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的高三历史试题命制研究

2018-01-24 17:48叶少勇
考试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试题命制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学习主体在学科体系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这是教育职能中的基本赋予,也是对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培养要求。鉴于我国一贯主要采取考试机制来评测学习成果的特征,试题命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命题类型、模式、数据等来判断试题开发和原创倾向。试题命制研究是双向的,从高三学生角度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内容学习、加强重点,对于教师(或“出题人”)而言,可以更好地进行题型、考点分布,以实现试卷的专业性、综合性及学术性。本文中笔者立足科学素养背景,针对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展开研究,并提出若干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试题命制;研究

传统历史学科教育中,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学生通过大量笔记和记忆的模式,对于“死知识”较为熟悉,但缺乏“活学活用”的技能,这违背了科学素养评测的目的。近年来,高三历史试题命制的不断改革,突出了强烈的科学素养要求,教学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在高中教育中的独立性,也造成了历史试题之间的形式、内容差异,笔者基于高三复习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近年来我国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分析

第一,题型分布较平稳。与区域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题型差异中,全国卷减轻了对文史知识的容量考核,而注重展开文史知识的理解性储备。从2014年,全国卷的命制上就突出了“先中国、后世界”的顺序特点,选择题量12个共计48分,采取中国古代史4、近代史3、现代史1的题量编制,世界史方面则采取1、1、2的题量编制。从整体内容比例上判断,中国史的部分无疑较多,约占整体的三分之二。

第二,难度性有所提升。全国卷与区域卷的历史试题命制都采取了“必考”和“选考”两种设置体例,但全国卷的难度明显较高,这也是综合更大范围考核需求。如2016年全国文综历史考题中,选考共分为战争和平、人物评说、改革回眸、民主实践四个模块,除了最后一题“民主实践”之外,可从其他3道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但是,关于“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的内容,与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完全取决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解读、分析、概括,难度较高,得分率也远低于区域卷;这种改变,规避了以往试卷问题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简析的单一型,注重史论结合,培养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启示作用。

第三,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近五年来的高三历史试题内容中,都体现出学科素养能力的重要性,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史证、辩证法等,不局限于历史“死知识”的技艺,而是促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从而体现出全面发展的教育导向。较为明显的是,历史论述题一直在发生变化,高三学生不可能通过固定的模式、套路去掌握大体技巧。例如2013年是针对《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和《东汉十四州示意图》提取相关的历史变迁信息,2014年要求对“抗日战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状提出意见,2015年融入了数理关系,通过“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的公式结合近代史知识展开讨论;创新一直存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相关能力培养产生持续推动作用。

二、 学科素养下的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应对策略

(一) 依据《考试大纲》及教材做到全面结合

历史学科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局限性,通过《考试大纲》和教材中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进行知识的条理化、细分化处理,可以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所谓“点”,包括知识点、难点、考点,是限定考试范围的基础要素,所谓“线”,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设计的“内容标准”进行确定,而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目录”,即可视为是知识掌握的“面”。

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应对的本质,最终是针对高考展开的答题策略,在學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死知识”的记忆、背诵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通过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研究,强调宏观、微观结合,为考试奠定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全面不是“面面俱到”,尤其是教材,不需要全面去展开要求,可以适当地调整、简化,但要确保系统、概括,知识活用才是最重要的技能。

(二) 历史知识复习兼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高三学习进入后半程,新知识的涉及逐渐减少,复习成为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及考试技巧的关键。从复习的价值上说,传统观点中认为是为了加强记忆力,而从学科素养上分析,其内容还包括知识结构梳理、转向训练、技巧领悟等。学生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上,全面梳理基础知识、理清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

一方面,针对结构上要秉承整体性原则,如文综方面,综合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建立融合性意识。另一方面,针对层次上,结合历史背景、时代热点等相关资源,展开针对性的转向学习。

(三) 通过分门别类借鉴展开专题训练

以高考题型为对象展开分析,选择题作为必然涉及之一,单项试题中所涵盖的知识量有限,通过细分总结,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等部分做成“专题”,通过收集历年来高考题目,反复揣摩命制倾向,而不要过度关注内容押题。

同时,主观题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但训练上,要加强掌握规律、思考方法,突出“万变不离其宗”的答题原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符合学科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 结束语

整体上,基于高考需求,高三历史试题命制遵循了全国统一和区域自主两大划分,这为历史试题命制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层次差异。以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命题为参考,其命题人员在规格上远超过本地省级高校教师为主导的团队,因此更具有学术性,在人才专业性考核层面也更具有优势,主要命制方向包括思维能力、概念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例如,历史试题选择设计中,从“四选一”改为“三选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读题、审题的难度,突出学科考查指向性的变化,从能力立意转入素养立意。

参考文献:

[1]吴富林.激活问题意识滋育历史智慧——高三历史复习“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2017,(22):51-52.

[2]廖成林.高考历史全国卷综合类选择题解答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7,(02):56-58.

作者简介:

叶少勇,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子江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题命制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一道数学试题的命制过程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方法
居高临下不如用心其中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加强试题实证意识 提高命制和解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