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2018-01-26 14:05曾扬阳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志愿者校园政治

曾扬阳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是以“校园平安,人人共建;平安校园,人人共享”为理念,以“服务师生,服务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是高校深入推进校园综合治理创新、促进高校群防群治机制的建设、探索“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是大学生增强“服务意识”、“法律观念”、增长才干的重要载体。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从实践育人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注重实践育人,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生活,加强自身教育,提升自身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体系更加完善;从思想理念的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都是以思想育人为宗旨,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接受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并影响他人;从服务育人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以“服务师生,服务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展示自我、自我实现的平台,让大学生亲自体验自我成长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彰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二)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关键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能否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形成自觉道德行为。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是高校深入推进校园综合治理实践创新,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将良好的道德素质内化为自觉行为,并间接影响其他同学自觉践行道德要求,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促使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升,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是高校育人手段有效延伸;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对“校园平安,人人共建;平安校园,人人共享”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大学生产生维护校园安全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是根据大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和积极参与的,教育对象由客体变为主体,实现了教育主客体化,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三)提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政教育载体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一种物资形式,是高校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以倡导合理的“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为宗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相契合,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参与“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构建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境界以及满足大学生思想进步和主动担当的需求。

(四)确保了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的有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有效保证,是大学各项活动有序展开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在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才能正确的把握其最终目的和发展趋势,拓展其价值意义,科学地解决所面临问题,确保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在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导向功能

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新时期大学生的时代面貌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思想与行为规范引导到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爱、互助”,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和参与付出和贡献的主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维护校园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安全志愿者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培养成为思想进步、道德情操高尚、学习勤奋、举止高雅、谦虚谨慎、自强自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弘扬志愿精神中具有凝聚功能

党的十六届四中会议强调:“要坚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要以志愿精神为纽带,以“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作为志愿服务的共同目标和理想,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个人与学校的认同关系,使大学生在服务活动中培养了思想精神文化能力,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实现了理想价值的认同,真正诠释了以“校园平安,人人共建;平安校园,人人共享”的理念。

(三)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中具有社会交往功能

社会交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扩大了志愿者之间的交往领域,因此须学会掌握正确人际交往技能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入与其他志愿者、被服务对象及社会之间在精神上的了解,从而促进了语言交往能力、行为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充实和丰富了志愿者的精神生活,同时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平安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减少彼此之间的疏远感,从而构建起一个充满友爱、互助、互信的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实现活动目标。

(四)在自我提升中具有实践功能

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的实践功能是促进理论联系实践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志愿者借助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活动这个平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印证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践,及时发现自身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欠缺、创新思维不强等不足情况,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努力,有针对性加强培训学习,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增,廉大伟,赵巍,张涛.学生联防工作与优化育人环境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7(2).

[2]葛阳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3]李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2.

[4]李悦.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5]张文莉.大学生平安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

猜你喜欢
志愿者校园政治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