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思想在“扫黄打非”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2018-01-26 14:05胡勤东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扫黄苗头儒家思想

胡勤东

(山东省邹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山东 邹城 273500)

一、儒家思想的内容架构及社会影响

(一)什么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儒学的别称,以孔子为该学派的宗师,儒学影响面广影响时间长,对我国及远东文明的演变及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儒家学说成立于我国的汉代,至今还是影响我国文化及人们行为的主流意识流派,其作为自汉以来多数历史时期我国的传统主流思想,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

(二)儒家思想的架构及社会影响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创立之日起就备受瞩目,自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的发展也受到其的影响,在经历两汉经学后发展成为宋明理学,随着我国近代的发展,其至民国时期又形成了新儒学形式。文革结束后儒学焕发新春,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1]

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西汉的“独尊儒术”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四运动”跨越两千余年,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的崛起,孔子热也席卷全球。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9月,全球共计发展了175所已经启动的孔子学院,其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中。国内的61所高校和相关机构均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开创及办学,截止2010年,全球共建成的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达500所之多。[2]

二、儒家思想在“扫黄打非”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为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我国近年来致力做好“扫黄打非”工作,该项工作是一场严肃的文化、政治及经济斗争,是全面落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然要求,按照习总书记的“两创”方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将儒家思想运用到“扫黄打非”工作中,将当下工作的难题与古人积累的智慧相结合,将儒学思想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使之有益于文化市场及社会教化的治理中。

(一)防患于未然,打早、打小、打苗头开展“扫黄打非”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以“打”为开路先锋,将打早、打小及打苗头做为工作的要点,防止小火酿成大灾、小事件引发大影响。中国扫黄打非网公布的2014年“扫黄打非”十大数据之一是一个非法获利40元的扫黄案件:“2014年5月,山东胶州市公安部门抓获贩卖淫秽色情光盘的仲晓栋,当场收缴淫秽光盘242张。经查,仲晓栋此前共销售淫秽光盘20余张,获利40余元。胶州市人民法院以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仲晓栋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不得假释。”此案之所以引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重视,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通报全国,是因为此案在于打早打小打苗头,将苗头性的东西消灭在萌芽状态,既打击了非法经营、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惩罚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又对怀有同等侥幸心理不法商贩起到震慑作用。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告诫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越过了道德的底线,等待的就是法律的严惩。

(二)分工负责,深挖彻查,有条不紊办铁案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扫黄打非”工作既要部门联动,又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严肃谨慎,既要完成执法任务又不能激化矛盾,用谦逊的语气委婉地表达,用忠诚的态度做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严格办案程序,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异常情况,针对重要扫黄案件,召开案情分析会,研究案件查办的方向、路径,对扫黄案件进行深挖彻查,实行办案责任制,使扫黄案件有序开展,有条不紊办铁案。作为“扫黄打非”的经典案例,快播“涉黄案”从2014年4月22日立案到一审宣判,一共耗时2年零5个月,大批人员在事前、事中、事后和庭审直播中做了大量工作,使此案得以顺利宣判,把此案办成铁案靠的就是“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精神。

(三)结论

儒学的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历程,从先秦儒学发展至董仲舒思想的汉代儒学,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发展到宋明理学,儒家思想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前进的要求相结合,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使其具有长久不息的活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脉。“两创”方针的鲜明指向,就是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儒家思想运用到“扫黄打非”工作中,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EB/OL].百度文库,2014-10-24.

[2]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EB/OL].第一板报网,2014-8-1.

猜你喜欢
扫黄苗头儒家思想
后疫情时代辅导员对学生中潜在危机进行苗头性发掘的探析
今年苗市出现好“苗头”
车坛往事2:蒸汽时代初见苗头
警惕肠癌的“苗头”
美国家长“扫黄”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