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的空间动起来、活起来

2018-01-29 21:40金成
小学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探究课堂设计

◇金成

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更应该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数学课堂也不例外。《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评价观,给数学学习带来了新的变化。作为一线教师,长期以来,教师的备课习惯于教材、缺少个性化的思考和整合,很少设计对学生的研究,对学习过程中认知引导的思考,对教学实际状况的深入分析更是少之甚少。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师生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发自内心地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才能乐于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意愿,从而展开思维的过程,产生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站在课程改革的立场看,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或者学得越多就越好,而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备课,生成课堂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情,甚至要备老师自己。我们的备课采取的是学程与导学的双线设计。传统的备课只有单线的教学流程设计,而新型教学设计是一种网状,是多点发散型结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同样的教材,不同样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上课的风格,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不同来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来设计规划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案。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突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它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因此,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种种非课堂因素,将之纳入备课范围之内,让没有预设的课堂更精彩。

二、有效设计,导航学案

学案是学生学习方案的简称。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目标,把教学设计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案。学程案应具有导学思路、引导练习的功能。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把一节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板块,对于某一板块,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其次是让学生知道思考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思考。这些问题都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课本知识题目化,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程案应该提前一天发放,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预习,试做作业,把不懂的问题在同学中进行请教或讨论,使自己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为第二天的新课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争取逐渐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三、互动探究,分层训练

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学习,他们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无所适从,因为自主学习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或者说不是大多数学生与生俱来的本领。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从“讲堂”变为“学堂”,从“学堂”变为探究知识的“殿堂”。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合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小组合作机制;探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挖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方式独立地参与学习过程;要尊重、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跟着学生走。那么如何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精心安排学生交流展示,让学生既展示预习的成果,又展示存在的问题;既展示思维过程,又展示掌握知识的程度;展示方式上既有展示各组的,又有重点展示;还有用小黑板多媒体展示,更有学生口头交流。把展示交流贯穿整个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交流的机会,而教师在这过程中及时做好评价导学工作,肯定成绩,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其实我们只要真正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练习的设计力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变、梯度安排;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理解和掌握,并充分发挥例、习题的作用,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定势,使他们逐步养成灵活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其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其成绩,又要明确指出他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反馈则是控制的灵魂,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当堂达标”学习习惯,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当日事,当日做”的好习惯。

四、及时反思,有效升华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更应该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学;凡是学生自己会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要替他做;只要学生自己会讲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讲,不要替他讲。尽量给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机会,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令学生受益匪浅的课堂。“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学力、解决了学生预习和实施教学的矛盾,而且有效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出来,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也才算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真正解放了自己。

我相信,只要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只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各种好习惯,学生自然会朝着自主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坚信:没有创新性的教师就没有创新性的学生。

猜你喜欢
探究课堂设计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