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途径与研究

2018-01-26 14:05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价值观院校

崔 晨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已经将近40年。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再次表明国家已经明确强调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之源。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投射,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判断、态度、认识和信念,是个人的职业标准、就业选择、职业评价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它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特点,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除了对新时代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一)职业教育功利化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初衷是为了应急、快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岗位需求,但近年来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隐形负面价值观日趋显著。许多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第一考虑的问题就是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而非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面对一份工作的薪资待遇时,几乎不会考虑是否专业对口或者是否有足够的兴趣长期从事一份职业,更谈不上能否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职业价值观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高职学生在择业时面临多重选择。当代高职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价值观还是对个别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职业规划缺乏指导

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是新时代高职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当下,很多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是专业老师兼职授课。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没有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的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很多职业指导只停留在理论指导,而缺乏真正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职业选择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消磨了职业规划的意志。

(四)职业素质较低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精神。他们在工作中保持“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和定力。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对诚信、敬业等修养不重视,往往是签订就业合同后因工作中遇到困难马上解约、毁约,缺少诚信意识;或者接受不了一线工作岗位,不愿从基层做起,频繁跳槽,职业含金量缩水,降低职业成就感,这些都不利于自身职业的发展和事业上的成功。

二、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的成因

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家庭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人之初”教育,更是终身教育。当前高职学生大都来自独身子女家庭,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轻心理健康,过度期望,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等一系教育观念,造成了高职学生浮躁、自私、占有、专横、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

(二)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年轻教育范畴,很多高职院校发展处于初探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备、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办学理念和教育制度,只注重技能、经营培育,忽视个人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培养,校园内涵建设薄弱,缺少人文氛围。更重要的是缺乏专业师资培训指导,没有专业化的课程开设,只是靠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宣传式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出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造成了学生就业后并发问题的产生。

(三)社会环境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学生面对中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和信息环境,思想和视野开阔的同时,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步影响着当代高职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对职业价值观更是缺乏科学的认识。

(四)个人信念

当代高职学生思维开阔、表现欲强,由于成长环境优越,家庭、学校特定的教育环境使其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对自身职业方向、职业定位不足,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些都不利于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一)切实有效地抓好“两课”教育,引导高职学生认真学习新时代职业价值观

为重塑和矫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应该在高校形成一个利于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系统性的教育规范体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报告会议宣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牢牢把握“两课”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提高理论储备水平,便于在多元职业价值观中积极主动地做出抉择。

(二)努力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给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奠定牢固的文化基础

我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国内外文化,吸取精华,有的放矢,打牢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国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引导高职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2]。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之中。高校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防范就业道德风险[3]。

(三)全面塑造思想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正确的义利观是思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义利观思想人格是学生价值观中的刚性需求,一方面需要继承传统价值观的精神,另一方面还应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现实,赋予其新的内容。要锻造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大学生世界观的改造。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培育健康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促进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提高理论知识储备,保证学生具备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拥有在现代化社会的基本生存技能,教育学生积极树立并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4]。

综上所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新任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稳定、满意的就业率,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更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继续坚持教育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针对学生实际,革新教育理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就业率,稳定就业局面,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90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54-57.

[2]费毓芳,余新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30-37.

[3]陈薇,赵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就业指导的路径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4):75-77.

[4]吴红梅.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3):80-85.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价值观院校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我的价值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