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2018-01-26 14:05赵泳志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校企

赵泳志

(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企业对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部门及相关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人才。国家逐渐重视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各类职业院校也随之扩大招生,造成了大量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而校企合作便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一种双赢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可以给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人员。体育教学作为职业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引导教育方式的发展,通过职业方向的引领、以岗位需求作为目标,增强学生的素质与专业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一)体育职业院校缺少重视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只有少部分体育职业院校能够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大部分院校依旧缺少规划和实施,对于校企合作的层次定位也不够明确。大多数体育职业院校缺少长远的发展眼光,更多的是重视当前的利益。即使有的体育职业院校能够运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办学,也是将校企合作当作扩大招生的手段,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随着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但是企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度都不高,校企合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想要从体育职业院校中获取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了解自身的需求情况以及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现状。但是,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其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承担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责任,因而,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职业院校,企业自身并不需要承担责任,不需要花费财力、物力和人力去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中。企业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思维:即使不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其依旧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企业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并不是为了来培养专业人才,而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三)体育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质量较低

即使国家已经重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思想的转变却相对滞后,很多人依旧认为职业院校是为“差学生”创办的。当前的体育院校是通过体育运动学院转变升级而来,体育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更新,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实际的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体育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质量较低已经成为制约院校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一)体育专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结合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品质,国务院会议颁布了三对接有关要求,而这其中便包括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职业教育院校想要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开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创新与改革。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涉及不同的有关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体育的发展应该符合城乡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主要发展包括健身、中介等项目在内的体育服务业。因而体育职业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依照国家相关政策,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设置和调整专业。真正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就业,为企业提供体育专业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2]。

(二)体育课程设置与企业进行对接

另一个对接是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企业所需的职业标准对接。为了满足对接要求,体育职业院校如果想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职业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鼓励职业院校与体育企业联合进行课程设置,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同时,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职业要求的教育。学校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教材,要勇于改革和创新课程内容,可以邀请体育行业的专家或者优秀工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其实际操作经验编写到教材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具体操作方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需要提前调查体育企业,结合企业需求和职业要求来设置课程,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了解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意见,结合员工实践经验来对课程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具体的课程内容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应该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实习经历,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可以拥有较为丰富的实习经验,为日后步入企业做铺垫。

(三)体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三对接中的最后一个对接是关于教学与生产的对接,体育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体育企业提供具备较强操作能力强和实践经验、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便是体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其办学的主要优势就是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可以边学边做,知识与经验相结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院校需要与合作企业进行协商,在企业为本校学生创立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丰富实践经验的平台。

(四)确立并完善合作的规章

要想与企业进行长期深入的合作,体育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以及员工不仅要提高合作的意识与理念,还应该确立和完善与企业合作的规章制度,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强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和保障。完善的规章体系需要包含具科学的合作规划、教学管理过程所需的制度以及评价体系等等,在建立规章制度时要采用科学、合理、公正的方法,并且要结合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3]。每个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可以有各自的特色,但必须要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能够促进与企业的高效合作。

(五)寻求政府的帮助

进行高效、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只依靠职业院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政府部门的资金和政策以及相关法律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校企合作的初始阶段,因为缺乏经验和合作意识,所以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来鼓励合作,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支持并不代表硬性的管理和控制,只需要恰当的指引和规划。职业院校除了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之外,还应该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和协会的交流,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行业动态,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

三、结束语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加快体育教育方式的转变,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体育职业教育因而也将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将校企合作最为体育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近些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职业院校必须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充分理解国家的政策与发展方向,在当前深化改革体育体制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李云峰.新时期我国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5(3):100-102.

[2]康保华.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5):115-116.

[3]李全海.关于推动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J].经济师,2016,05:173-174,176.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