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形态比较研究*

2018-01-26 14:05华文楠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华文楠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规模越来越庞大,范围越来越广,志愿服务在无形中产生了多元化形态,由于各自服务的领域、对象、范围等不同,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志愿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本项目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形态进行比较研究,从其如何开展、基本特征、相互借鉴、阐发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使志愿服务长足化发展提供帮助。

项目成员走访了苏州科技大学博翼青协组织,苏州市名人馆等志愿组织,结合资料查找和咨询相关方面人士大致总结出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三种形态:

一、关爱儿童、困难帮扶的社区服务类

此类志愿服务主要以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帮助有困难的老人或残疾居民为主要目的。重点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组织志愿者帮助辅导学业、经予家庭温暖;突出关注困难学子,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针对孤寡老人、残疾困难居民等特殊群体,开展以敬老爱老助老、生活照顾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服务。项目组成员重点调查了苏州科技大学博翼青协的爱心小屋志愿活动,爱心小屋建设的目的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假期及日常所面临的无人照看、业余精神生活的匮乏、权益维护上的困难等问题。志愿者主要来自大一大二具有爱心的学生。他们不仅照顾放学后孩子们的作业问题,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依然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此类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稳定性。例如爱心小屋的志愿者大多来自苏州科技大学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分批次进行志愿服务,可以保证人员和时间上的稳定性。

(二)互动性。通过小组成员的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关爱儿童还是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居民,其中的过程是具有互动性的。帮助对象在志愿者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解决自身的困难,得到心灵上的抚慰,而志愿者在进行帮助的过程中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三)无偿性。儿童与老人都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志愿者都是具有爱心和耐心的大学生,他们参与帮扶活动不计酬劳与反馈,只要能解决被帮扶对象的问题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反馈,因此是无偿的。

但是这类志愿服务发展到后期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管理困难、志愿者时间调不开导致志愿服务出现空缺等等。

二、文化科普、艺术传播的文化专才类

此类志愿服务主要以社区居民和外来游客为服务对象,组织开展以普及科技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者素质,开展以义演、公演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展演活动。例如苏州市名人馆的志愿者主要承担馆内讲解工作、到各中小学进行义务宣讲等,此类志愿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优势,而且能够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提高口才。随着志愿服务受众面的不断扩大,志愿者素质中的专业性也成为了其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要求,规范志愿者工作体系,建立从培训教育到组织、服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问题也随着要求的提高而显现出来。

此类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性。既然要承担文化科普和艺术传播的责任,志愿者的专业性当然要放在第一位。例如苏州市名人馆的志愿者除了要对苏州名人有足够的了解,还要有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这相对于社区服务类对文化专才志愿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服务好广大人民,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必不可少。

(二)时代性。文化专才志愿者作为一条具有巨大能量的纽带,为不同领域的思想、艺术、文化群体之间构建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随着文化强国的不断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文化专才志愿者的行列中,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向大众展示文化的魅力,积极响应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

(三)开放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即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在着眼于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鼓励着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内容与形式。志愿者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的过程中适当地调整,它充分尊重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文化志愿服务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志愿服务活动的模式更具特色。

这类志愿服务在传播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注册、培训管理、考核以及表彰、奖励等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还不完善,制度作用不明显,没能真正发挥出制度机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应有的推动作用。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公众对其认识不足甚至是误解,不利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

三、承办活动、扶贫开发的活动志愿类

此类志愿服务主要以参与建设各级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负责后勤、会务、安保等工作,还有和一些社会组织联合进行扶贫开发的项目。经小组调查苏州环金鸡湖的马拉松赛事已经举办过多场,如何出色地完成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保障赛事的安全成为志愿者组织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初期的筛选阶段就非常严格,提高了志愿者的准入门槛,招募高素质且有相关大型活动经验的志愿者,在选定志愿者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工作,确保志愿者上岗前至少进行一次的岗位实际操作训练。有了这些措施苏州每年的马拉松比赛都得以顺利进行且获得广泛好评。此类志愿服务的特征如下:

(一)志愿性。北京2018年夏季奥运会、杭州G20峰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等大型活动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同时也是让世界更加了解现代化中国的一个平台,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大学生志愿者非常愿意且积极得参与其中,参与到组织承办大型活动中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我国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对大学生志愿者本身也是一种锻炼。

(二)组织性。一般承办大型活动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一定的规划和预案,活动规模越大,志愿者参与人数越多,相关事宜也就越复杂,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服务,这类活动涉及到的人员众多,规则严谨,这就要求相关的志愿者协会制定一整套详细的章程,以确保志愿服务的顺利实施。

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形态还有很多种,以上是三个大方向,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在于这几类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大多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对于志愿工作还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与活力。这几种志愿服务形态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也对其他志愿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那么如何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呢?项目小组通过实地采访、翻阅书籍资料、咨询相关负责人提出以下几种措施:

1.利用网络建立专门的志愿平台。通过志愿者与被服务对象进行网上约谈确定相应的时间地点,被服务对象可以在平台上对志愿者的类型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大大增加志愿服务的针对性与精准性,使志愿者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加强对高校大学志愿组织的管理。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加强学校团委的领导作用,组建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其次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运行体系,根据不同志愿工作类型进行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最后还要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保障与经费支持,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与安全。

3.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领域。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将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发新的志愿服务领域,使得不同类型的志愿工作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与效能。

参考文献:

[1]谭秋云.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2]黄永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10,30(2).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