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研究综述*

2018-01-26 14:05张春旺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者大学生研究

张春旺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河北 保定 071003)

近年来,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例如,2016年8月,山东考生徐某某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1];2017年12月,北京某高校9名学生结伴乘坐面包车从哈尔滨前往雪乡途中发生事故,造成4死5伤[2]。这些安全事故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内众多学者认为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李天书,2016;韩标,刘再起等,2013)[3-4]。

学者在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今后深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学者主要是基于所在高校或所在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调研结果,分析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学者分析了不同类型高校或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例如,刘忠珍,罗郎奎等(2013)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防火、防盗、防骗、防人身伤害、防毒、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差[5];初冬青(2015)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警惕性缺乏,由安全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最为强烈[6];蔡江(2010)发现农科类大学生寝室防火安全意识最高,人身安全意识、饮食卫生安全意识较高,寝室财产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整体上处于一般的层次,安全意识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但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7]。

同时,学者针对安全问题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王晓莺,赵学芳等(2014)调查发现,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8];覃小林(2015)研究发现民族高校大学生对国家间领土、领海纠纷认知狭窄,国家主要竞争对手认识模糊,国家周边安全意识浅显[9]。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还关注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例如,黄颖娜(2015)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理安全期望值随着年级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男生的心理安全程度高于女生,男生在安全思想和态度上比女生更容易产生两极分化[10]。

通过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类型的高校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安全意识的表现上呈现差异,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表现也会产生影响,但是结合媒体关于大学生安全事故的报道情况分析,可以认为,大学生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对于一些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安全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国防安全等认识还存在不足。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学者围绕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意识学习、高校安全教育改进的策略等开展了研究,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黄小欧,李壮(2015)的研究发现,高校非常重视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的目标不清晰,内容较为局限,教育形式单一,高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联动体系尚未建立,高校安全教育未吸引学生兴趣;而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技能缺乏,学生主要从网络、书籍等途径而非高校教育途径接受安全知识[11]。因此,高校在重视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安全教育的内容优化,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实效。鲍敏秦,张原(2012)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措施应该包括增加安全教育经费,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安全教育与技能教育,构建安全教育信息平台等[12]。

同时,大多数学者认为,高校应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或者将安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等。部分学者还专门针对安全教育的主体进行了研究,例如,耿华,公铭等(2013)提出应该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3]。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学校、家长、社会要共同努力,建立预防、发生、处理三个阶段的校园事故防范体系(夏明强,2012)[14]。此外,还有学者从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角度,提出从教育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中介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接受机制(尹衍梅,2013)[15]。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学者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学者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整体上不强的现状和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认识基本形成共识,部分学者也围绕安全教育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队伍结构单一。现有的研究者主要是高校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学生工作干部、保卫干部等,还缺少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队伍结构单一限制了研究的视角。二是研究方

法单一。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还缺少与观察法、实验法、综合评价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利于全面地揭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表现、影响因素等。三是研究内容还不够丰富。现有研究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还较少,对于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成效等研究还不够充分,致使现有研究提出的加强安全教育的措施实用性不强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还需要基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重点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新浪网:“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主犯陈文辉被判无期.

[2]资料来源:央视新闻网.林业大学9学生雪乡途中遇车祸.

[3]李天书.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6.04.

[4]韩标,刘再起,黄学永.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

[5]刘忠珍,罗郎奎,贺阳冬,李征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3.20.

[6]初冬青.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7]蔡江.农科类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08.

[8]王晓莺,赵学芳,李为娟,陈杨.苏州市三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2014.12.

[9]覃小林.民族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10]黄颖娜.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基于辽宁高校的实证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5.08.

[11]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

[12]鲍敏秦,张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13]耿华,公铭,刘瑶青.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14]夏明强.校园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J].教学与管理,2012.30.

[15]尹衍梅.论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猜你喜欢
学者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者介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