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初步构建*

2018-01-29 06:56
江苏教育 2018年70期
关键词:校本制度专业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办学条件等逐渐改善,但是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严重缺编、人员严重外流等种种因素致使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感严重,专业发展意识不强甚至停滞不前,制约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方——学校,必须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苏北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的研究”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分析、实践研究,初步构建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举措。

一、人文引领,内部激发

(一)人文阅读

勤于读书,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是成为名师的基础,也是保持“职业青春”常在的秘密。仔细考察一些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进行繁重工作的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读书、学习。所以,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要想走得更远,阅读是必经之路。

1.阅读提升师德。

高尚的德行是每一位教师的“为人师之核心”。所以师德建设不仅是日常教学中的“必备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推荐教师阅读一些“心灵鸡汤”类杂志,让教师产生共鸣;阅读先进教师的师德事迹材料,给教师榜样的力量;阅读名教师的成长专著,让教师明确坚守的力量,从而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我们以此来弘扬正能量,提升师德情,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正在悄然消退。

2.阅读增加储备。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拥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水从哪里来?从习得中来!对于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来说,紧抱着原有的师范(高中)毕业时的“水”来对待现在的学生,已是远远不够。那么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教育?唯有读书!引导教师读各类教辅书籍、教育书籍、文学书籍,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3.阅读丰厚智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是,这么多的方法从哪里来?从书中来!众多的教育著作里,有许多方式方法可借鉴,而且凡是借用过的教师都享受到了这些成果带来的幸福感。比如《陶行知文集》让我们学会了“爱”,学会了“体验教育”,学会了“以生为本”。浩如烟海的书籍让我们丰厚知识,做智慧的教师。

(二)人文展示

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发表、被收藏、被展示。学校每年都会把教师获得的各类奖项在集体会上表扬,再将证书复印收集,装订成册,取名为《硕果累累——教师证书集》;学校每年会帮助教师积极投稿,同时排版打印,取名为《且行且思——教师论文集》。以上“双集”于每学年的开学初为每个办公室各发一套,让教师欣赏、学习。虽然不是正规的出版刊物,但当教师看到自己的作品(证书)被收录到学校的展示资料里时也倍感光荣。此举既表扬了“先进者”,又鞭策了“后进者”,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自然被激发。

二、制度保障,外界推动

内驱力之兴趣、责任、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了它们,教师的主动发展才算迈开了第一步。执行时的另一个保障则是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是外驱动力。

(一)成长制度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已发现自身的不足,想努力提高自己,这时候学校就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建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吸收的成员是主动寻求发展的和在学校的推动下能有所发展的教师,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保障(具有发展内驱力)。之后工作室负责人根据成员的个人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再让教师结合学校的发展方案制订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含《实施目标责任书》),使教师在规划中为自己找到成长的方向。

成长制度不仅要求教师制订规划,还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十个一”达标表》完成不低于1500字的阶段反思:这学期我制订的计划完成了哪些?还有哪些未完成的?未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制度

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基础,学习是必需的。关于教师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但为确保学习有收效,学校还制订了相关的学习制度:一是学习形式为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内容由学校安排,自主学习内容由个人确定。我校要求教师采用“追踪学习”——追踪名师、追踪书籍、追踪教法,根据个人特长自选,但必须通知学校,由学校备案。二是学校统一固定的学习时间、地点(每周二的下午晚办公,地点在名师工作室),此时人人必须参加,不得缺席。三是每月安排一次学习交流,每次1人——围绕自己1个月以来“追踪”的内容,作为时20分钟(配备PPT)的学习心得,其余教师边聆听边打分评价。四是学期末上交一学期的学习笔记。这既是作业,也是展示,还是考评。这样的制度、任务与考评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有效学习。

(三)任务包干制度

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各级各类的论文评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让教师人人都参与论文撰写,而又不会感到任务繁重,教科室实行任务包干制度,把45岁以下教师按照个人特长归类,安排相应的写作任务;45岁以上的教师不定任务,自由撰写。这样,每位教师的任务减轻了,心理负担也小了,参与论文撰写的教师更多了。

(四)过程管理制度

为确保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保证质量,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活动管理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师读书交流制度、教师教学研讨制度、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课题研究制度、教师参加论文(征文)竞赛制度等,以保障每次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保障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收获、有提升。

(五)考核评价制度

有效的考核评价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为此,学校综合教师发展的各方面,结合教师意见,不断改进评价制度,最后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细则》,从“完成各项教研常规工作(参加活动、读书笔记)”“论文评奖及发表”“课题研究及获奖”“辅导学生获奖”“经验交流”等方面,根据级别的不同分别定以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考核。学校对教师每学期考核一次,每学年总积分排名一次,根据分层管理方案评出“十大教师专业发展标兵”,推荐其参加更高级别的评优评先,以尽快培养出各类名师。

三、校本研训,活动锻炼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已成为各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校本培训

当前,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形式多为讲座,校本培训的内容多为师德方面、教学技能方面、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科研方面等。最近几年,我校改变了校本培训的形式,除了在每学期的开学初,由教科室负责人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内容主要为师德提升、科研技能、课堂教学等)外,每周还在固定时间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朗读者”“阅读微讲堂”“我心中的名师”“向40分钟要质量”等主题活动。学校提前做好计划,安排主讲教师、讲述主题,要求主讲者准备讲稿和PPT,时间为20分钟。活动中的每位教师都成为主讲者,并提前做好认真的准备,这样的培训效果远远高于一些专家讲座。

(二)教学研讨

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考验我们教学能力的主战场。所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重要的一环,教学研讨则是重中之重。我们采用“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的教学研讨模式。该活动两周一次,1名主讲教师提前研究教材,准备说课,听课教师针对执教内容粗略梳理自己的见解。集体备课时,主讲者说完课后,教研组内的其余教师逐个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主讲者一一记录,再做修改。上课时,教研组内全员参与听课,听完后当天下午集中研讨交流,再次进行评价,提出见解。执教者再次做好记录,重新修订教案,必要时可再借班上课。碰到参加优质课竞赛时,还会采取多次研讨。在这样的打磨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参加比赛

比赛是锻炼教师心理素质、考验驾驭现场能力、检验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机。我们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部分中青年教师已由刚开始的“我不行,我害怕,我弄不好”的推脱,变成了现在的“我能行”。一旦有教师在比赛中获奖,学校便会大张旗鼓进行表扬,既是对参赛教师的肯定,又是对其他教师的激励。

四、评价激励,助推成长

内驱是“魂”,外驱是“引”,再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内外力结合更能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评优激励

学校按年龄层分配名额,积分靠前者享受评优评先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根据各项活动综合评选10名校级“最具潜力发展者”作为学校科研团队骨干力量。

除提供更多评优评先、外出学习的机会,学年末学校还发给每一位教师一本书作为奖励,并为其补助一半费用订阅教育教学杂志一份;学校免费为考核前10名者订阅全年的教育教学杂志一份。

(二)职称激励

乡村小学教师相比城镇教师,无论是在个人能力上,还是学习机会、获奖机会、专业发展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在高一级职称的评定上,如果采取同一标准,对农村教师不公平。所以,在职称的评审方面要对乡村教师做倾斜,让乡村教师看到晋级的希望,促进他们不断进行个人专业发展。

(三)待遇激励

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也是乡村教师流动大的原因之一。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势必会激励一部分教师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坚持奋战在乡村的三尺讲台。目前实行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就已初见成效,希望今后能再提高其他方面的待遇(比如住房),让乡村教师生活幸福感增强。

“走专业发展之路”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门努力引领教师发展的目标。以上措施是根据乡村教师的现状,从学校的管理层面入手的初步举措。还希望能够借助各级管理部门的力量,改革管理体制,调整教育资源,创建更适合的外部支持环境,让乡村教师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校本制度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