向沿图案造型钉缝,不会出现其它方向和走势的钉金线。例如:在刺绣如意云纹这类图案时,顺云纹卷曲走势盘绕金线,而非齐针环绕包丁。由此可见,之所以采用环绕包丁刺绣针法,而不是顺势平或盘绣,是因为要凸起这个轮廓或块面。中国清代时期,此针法并不多见,只呈现出微弱的浮雕效果,如图6所示。远不如欧洲和今天潮绣的夸张立体,且后两者都在用刺绣的写实性表现物品的肌理质感。

猜你喜欢
金线浮雕针法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浮雕圆圈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种成分
金线莲抗肿瘤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及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
深山种植金线莲走出致富路
出错的浮雕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