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

2018-01-29 21:40赵继东
小学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尖子生困难学困生

◇赵继东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留在户籍所在地,并需要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诸多因素的产物。

由于“留守”,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各方面缺乏父母及家庭的关爱,加之农村学校各种资源的缺乏等,其数学教育出现了滞后现象。他们往往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但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上却有明显的困难。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不能掌握数学课标规定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数学学习成绩低下,达不到相应数学课程学习要求。在数学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能低下、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感存在障碍(如敏感、自卑、习得性无助感强)、学习习惯差等。但应注意数学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面对这种状况,怎样才能逐步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下面就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尊重、理解留守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留守学生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善于传道;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在全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改变自己大讲特讲,学生侧耳倾听的课堂模式。教师要放低身段、俯下身子,深入到学生之中,倾听学生的困惑,了解他们的观点为什么会不同?他们的知识和困难的弱点在哪里?我能做些什么来降低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只有当教师课前走进了学困生的心灵,课堂上重视学困生的存在,课后认真地辅导学困生,关心和尊重他们,使他们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持续获得熏陶和感染,进而爱上老师,爱上数学课程。

二、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留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低起点,师生劳逸结合。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要有不同的教学密度,课堂设计既要给课堂教学带来快乐,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心理疲劳;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慢思考”,如低年级的拍手练习,中年级的数字接龙游戏,高年级数学故事的拓展等。在课堂作业的设置应具有高低坡度,既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让优等生“吃不饱”,又要选择选择中等生“吃得好”的典型性试题,特别是要重视选择让学困生“吃不了”的错误性练习题。练习不要求数量和速度,只要求练习的质量,让学生能学一点,掌握一点,进而能运用一点。积少成多,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善于总结归纳,勤奋练习,培养数学学习习惯。除了思维上的差异外,大多数学生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数学学习习惯上。比如,审题虎头蛇尾,粗枝大叶,导致计算错误不在少数;书写潦草,读题一目三行,运算过程文不对题;听课不会采用图表、知识树、逻辑符号、运算符号做课堂笔记,知识缺乏系统连贯等等。凡此诸多表现,给我们数学老师的启发,就是善于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利用线段图、集合圈等训练,帮助学困生总结知识点。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数学感,提高学习效率。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好中差学生分层互帮互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困生分组,为其提供学习工具,直观材料,让他们在动一动,做一做中接受内化抽象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等互助活动,让结对的尖子生对学困生讲思路、说方法,使学困生夯实基础。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抓住学困生对所学知识点容易遗忘这一弱点,及时地进行课堂练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让尖子生和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让尖子生指导的学困生反复练、对比练、重点练,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及时反馈,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数学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内因的作用才能实现核心价值观质的飞跃。因此,数学教师要想尽办法来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解决困难的刚毅。数学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善于给予系统的指导。经常向学生讲述科学家和名人志士成长的故事,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必须要有志向,要让学生从科学家和名人志士的成长经历中获取克服困难的强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特别是当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教师都要号召学生给予他们热烈的鼓掌,帮助他们获得自信,获得继续进步的动力,让他们能够轻松、主动地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三、重视课堂的激励评价,使留守学生获得成就感

任何人都有渴望体验成功喜悦的欲望,学困生也不例外。课堂口头表扬、榜样示范、学生的自我评价都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是否清晰是其思维逻辑是否严密的具体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可能是一句简单的“你真棒”,可能是一个赏识地点点头,也可能是一个轻微地摸摸头,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存在。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具有独特之处时,我常采用竖起大拇指的方式鼓励赏识。比如,学习困难学生完成一个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习题时,我在作业本上画一张“笑脸”等等。

综上所述,身为数学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在课余关心爱护他们,要舍得花时间,有意识组织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等互助活动,让结对的尖子生对学困生要讲思路,说方法,使学困生夯实基础。这样,学困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家庭作业的完成就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尖子生困难学困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尖子生为何不领情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尖子生
选择困难症
产业遴选 谁是“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