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态势下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反思与“福利养殖”展望

2018-01-25 05:10张振玲
猪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养殖业福利生猪

张振玲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江苏 徐州 221006)

生猪养殖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每年出栏生猪约7亿头,长期以来,我国猪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近年来我国猪肉占整个肉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4%[1]左右,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和人们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提起生猪养殖,就会想到我国的生猪养殖模式。卢凤君等学者在《"五类"生猪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将我国生猪养殖分为“五类”养殖模式,并提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2]。“健康养殖”和“生猪健康养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时期和特殊国情下的历史产物,21世纪初期前后在我国诞生后就成为养殖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在仍是畜牧养殖业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健康养殖现在仍然是一个热词,被用的很广泛,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近年来,动物福利又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猪福利化养殖在我国目前也有所推进。本文主要探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这一提法的科学性与时代局限性,并对我国生猪可持续发展与“福利养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关于“健康养殖”与“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及起源

1.1 “健康养殖”一词的起源

健康养殖是中国所独有的概念,源于我国的海水养殖业。20世纪90年代初,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在我国沿海养殖区开始流行,几乎在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危害性极大,给我国对虾养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出现了“健康养殖”的提法,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家畜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但是至今也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

1998年我国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一种平喘药,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但可促进猪的生长并提高其瘦肉率),以后几年国内各地又发生多起类似事件(2011年央视“3 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又报道了某企业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事件)。2006年发生“多宝鱼”事件,2006年11月17日《东方早报》独家报道了“上海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之后的检测表明养殖者非法使用了硝基呋喃类药物、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在国际国内均被禁用的药物。还有“苏丹红鸭蛋”“毒奶粉”等等一系列的与畜牧养殖业有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频挑战我国食品安全的底线和养殖业者的道德良心以及消费者的心理。

同时,这一时期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一些重大疫病频发等问题也凸显。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时“健康养殖”一词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急于想改变养殖业这种不堪的现状,因而健康养殖一下成了热点词汇,也成为了畜牧业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只要与养殖有关的无论是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还是养殖方式等等,都和健康养殖沾上关系,甚至中央的2007年及以后的1号文件里都提出要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改变传统养殖方法。

1.2 “健康养殖”的概念

王丽平等[3]指出“健康养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至少包括生态平衡、资源优化、动物健康、产品绿色4个层面。程燕芳等[4]认为健康养殖涵盖人和动物的健康,包括4个层次,即,动物的健康、饲养员和工人的健康、环境健康以及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顾宪红[5]指出健康养殖应关注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人类健康和产业链健康,确保生产系统内外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良性循环、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以及产出的产品优质、安全,同时指出健康养殖的核心就是科学饲养[5]。包军[6]则提出健康养殖是理念,直接用公式表达了健康养殖概念,即:健康养殖=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武书庚等[7]提出所谓健康养殖是指通过对饲养动物的品种、饲料、饲养、疫病、环境的科学管理,在保证动物及与其接触者健康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动物遗传潜力,从量、质和安全等方面满足人民对营养健康动物产品的需要。应包含动物健康、环境友好、产品营养、接触者健康等四方面的内容。

1.3 “生猪健康养殖”概念

“生猪健康养殖”也是在国内这种重大疫病频发、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养殖废弃物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2007年卢凤君等[2]提出,“生猪健康养殖”是根据不同生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的, 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 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坏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和装备、设施、工艺, 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动物产品。并将其称为一种养殖模式——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之后,王林云[8]提出生猪健康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论,并指出生猪健康养殖有四个关键控制点,即,健康的猪群、绿色安全饲料、集中的屠宰加工以及科学的粪污处理和环境控制。

2 我国生猪养殖模式

所谓模式,是指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或事物的标准样式。英语类似词汇有mode、pattern、type等,最接近的是mode,牛津词典的解释是“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th”or “a particular type of sth”翻译过来就是 “做事情的特定方式或方法”或“某事物特定的风格”。那么所谓生猪养殖模式就是生猪养殖所采用的特定方式或标准样式(或者某种特定的风格),就称其为某种养殖模式。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生猪养殖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年出栏生猪占比达到90%[9],一直到2006年,仍是农村散养户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养殖模式。2006年后,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上升[10],至2014年,中小型和大型养猪场在我国全部生猪养殖场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04%、0.01%,超大型规模化养猪场极少,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还非常低[11]。但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正处于加速转型期,规模化养殖模式快速发展。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在2014年是42%,并提出了到2020年要将此比重进一步提高到52%。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生猪养殖将形成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导,其他模式如农村家庭农场等为辅的局面。

刘小红等对我国28个省市区的241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化养殖)进行了调研分析后发现,现代养殖模式逐步走向多样化,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已经进入整合时期,呈现规模快速发展,各种养殖模式并存的局面,如一体化经营、合作生产、家庭农场到技术托管等模式[12]。公司一体化经营养殖模式由于在疫病防控、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经营管理可控力度强等优势,占标准化示范猪场比重为64.9%,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养猪生产合作社和“公司+农户”模式通过提供较强的技术服务从而快速带动专业户养殖,为近年上升最快的养殖模式,分别占8.5% 和21.8%;家庭专业化和合同生产模式分别占1.8%和3%[12]。

卢凤君等学者将我国生猪养殖分为“五类”养殖模式:传统养殖、过渡养殖、现代养殖、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并指出我国五类生猪养殖模式并存[2]。传统养殖模式就是生猪养殖主要采用传统农村散养方式来饲养的一种养殖方式(或者说生猪养殖的标准样式是采用的传统农村散养方式来饲养的就是传统养殖模式),它的主要特点:饲养数量非常少(1头或几头)、种养结合、人居环境较差、技术水平较低、门槛低等;现代养殖,又称工厂养殖、规模化养殖、集约化养殖等。现代养殖模式就是主要采用类似于现代工厂化车间生产的方式来饲养的一种养殖方式,主要特点:饲养数量大、工业化方式进行生猪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投入较大、门槛高、饲料转化率高、养殖集中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稳定等。过渡养殖是介于传统与现代养殖之间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或者说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的现代养殖模式),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养殖模式。主要特点:生产单元为专业户或合作社、技术差异性大且不稳定、门槛相对较低、户养规模较大、饲料转化率较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收益不稳定。生态养殖模式也称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养殖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主要特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种养结合、生产率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主要是饲料)主要来自于养殖集中区域的内部等。

3 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反思与“福利养殖”展望

3.1 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反思

从目前健康养殖和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看,“健康养殖”概念并不统一,也不是十分明确,甚至很笼统和模糊;从这一概念的起源看,健康养殖无疑带有某种程度的“口号性”和“非理性”,但直至现在,“健康养殖”仍常常在整个畜牧养殖业(不仅仅生猪养殖)被提及,热度不减。在前面提到的我国几种生猪养殖模式特征都很明显,只有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概念比较笼统,内容覆盖面广而泛,不确切,特征也不明显(健康无公害似乎是其主要特征),且名称也不太科学与合理(非理性),健康养殖怎么能成为一种模式呢?难道还有不健康养殖模式或者说其他一些模式就不健康?因此,本人认为健康养殖概念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出现在当时是有病急乱投医,缺乏理性的表现。

“健康养殖”的概念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是产生在我国独特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当时有它的一定积极意义,虽说法欠妥,但也无可厚非。健康养殖是人们要求对农场动物要科学饲养,保障养殖动物健康以确保食品安全,体现了人们对安全健康畜产品的渴求和渴望以及对美好环境的要求,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较急切的表述,即使有点非理性的缺憾,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情和呼声,在当时极大的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我国已在畜牧养殖业、环保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管理力度,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对一些不法养殖者进行了严肃处理或清理。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和治理措施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养殖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以及重大疫病频发的问题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3.2 我国生猪可持续发展与“福利养殖”展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猪肉消费的市场空间继续不断扩大,猪肉生产也由单纯追求数量发展为数量与质量以及品牌并重,同时,猪肉的差异化经营也正在逐渐形成。从食物安全和健康角度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要求方面看, 这将对猪肉生产各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哪一种养殖模式或方法,都应该保证最终的肉产品安全和无公害,这是对现代生猪养殖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应当逐渐淡化健康养殖的提法,切实做到按照科学的方法饲养和管理,加强监督和管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全社会提倡和宣传动物福利的理念并在生猪养殖中推广福利养殖的观念。

在国外一般更看重的是动物福利,而非健康养殖,健康养殖是我国独有的概念。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1996—2003年,欧盟动物福利标准对我国肉类产品出口影响还不太显著;2004—2011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由于我国对于动物福利还不是太重视,也因为没有农场动物福利法,我国猪肉等主要动物源性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抑制[13];2011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活动也一直处于逆差[14]。这反映了猪只的福利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有农场动物福利法,而我国至目前为止,仍未有农场动物福利法出台,这无疑会对我国现代生猪养殖带来不利的影响。但这一情况也正在逐步得到改进,我国猪只的福利水平已经同发达国家缩小了差距,我国已于2014年出台了猪只福利的国家标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猪》[15],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也于2014年在中国设立了“福利养殖金猪奖”,近几年有多家生猪养殖企业获得该奖项,2017年我国又通过了《农场动物福利评价通则》,这充分反映了农场动物福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农场动物福利法出台只是个时间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场动物福利在我国必将会越来越受重视。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得到广泛公认,这一理念倡导减少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给环境、人和动物带来的危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生猪福利养殖正好也符合这一理念,所以生猪福利养殖模式将是实现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生猪养殖行业未来新的增长点(未来规模化、品牌化将是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动物福利影响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猪福利养殖有利于高品质猪肉和品牌猪肉产品的形成,能为生猪养殖带来更高的利润)。

4 小结

我国与国外养殖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生猪养殖的规模、综合生产能力方面还是在市场交易能力及风险抵御等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由2014年的42%提高到5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生猪养殖将形成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导,其他模式如农村家庭农场等为辅的局面。我国当前生猪养殖的散养比重较大,规模化程度较低,专业化水平偏低,生猪质量尚有提高空间,所以环境污染问题仍相对比较严重,食品安全仍不能放松警惕。

在当前形势下,食品安全已不再是生猪养殖的主要问题,但是环境压力加大、疫病风险仍持续存在。现在生猪养殖所做的就是在国家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按照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生产出安全无公害的生猪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缩小与畜牧养殖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生产出更安全和优质的产品来。

新态势下,应适当淡化“健康养殖”、“生猪健康养殖”特别是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提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忽视,任何时候,安全和无公害都是生猪养殖的最基本的要求。生猪养殖业者应当在科学的指导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

未来生猪养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在猪产品(比如生产更高质量的猪肉或品牌猪肉及其制品)上面充足的供应,且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有竞争力的普通无公害猪肉产品。福利化养殖将是未来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之一。

[1] 刘源, 张院萍.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J].中国畜牧业,2016(10):30-40.

[2] 卢凤君, 刘晓峰, 彭涛, 等.“五类”生猪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 2007,43(24):11-15.

[3] 王丽平.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健康养殖的思考[J]. 中国牛业科学, 2008,34(1):70-71.

[4] 程燕芳, 黎太能, 刘少华, 等. 规模化猪场发展健康养殖的思考[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47(6):45-47.

[5] 顾宪红. 动物福利和畜禽健康养殖概述[J]. 家畜生态学报, 2011, 32(6):1-5.

[6] 包军. 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J]. 饲料工业, 2012, 33(12): 1-3.

[7] 武书庚,张海军,岳洪源,等.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饲料,2014(3):15-17.

[8] 王林云.生猪健康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J].畜牧与兽医,2010, 42(10): 4-7.

[9] 许彪, 施亮, 刘洋.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演变模式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2015(2):21-26.

[10] 梁永厚, 王贵, 吉日嘎拉.中国生猪养殖模式转变与原因探讨[J].猪业科学,2016, 33(5):130-132.

[11] 陈蕊芳, 申鹏, 薛凤蕊, 等. 国内外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比较及启示 [J].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7):331-334.

[12] 刘小红, 王健, 刘长春, 等.我国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和技术水平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15(6):72-77.

[13] 李怀政,陈俊.欧盟动物福利标准对我国肉类产品出口的影响 [J].商业研究,2013,55(2):166-173.

[14] 江学珍,李栋.欧盟对中国设置动物福利壁垒的分析[J]. 河北企业,2017(3):48-49.

[15] 中国标准化协会.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猪:CAS 235-2014[S].北京: 中国标准化协会.2014.

猜你喜欢
养殖业福利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Take Away Pizza ?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