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2018-01-26 14:05谢永杰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法庭理论

谢永杰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一、《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是高职法律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特质。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门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讲授比重过大,模仿本科教育模式,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第二,实践课程简单化,形式单一。第三,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清,常常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应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学科特点,把它纳入到工作过程中来进行教学,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的涵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的提出,给高职教育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打破了教师授课过程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格局。那么,什么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呢?简而言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使法律教学与法律工作过程相一致,将晦涩难懂而又枯燥无味的理论融入到现实的工作实际中,满足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

三、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讲授+案例教学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入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在讲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可以引入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一案,确定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及赔偿主体。案例教学可采用问答方式或者分组讨论方式,使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锻炼了口才和胆识,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方式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另外,根据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入一些有争议的前沿理论,引起学生思考。又如:马加爵一案中,可否在解决刑事诉讼的同时附带提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如果不能提出,可否在民事法庭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问题情景式教学

《刑事诉讼法》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应注重的是工作实践性。把理论知识纳入到相关的工作情景当中,营造职场氛围,培养职业能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情景教学一定要精心准备好情景项目,注意项目的创设与学习主题的关联性。有效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是综合性的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方式,是对刑事诉讼中相应法律知识的梳理,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涵盖量非常大。通过模拟法庭的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我们学院非常重视模拟法庭的建设,配有专门的模拟法庭实训室,按照正规法庭的标准布置实训室。国徽、审判人员的桌椅、法槌、原被告人的座椅、旁听席等一应俱全。在刑事诉讼中,法庭审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诉讼程序。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对庭审过程进行模拟,可以说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在模拟法庭训练中,可以挑选一个真实的被社会大众所熟知的刑事案例为蓝本,这样便于学生利用网络、报纸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设计。通过让学生扮演各个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来模仿具体的法庭审判过程。这里边包括了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比如通过对刑事诉讼中各个诉讼参与人角色的扮演,能够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辩护人的职责和任务、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的地位权限等相应理论知识。又包括了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把握,培养了学生对整个庭审流程的驾驭能力。尽可能的使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设计剧本,各负其责,演练整个庭审过程。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学生均能受益的实训方式。教师在整个模拟法庭训练中起着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亲临庭审现场,答疑解惑,并且在庭审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以后的整改方向。运用模拟法庭的方式,有效地摆脱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在掌握法律技能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帮助。

(四)走出去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止步于课堂和校内,而应走出校门,实现社会化。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涉及立案程序时,单纯的理论讲解就显得尤为枯燥。这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基层公安机关去实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和民警与教师的共同指导,定会对立案的法律知识有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掌握。

(五)请进来

校内教师的特点是理论知识丰富,工作实践经验欠缺。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术型人才。高职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比如法官、律师、检察官等来学校进行授课,用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丘丹丽.高职刑事诉讼法焦旭改革的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6(3).

[2]徐萌.法律专业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0).

[3]王一杰,张艳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12.4(中旬刊).

[4]许维安.法庭模拟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7(9).

猜你喜欢
刑事诉讼法法庭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神秘的混沌理论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启示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交互作用分析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