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案例:贴心的教育 事半功倍

2018-01-25 13:06夏英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师幼关系话语情感

夏英

摘 要: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师,都会要求幼儿必须做什么,可是我们有真的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吗?我们考虑过幼儿的需求和心理吗?本案例从一日活动的进餐环节——“添饭”小事件引起,通过师幼简单、巧妙的对话,折射出教师与幼儿之间那份相互关心、和谐的师幼情。

关键词:师幼关系;话语;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描述:

今天中午幼儿园的午餐是五彩菜饭,小朋友们都很爱吃,也都吃得津津有味,有几个胃口好的小朋友已经吃完大半碗了。于是我想给他们再添上一勺,把锅里剩余的菜饭添完,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我先走到杭X面前问他是否还要添饭,没想到杭X和丁XX两个吃得最快的小朋友都直摇头说不想添饭了。我环视一下班级,问全班幼儿:“还有哪个小朋友要添饭吗?”也没发现有幼儿要添饭。奇怪了,每天中午都有幼儿要添饭、添菜的,怎么今天一个也不想添?于是我回到餐车前,故作伤心地说:“唉,这么好吃的五彩菜饭,没有人吃,多可惜啊,如果哪个好宝宝能再添一点,多吃点,就能再长高一些,只可惜这些米饭啦,没有宝宝要添了……”我的话音还没落,便传来田XX的声音:“老师,我是你的好宝宝,我不浪费粮食,我来帮你分担!”见到田XX如此贴心,我一阵感激,立马给他添上了一勺五彩菜饭,还特地夸了他一句:“谢谢田XX,你真是老师的好宝宝!老师好爱你!”紧接着举手要添饭的小朋友更多了, “老师,我也要添!我最喜欢吃五彩菜饭了。”不一会儿剩下的饭就添完了,还有小朋友积极地举着手要再添饭呢!我只得拿着空饭桶给小朋友看:“谢谢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现在五彩菜饭已经全添完啦,今天没有添到的小朋友,老师下次再给你们添。小朋友们真厉害,把饭全都分享完了,不会浪费粮食啦!”今天中午小朋友们吃得格外香,我看着也特别舒心。

案例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渐渐懂事了,他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能够初步洞察大人的神情和情绪,见到老师因剩饭无奈、伤心的样子,他们不忍心老师难过,不忍心浪费粮食。在教师为难、寻求帮助的情感教育下,他们纷纷主动帮助老师分担。如果不是教师故作有困难请幼儿们帮忙,也许幼儿们是不愿意添饭的。这次的“添饭行动”中,幼儿从最初的不愿意到主动接受,仅在教师的言语引导之下,可见教师的话语和情感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和幼儿们朝夕相处的感情是很深的,幼儿们信任老师、爱老师,在老师有困难了需要幼儿的帮忙,而在幼儿们看来又是不难解决的问题时, 幼儿们都纷纷帮忙了,关键还是自愿的。

案例措施:

抓住每个幼儿都想成为老师“好宝宝”的心理特点,在饭菜分不掉的时候请他们帮忙,而不是强迫幼儿每人都必须添饭,这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在老师提出困难后他们都非常乐意帮忙,与其强硬地将饭添给他们,还不如让幼儿自由主动提出添饭。教师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幼儿们年龄小,是一颗颗“小嫩芽”,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细心呵护与培养,需要老师用温柔的语言、亲切的行为对他们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案例反思:

虽然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添饭事件”,但它反映出来的结果令我深思。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确实,爱是一种情感交流,你付出多少爱就能收获多少爱,当你把对幼儿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他们时,就会激起他们对你的情感的回报。

以此事件反思自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要求幼儿必须做什么,可是我们真的是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吗?我们考虑过幼儿的需求和心理吗?想起学期初在班上发生的一件事:为了结合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幼儿园课题研究开展游戏活动,于是我和配班老师决定在班上开展高淳老街特色游戏“扇艺坊”,当我把“扇艺坊”游戏的设想告诉幼儿们时,他们没有反应,我很奇怪,以往有新游戏加入时幼儿们可都是欣喜若狂呢,今天这是怎么了?后来得知:他们一是认为现在天冷,开扇艺坊没生意;二是觉得我们班手工类的游戏有很多了,缺少美食一類的店。于是我将主动权还给了他们,让他们讨论,最终大家愉快地决定开一个“高淳水产专卖店”。幼儿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考虑幼儿的需求,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

读懂幼儿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的“必修课”。今天的事件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魅力,你爱孩子、尊重孩子,孩子便会以相应的方式回报你,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得心应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翟国军,胡金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3):41.

[2]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Z].教基二〔2012〕4号.2012-1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幼关系话语情感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情感移植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