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博弈论研究述评

2018-01-26 14:05姚汝焜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囚徒博弈论参与者

姚汝焜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博弈论最初起源于古代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也是一种复杂深邃的理论。长期以来,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博弈论在国际政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中叶以后,博弈论在国际关系领域迅速发展,其中的模式还促进了许多国际政治事件的解决,为国家间交往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当然,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博弈论因其本身局限性使这一理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博弈论的发展历史

虽然博弈论概念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数学家诺依曼正式提出,但自古以来博弈的思想已经被人运用到生活中,早在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这部著作就富含博弈论思想,“田忌赛马”也能体现出博弈的思想,但这些都没有发展为系统理论。直到20世纪以后博弈论才被用于科学分析。1913年,沃德拉格夫就首先提出了“最小最大”策略原则。1928年,诺依曼创立了二人零和博弈。1944年诺依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摩根斯腾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书中包含了丰富的策略思维和博弈论的新定义,将博弈论用于经济分析,标志着博弈论的正式提出。20世纪中叶,博弈论开始迅速发展。1950年,数学家纳什发表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1年发表《非合作博弈》,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将博弈论由零和博弈升华至非零和博弈,为其一般化运用打下基础。同年,美国兰德公司的顾问艾伯特·塔克提出了“囚徒困境”,他们由此成为现代博弈论学科的奠基人。

此后,博弈论探索日益加深。1965年,德国经济学家泽尔腾将纳什均衡的概念运用到动态分析,创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理论,并发展倒推归纳法等分析方法。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海萨尼开创了不完全信息对策研究的新领地,提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的标准方法,初步运用随机分析方法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

到20世纪80年代,博弈论发展趋向成熟,结构越来越完善,并开始应用于其他学科,到今天已发展为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二、博弈论的基本内容、类型

(一)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博弈论,又被称做对策论或游戏理论,英文名称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主要研究个人、团队在一定条件下,依靠已有和游戏中获得的信息,考虑个人、团队的预测和实际行动,研究他们的优化策略,依照同时或先后的次序开始行动,并从中获得相应效果。

一个完整的博弈过程包含:局中人、信息、策略、次序、支付函数。

1.局中人

局中人是指直接参加博弈的决策主体,他以追求自身功效最大化为准则。局中人可以是个人、组织甚至是国家,依照参与者的人数多少,可以分为单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2.信息

信息指参与者在博弈当中取得的讯息,尤其关于对方行动的讯息。

3.策略

策略指局中人在博弈中选择行动的办法,它告诉局中人在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行动。

4.次序

次序是参与者行动的先后次序,根据决策的顺序问题,博弈分为静态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决策行动,不用考虑决策的顺序。动态博弈指参与者行为有先后顺序,后行动的参与者可以观测先行动参与者的选择,并据此作出相应改变。

5.支付函数

支付函数是参与者从博弈过程中获得的效果,是所有参与者真正关心的要素。

(二)博弈论的类型

博弈论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博弈方式,分为囚徒困境、调和博弈、猎鹿博弈、胆小鬼博弈(斗鸡博弈)等博弈模型;按照博弈结果,可以分为常数和博弈与变量和博弈;按照博弈主体,可以分为单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按照互动性质,多人博弈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其中非合作博弈在经济学领域运用的更为广泛,是目前博弈论的研究重点,而合作博弈在政治、社会等公共领域中表现地较为突出;按照博弈的次数或进程划分,又可以分为单轮博弈和重复博弈。博弈论一般将国家间和国际组织间的竞争分为三种:即有一致利益、利益对立和有混合利益的竞争。一般情况下,博弈论考虑的仅为混合利益竞争,即竞争者利益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在其他方面又不能达成共识。

三、博弈论的基本模式及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

(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联想这样一种情景,假设A和B是两名涉嫌合谋杀人的同案犯,已被警方逮捕并分开关押审讯,若一人供认但另一人不招,则供认者从轻处理,不供认者被判刑20年;若二人都供认,则两人都可被从宽处理,每人判刑5年;若两人都不招认,司法部门则根据证据不足,只能按较轻罪名(如非法持枪)将两名犯人各判一年(见表1)。试问A和B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理性行为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对A来说,无论B是选择“招”还是“不招”,A选择“招”都会比选择“不招”更为妥当,所以,A会选择“招”,同理,B也会选择“招”。虽然AB两人都选择“不招”的话是集体最优选择,但被分离审讯的A和B无法获知对方真实想法。彼此担心对方会招供,从而让自己承受最大损失。为此,即便AB两人都有不招供的约定在先,也只是一个“不可信的承诺”而已。所以,双方的合作战略并不可靠,而不合作战略亦无法规避损失。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使用军备竞赛的战略体现出“囚徒困境”的博弈原则。因为美苏彼此缺乏信任,唯恐对方加强军备,使己方受挫,在国际舞台的角逐中处于落后地位,经过战略规划,双方必然会做出“不招供”的战略抉择,发展军备,使裁军谈判陷入步履维艰的局面。最终,军备竞赛使美国疲惫不堪,使苏联走向解体。

而现在的中美关系正深陷外交上的“囚徒困境”,美国正坐在发达国家的头把交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讲,双方都明白,最好的结果只能通过合作获得,但自从特朗普竞选总统成功以后屡屡发表针对中国的不利言论,使得两国对彼此的合作不信任,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合作。中美互不信任有现实原因,一是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矛盾,美国是公认的“世界领袖”,在国际上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权力,但今年来美国饱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等影响,心态逐渐失衡,担心中国必然取美国领导而代之,虽然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寻求国际上更多的话语权,但其反复强调,没有挑战美国和现行秩序的意愿,也绝没有称霸的野心,可美国的不安与日俱增。二是海权国家与大陆国家的矛盾。在地缘政治学说中,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力量格局的中心,自一战后处于欧亚大陆之外的美国替代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中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式成为“全球霸主”,需要利用全球性海权控制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到现在一直大权在握。但现在冉冉升起的中国很有可能把美国挤出权力中心地带,而现在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从战略上把美国推向战略边缘地带,这是美国难以接受的地缘政治格局。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两国体制不同,政权模式迥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和发展就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最大的遏制。

中美关系本质上表现为“囚徒困境”的博弈式关系,通过博弈,获得各自利益的多少,取决于双方如何“招供”。对美国来说,特朗普作为一位有着长期成功商业经验的总统,会使中美博弈带上更多商业竞争的标记,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锱铢必较,更精明的讨价还价,更注意获取实际利益、现实利益。他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联动打破了美国总统上任前一直以来保持的不和台湾地区领导人接触的惯例;口出狂言“没有实际效益为何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挑战了中国国策的底限;推特任意发表对我国截获美潜水器的不当言论。特朗普的种种举动以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他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从而为自己上台后对华政策有所调整。对中国而言,与美国的博弈是求和之局。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中国就注重和平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和为胜使中国的博弈目标更加合理,和而不同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利益。现在中国致力于打造以与美国为主的新型大国关系,即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能重蹈之前对抗和零和博弈的教训,而要探寻互利共赢的新路径。

虽然特朗普展现出与咄咄逼人的态势,但并没有改变中美之间矛盾和共同点的基本盘,因此,中美关系仍将沿着以往的轨迹继续。在特朗普时代,中美博弈将继续保持合作与斗争并存、长期而复杂的特点。

(二)智猪博弈

“囚徒困境”中参与者地位是对等的,如果参与者的地位不对等,就出现了“智猪博弈”的方式。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全球多国被卷入其中,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引人深思。“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为了使本土不再遭受侵害,美国于2002年制定了“先发制人”的进攻性安全战略,随后声称伊拉克与恐怖主义有联系,并准备进攻伊拉克。但其没想到的是法国、俄罗斯等国强烈反对美军进攻伊拉克。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想要从伊拉克战争中获得利益,采取跟随美国的战略,无论结果如何,参战方与反战方都得到了相应的“最优利益”,但对于伊拉克而言,无论萨达姆采取何种策略,在实力、地位不对等的战争中,他和伊拉克都只能是大国博弈的政治牺牲品。

四、博弈论在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问题

虽然很多学者认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格局基本上能用博弈论的观点来解释,但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模型方法,博弈论无法摆脱简单式与不符合现实的困境,现实中的国际关系非常繁杂,博弈模型运用到现实会受到很大制衡,一定程度上很影响它对国际关系的解释与分析。比如囚徒困境认为对手之间是完全对立的,而事实上各个成员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机械式的理论研究导致国际政治的研究变得呆板、形式,离活生生的现实越来越远。

博弈论的这一局限性是社会科学研究固有反映,与自然现象相比,社会现象的变量富有多样化,社会科学环境和氛围也复杂的多,而且与人的思想、价值观、情感等因素有诸多关联,人作为研究主体与客体,要做到自然科学那样不偏不倚,客观真实准确,现在确实很难做到。

五、结语

虽然经济学中运用博弈论已经非常广泛,但国际政治理论的博弈论还处在起步阶段,理论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它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实践用途尚未完全开发,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关系博弈论的理论与实践会有重大发展,对社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曼苏.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30-231页.

[2]王金炳.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时代经贸,2007(70).

[3]胡宗山.博弈论与国际关系研究:历程、成就与限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6).

[4]王湘穗.展望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环球扫描.

[5]郭帆.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智猪博弈.广角视野,2008.

猜你喜欢
囚徒博弈论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机智的囚徒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囚徒
被释放的囚徒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