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黄色新闻化背景下受众的心理分析

2018-01-26 14:05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猎奇网络媒体黄色

王 静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新闻业发展迅速,网络传播成为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新闻媒体单纯凭借网络用户的点击量对新闻产品的质量进行判定,这种标准刺激了我国互联网黄色新闻的产生,当用户阅读到具有猎奇色彩的标题时,用户的点击会增加该新闻产品的阅读量,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延展性使黄色新闻浪潮再度出现。

黄色新闻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其基本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耸人听闻”。随着网络传播机制的变革,在近几年我国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黄色新闻随处可见,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而提到网络上的新闻,夸张、虚假、色情和题文不符这些弊病已经为广大受众所垢病。彭兰教授在《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把网络新闻报道的这种趋势称为“边缘化”,其实我国网络新闻的报道所存在的已经不仅仅是“边缘化”的问题,而是黄色新闻充斥的问题。黄色新闻因其夸张甚至失实的报道,对青少年们的成长方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对媒体的权威性、社会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鉴于我国互联网黄色新闻在法制上仍然存在的漏洞,鉴于互联网黄色新闻对社会公民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文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背景,阐述受众选择黄色新闻的心理,以及如何对我国互联网黄色新闻进行管理。

一、受众选择黄色新闻的心理分析

由于黄色新闻自身的低俗内容,最大限度地激起了读者内心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同时也因其色情低俗、传播迅速、易于传播的特点,造成了黄色新闻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

受众的比较阅读心理:由于网络具有极其便利地获取各种各样新闻的技术条件,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时极易于将眼前的新闻和其他网站的同一新闻或同类新闻做一比较。网络受众群体不仅包括成年人,还有未建立自己三观的青少年和儿童。当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新闻报道时,黄色新闻利用标题的噱头和刺激的报道内容很容易地抓住受众的眼球,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们的目光。相比于一些正能量的故事、政治性的新闻,黄色新闻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获得大量的点击量。

(一)受众的链接阅读心理

网络编辑通过链接方式为受众延伸信息,在网络这个无限的信息库中,利用超链接的方式使阅读者轻易地在信息的海洋里恣意浏览与阅读。当网民在互联网上搜索有趣的新闻报道时,一些黄色新闻的主动弹出对阅读者的阅读内容产生影响,当阅读者再次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时,网络对话框中就会出现相应的黄色新闻链接推荐,这时就促成了黄色的二次传播。用户使用链接实际上是一种不满足的心理,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的心理。

(二)受众的新奇阅读心理

网络检索中的网络受众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他们天生是信息的追逐者,平坦的信息世界每个人都有条件自由追逐需要的信息,网络上的黄色新闻拥有更新、更快的特点,而且猎奇心理是人的共性,网络的海量信息平台满足了人们追逐猎奇、隐私信息的欲望。“快而新”的黄色新闻素材进一步打开了用户对低俗信息的视角,由于黄色新闻自身新闻制作成本低、方式简单,只需要编辑对信息进行捏造胡编便可生产出大量的虚假新闻。这就造成了黄色新闻产生的快捷和泛滥。

二、如何对中国互联网黄色新闻治理

互联网作为我国网络居民发表言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引导我国新闻舆论方向的花圃,对网民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媒体、网民都肩负着净化我国的互联网环境,抵制黄色新闻浪潮的使命。同时担当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倡导文明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本文中笔者将通过个人角度阐述治理我国互联网黄色新闻的方针策略。

(一)政府部门及互联网相关管理部门

及时出台关于网络法律的条例,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钻“法律的空子”。对于黄色、虚假新闻制造者、造谣者加大惩罚力度,贯彻网络实名制,加强网络警察的监督,对于在互联网上制造黄色新闻的网络媒体和公众平台进行封号警告、查处取缔。以国家强制力指导网络舆论和媒体的经营运作制度,坚持打造绿色网络环境,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打造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标签。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作为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的主要引导者,必须坚持做好人民的耳目喉舌,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观,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倡导知识社会的文明。同时网络媒体要加强对自身质量的把控和管理,在报道新闻时,秉承真实、公平、公正的态度,加强自身新闻质量,不报道猎奇和虚假新闻,加强对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提升自身社会公信力。

(三)网络用户

网民作为互联网黄色新闻的主要“接收人”和“传递者”,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鉴别黄色新闻的能力。对于虚假、猎奇的黄色新闻学会拒绝,做到“不浏览”、“不传递”,打破网络黄色信息传递的链条。同时对待各色信息要保持清醒的辨识头脑和防范意识,汲取网络中的健康信息。

参考文献:

[1]翟晨肖.浅析我国互联网环境下黄色新闻泛滥的原因[J].新闻研究刊,2017,8(09):93.

[2]何风波.对我国媒介黄色新闻现象的文化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刘颖.论当前我国互联网中的黄色新闻现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猜你喜欢
猎奇网络媒体黄色
你瞧,黄色
小狗猎奇
小狗猎奇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槐花鸡蛋
误读or猎奇?
黄色的小蝎子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