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2018-01-26 14:05范文静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生政治思想

王 岩 范文静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一、新时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模糊

为新时期培养人才是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如何培养人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宗旨和方向。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但是随着高等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形式的出现,研究生生源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别是在职研究生经历过工作过程,受社会思潮的影响较多,个人价值取向偏向于功利性,热衷于专业学位课程的钻研,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导师负责制和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界定不够明确,导致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鸡肋”,说起来都有责任,做起来都相互推诿。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只有三者形成合力,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才能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从社会方面来看,随着新时代呈现出的社会利益和阶层分化加快,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社会思想波动和价值多元化,社会整体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从家庭方面来看,成绩第一位的传统固化思想和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结构分工使得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没有形成合力;从学校方面来看,校园内部环境以及各部门的职责狭隘论也没有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构成协作合力。这些内部的不协调、不统一在外部环境的构架上更是无法达到合力的形成,这也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现实压力。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健全

学校教育是学校按照国际政策和社会实际需要,从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和表现出发,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目的性、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的特点;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产生的理论基础,他们不能互相代替和支配,只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研究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但是目前社会和学校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分离的环境没有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协调模式,没有形成双方面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研究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新特征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学历群体,作为受教育者主体有其特有属性和表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意识上的相对成熟性

研究生都是经过本科的学习和思想教育的锻炼。思想上表现成熟,自主意识较强,知识信息量大,对各种思潮有自己的理解和吸收;对自己的人生有目的性的规划,大部分人表现出较为现实性的特点,如在就业上更多考虑的是待遇和工作环境,受各类的社会思潮和情绪左右,价值取向多样化。在政治上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有较高的认同感,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生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意识形态辨别力不强的问题。如在本科已成为党员,认为在校园活动中没有必要再积极表现。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冲突性

现阶段大部分研究生年龄为20至25岁,根据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这一年龄正好处于成人早期阶段(20-25岁),其群体社会心理危机表现为对亲密的需求与现实的孤独之间的冲突,正面效应是与重要关系者组成密切关系,能够充分表达相互之间的情感,进一步体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反面效应是彰显出成年人的独立个体属性,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的事情不感兴趣,虽然现实中有大部分研究生有社会交往的欲望,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却又成为“手机族”、“网络族”,甚至“低头族”。这个学习阶段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但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

(三)组织结构的分散性

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多,小班上课,班级的组织观念涣散,研究生课程的培养大纲也是因人而异,组织结构较为分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主要集中在各自的课题组或者导师团队里面,小范围内的交流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的互动略显不足,因此,实施集中教育有困难,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营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家庭、单位等社会关系,在群体性生活方面的独立性较为明显,导致组织实施开展课外活动和党日主题教育难以持续推进。

(四)知行统一的失衡性

研究生经过多年专业素养的提升,在理论知识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对于自身领域的科学研究可以说是一点就透、一学就会,学习能力毋庸置疑,但在日常行为表现上却是差强人意,存在知行统一的失衡。道理很明白,落实到行动上就打了折扣。这种行为上的特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难以做到入脑、入心。例如深知宿舍用电安全的常识,但为了方便省事使用违禁电器的行为却屡禁不止;学会了实验室试管、废液的分头处置,但操作过程中却是我行我素,不执行明文规定。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讲授,更要在实践上加强教育,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探索新媒体时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一)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为研究生教育夯实理论基础

树立立德树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研究生的高尚道德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研究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高端人才的培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创造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校园文化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校园精神传承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精神载体,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与课堂的理论性教学截然不同的育人功能。它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生动活泼的场景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现实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高雅、健康、积极的,在体现新时代气息和高科技文化含量的同时,应渗透在研究生的开学典礼、日常学习、平常生活、就业工作等各重要阶段。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责任制度,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要实行开放式管理。研究生教育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借鉴一些国内外高校中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案例,实行开放式管理,把民主化、制度化、自律化、他律化的管理系统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管理目标统一化,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其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要实行明确的责任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建设工作,抓好落实工作,这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责任明确,责任到位。最后,学校还应逐步建立长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规范的监督、监控体制,从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监控力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思正[2010]11文件.

[2]李晓凤,宋吉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3]李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教育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吴爱军,朱华.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