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及其特征

2018-01-26 14:05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港台词语词汇

蔺 敏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中文系,江苏 徐州 221000)

在网络信息流通快速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语言是人类的沟通的桥梁,人类的语言由全文阶段转化为半文半白到全白话文,而现如今,人们又为中国的语言系统注入了许多新鲜词汇,使我国在语言文化方面获得新一层面的进步。

一、语言的流行是时代的象征

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对语言使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语言须符合时代发展情况。语言发生变化与信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了解新事物,而新型词语也在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新词语的不断增加与流行,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同时,新词语的出现也使人们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理念有所变化,人们在新词语的使用中能够更加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转变人们的思想。在古代时期,人们的语言较为单一,同样也限制当代人们思想。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变化为例,其大部分文章逐渐趋于半文半白模式,当时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变化。到二十世纪初期,人们说话的方式也逐渐从半文半白转变成完全的白话。由此,随着人们语言交流的变化可全面的看出时代在发展。

二、中国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特征

(一)新词语具有瞬息性

新词语虽然也能做到明确表达自身思想意识,但是其具有瞬息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其能够在短期内被人们高频的使用,但往往会随着新词语的产生而逐渐将其取代,也可说新词语在人们使用中缺乏稳定性。新词语往往可作为人们的社交货币,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若没有相互共同了解的话题将很难营造出融洽的聊天氛围。例如:在2016年左右,比较流行的几个词汇形容可爱就会用“萌萌哒”、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现象很无奈就会用“醉了”等多种网络用语,但随着新词语的产生,人们也会逐渐将过时的新词语逐渐淡忘。

(二)部分新词语使用范围有局限性

多数新型词语是通过网络产生,由于网络的多变性与多样性,导致新型词语虽能被多数人使用,但是要分清交流对象,例如:几年来“快手”软件已经被我国大多数人群使用,该软件中流行的“老铁”、“666”等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以正常词语的标准来说,上述词语略显粗俗,但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有多数人正在使用,社交软件、朋友圈的评论或微博评论中都能够看见类似词汇。“老铁”用普通词汇来讲就是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好;“666”就是很厉害的意思。若在日常与关系较好的朋友中使用,能够调动活跃的气氛,也能够凸显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在不算熟悉的朋友或是在与领导聊天中不建议使用。

(三)港台语言流入大陆,使语言具有多样性

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陆人民尚不了解港台文化。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便利,两岸人民交流也逐渐密切,此外,也是由于科技时代的发展,使港台词语也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各个地区的文化也有所不同,在各地区人员的流动中也会产生文化流通,因此促进了语言多样性的产生。例如香港语言“好厉害”被大陆人们广泛说成“猴赛雷”,该种语言被在使用中除了展现其多样性之外,也赋予了语言的幽默性。此外由港台引入的词语还有“知名度”“体察”“周边”“公关”等多种大众词汇,也使多种大陆词语得到新的表达方式,就像电脑=计算机、坐出租=打的、发廊=理发店等多种表达方式,使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得以丰富[1]。

(四)旧词语的新含义,具有创新性

多数旧词语已经被人们赋予其新的含义,也将其运用在不同的职业方面,例如“包装”,在从前该词语的意思就是将某一事物包装,使其美化。而在现如今,多指在娱乐圈将艺人的形象以及专业素养进行提升的过程称之为“包装”。并随着信息流通速度快、流通渠道广,在2000年左右,词语流通方式基本依靠于纸质媒体,而随着科技在不断发展,多种电子媒体的产生更加速了词语的传播与流通速度,旧词语经过创新之后的含义也被人们了解甚至灵活使用在生活中。

(五)少数新词语在发明使用中为原词语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近几年对出现新词语的调查,发现少量词语因使用不当或与原词语本意严重不符而产生多种负面影响。例如由于港台语言的流入,使部分词语在使用中与原意不符;外语与中文的混合,使中文是去本质意思,例如“fans”一词经中文翻译后意思为狂热者,但在现今的使用中会将之成为“粉丝”,虽能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也会使部分人造成误解,甚至对学习中的儿童产生误导。

三、结语

当今时代所产生的词语多数具有时效性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该种现象也在证明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此外,新型词语的出现还为人们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使人们在社交中也能够积极学习新型词汇,但也应保证新词语的正确与合理性,从而促进社会在各方面均达到现代化与先进性。

参考文献:

[1]陈小琴.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理据[J].文化学刊,2016(10):186-187.

[2]沈秀丽.新时期流行语的文化、社会与心理功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05).

猜你喜欢
港台词语词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找词语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香港成立「港台青年創意聯盟」
一枚词语一门静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