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筝的美学风格与文化意蕴

2018-01-26 14:05张铭娟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意蕴古筝民间

张铭娟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清代筝的美学风格

(一)清代筝以哀为美

在清代,虽然古筝多数情况下是封建统治者歌颂功德、彰显成就的一种艺术手段,但是基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清代筝乐仍然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哀意”。通过回顾清代历史可以找到答案:满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后,一方面是中原大地刚经历连年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这种大环境下创造的筝曲,也会受到影响,透露着哀意;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下,许多汉人文人内心悲伤情绪无处发泄,只能通过筝曲委婉表达。因此,在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下,清代筝传承了宋、元两朝“以哀为美”的特点。

(二)清代筝慷慨壮美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便是同一种音乐,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以古筝为例,大体上以长江为分界线,北方筝乐刚劲有力,南方筝乐则宛转悠扬。在明末清初,中原地区的筝乐仍然是以含蓄、清丽为主;在清军入关后,受北方强权政治的影响,筝乐也由原来的“阴柔”转变为“阳刚”。随着清代统治根基逐渐巩固,北方筝乐与南方筝乐的融合趋势也有了明显加强,尤其是在清朝中叶的几十年间,涌现出了诸如《将军令》、《舞名马》等名噪一时的古筝曲。这些筝曲中大都以战争为主要题材,或是表现战士的英勇无畏,或是歌颂将领的运筹帷幄,使得清代筝表现出阳刚、硬朗之气。

(三)清代筝雅俗共赏

早在先秦时期,由于音乐功能的不同,便有“雅”、“俗”之分,雅乐大多是统治阶级祭祀天地、接受朝贺等重大活动所用音乐;俗乐则主要是各地区的民间音乐。雅俗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筝乐在历朝历代的定义各不相同,例如在秦朝,李斯因提出“退弹筝而取韶虞”,古筝从礼乐中删除;而到了汉代,筝乐作为宫廷乐的一种,地位崇高。在清朝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和拉拢人心,清代统治者提倡儒家礼仪,而筝乐作为儒家礼乐中的重要组成,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推崇和喜爱:一方面,筝乐迎合了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需要,在宫廷中得到了应用;另一方面,以筝乐为载体,统治者为实现“教化人心”、思想统治的目的,使得筝乐在民间也得以推广。

二、清代筝的文化意蕴

道家和儒家都提倡“天人合一”思想,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特征上,都离不开“天地”,这实际上与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的客观因素有直接关联。清代筝的许多表现形式,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意蕴。通过分析清代筝中包含的文化意蕴,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对清代筝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探究清代筝在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为我们从一个全新视角了解清代筝提供了帮助。

(一)筝的十二弦与“十二生肖”

清代统治者认为,十二弦筝的每根弦都代表着十二兽(即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它与纪年的十二地支相配,既能记录个人的生年,又能为求神者提供命理演算。由此,清筝与民间信仰体系有了联系。将筝的十二弦和十二兽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也类似于五弦和五行的相互关系、十二月令与十二生肖相互对应等意识形态,这些可归因于精神上的交感。毕竟,艺术间有一定的统一性和相互关系,在两种感官经验之间,具有某种深不可测的联系。作为音乐术语,它是“联觉”的一个分支,但它具有跨文化适用性,同时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二)清代筝与民间信仰

我国古代劳动人们敬畏自然之力,而将筝等乐器赋予神圣的品格,也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清代筝在民间一直被视作为“天籁之音”,无论是在筝的制作还是弹奏中,都包含着浓重的民间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清史稿》中记载,古筝的制作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由世代传承的知名匠人进行打造,并且制作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烧香、祭拜、沐浴等。另外,在进行筝曲演奏时,对外界环境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六忌”,即大雨忌弹、大暑忌弹、大寒忌弹、大雪忌弹、大风忌弹、迅雷忌弹。这些禁忌虽然在今天看来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但是实际上却体现了清代筝的制作者或演奏者对筝本身所具备神圣品质的敬仰。

三、结语

在筝的演变和筝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清代筝可以说起到了对上传承唐宋文化、对下启迪现代筝乐的作用。同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端,它即对古代筝文化产生了冲击影响,又融合了现代元素。因此,通过对清代筝美学风格和文化意蕴的研究,可以对筝文化产生全新、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若然.诗乐互融相得益彰——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特色和美学意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21(6).

[2]孟史娜.浅析陕西“筝曲”的美学意蕴及“筝”文化[J].大家,2012(1):226-226.

[3]王珏.北派古筝中蒙古筝派与其他筝派美学风格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4]张忠平.真秦之声也”——论筝曲《香山射鼓》的技术风格和美学表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2):90-94.

猜你喜欢
意蕴古筝民间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高人隐藏在民间
第一次弹古筝
高人隐藏在民间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