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编导在群众艺术中的作用

2018-01-29 22:06陈君艳湖南省文化馆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编导舞蹈动作

◆ 陈君艳(湖南省文化馆)

一、舞蹈编导要做到合理选题

(一)舞蹈技术技巧要适合群众

群众艺术中的舞蹈表演者大多数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大多把舞蹈活动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或健身活动,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到舞蹈训练中,而且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没有接受专业的音乐和舞蹈训练,在学习能力、肢体动作等方面的舞蹈综合素质上不可等同于专业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编导过程中,不能对他们采用与专业舞蹈演员同样的编导方法,在具体编排的动作、如何开展动作教学等问题上都需要编导人员考虑到普通老百姓这一群体的独特性。首先,编导应当根据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层次和审美水平进行舞蹈创作。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中不能编入过于复杂的动作,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的难度要适中,方便群众学习模仿。其次,在舞蹈的排演之前最好能了解群众演员的肢体素质和舞蹈跳舞经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沟通和表达技巧,选择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教授方式,有针对性地依照群体的实际情况设计动作和进行动作指导。

(二)舞蹈素材要结合时事

作品都具有时代性,都能反映出所处的时代,群众艺术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结合发生在群众中的时事,这样的题材才更能激发的演员表现欲望,受百姓的喜爱,才能打动人心,获得广泛的群众共鸣,加深群众对于舞蹈艺术的理解。有许多舞蹈作品都取材于时事,比如抗震救灾舞蹈素材和歌颂祖国的舞蹈素材,这些舞蹈作品都反映了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1.抗震救灾素材的运用

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对于舞蹈艺术的创作者来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是创作的前提。2008年5月,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师生就赴四川进行了抗震救灾的生活体验,深入抗震救灾现场,走进群众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在北京演出的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就是以汶川地震中羌族群众生活为素材创作的,这部舞蹈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老百姓在家园遭遇重大灾难时的自强不息,把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绝不屈服的精神底蕴呈现出来。这部舞蹈诗剧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舞蹈艺术与人民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2.歌颂素材的运用

歌颂祖国和歌颂党的题材历来都是群众艺术中的重点题材,从长征组歌到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无不反应了人民群众对于祖国和党的热爱,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反应了时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描写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运动,歌颂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使政治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还因为它运用了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展示了鲜明的中华民族色彩。

二、舞蹈编导要选择合适的道具

选题确定之后,舞蹈道具的选择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舞蹈的编导中,道具和布景有助于提升舞蹈表演的表达效果,增强舞台对舞蹈的修饰作用,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在群众舞蹈艺术中,舞蹈道具还能直接鲜明地表达舞蹈主旨和情感,便于群众对舞蹈的理解,体会编导的构思和舞蹈的中心思想。在舞蹈表演中,道具的合理修饰能够使得舞蹈表演更加精彩,拱托舞蹈表演的意境,增强舞蹈表演的色彩。

(一)布景烘托舞蹈表演的意境

舞蹈作品不局限于具体的舞蹈演员和道具,而是致力于表现一种情境。舞蹈艺术应该是有所表达的,这样的表达处在一定的意境之中,在表演过程中利用布景对环境进行提示,就能够实现更加简单明了的意境表达。例如在戏剧性较强的舞蹈作品中的布景使用,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情节与舞蹈道具的有效结合,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将舞蹈的主题烘托出来,还能够引导观众联想,使观众融情于景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道具增强舞蹈表演的色彩

舞蹈道具的使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装饰性作用。在进行舞蹈编导时,应当重视使用恰当的道具来增强舞蹈表演的色彩,例如在春晚舞蹈表演中经常利用光与影的变幻,借助灯光营造一种奇幻的氛围,通过灯光的变幻增强舞蹈效果。尤其是在群众舞蹈表演中,有效的借助舞蹈道具还能够增强舞蹈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价值,使舞台空间变得富有层次和立体感,使群众舞蹈演员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将编导人员所预想的效果表现出来。舞蹈道具的合理使用还能够弥补非专业演员的舞蹈技巧上的缺失,增强舞蹈表演的色彩和表现力,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三、舞蹈编导要进行编排构思

舞蹈编导的工作核心是对于编排的构思,在进行群众舞蹈的编排构思时,要对舞蹈主题进行综合思考,通过体会群众生活素材,将群众生活进行舞蹈艺术构思,选择合适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表现出舞蹈作品的主旨。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通过即兴舞蹈创作,把各种优美的动作串联起来,组成一个舞蹈的雏形,巧妙地将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活力。

(一)选择适合主题的音乐

在进行舞蹈编导工作时,将音乐与舞蹈进行完美的结合非常重要。好的音乐能使舞蹈锦上添花,增强视听效果和感染力,而且还能调动演员的情绪,使舞蹈表演更富激情。尽管有些舞蹈是没有音乐的,但是无声状态下的舞蹈动作对于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和观众的舞蹈欣赏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这显然不适用于群众舞蹈艺术。在群众舞蹈艺术中,音乐的节奏对于舞蹈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主题音乐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群众舞蹈表演中要选择符合大众审美品味的音乐作品,这样才能激发起舞蹈演员和观众的共鸣。其次,在选取和制作舞蹈配乐时要注重音乐与舞蹈的和谐一致,根据舞蹈的题材和整体意境来匹配或者制作音乐。要匹配能够准确反映舞蹈主题的音乐,让舞蹈表演能够带给观众更完美的视听觉效果。再次,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舞蹈整体队形变换的时候要与音乐的伴奏保持一致,营造一种美好的意境。最后,舞蹈音乐的选择和制作需要结合舞蹈主题与整体构思,体现舞蹈的思想内涵,使舞蹈和音乐完美融合。

(二)对群众文化素材进行构思

舞蹈编导时应充分利用群众文化素材,对群众文化素材进行合理的构思,由于主题是人民群众,因此在舞蹈编排时要使舞蹈形象更加亲民化,例如可以利用民俗舞蹈中的一些人们熟悉的舞蹈元素,比如闽南的茶花灯舞、东北秧歌等等,来拉近舞蹈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其次,舞蹈的风格要通俗易懂,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土民情,可以适当引入当地的独特的群众文化,使舞蹈更贴近当地群众。

(三)即兴舞蹈增强群众舞蹈互动

即兴舞蹈要求舞者在充分理解舞蹈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通过即兴的表演激发创造力。即兴舞蹈能够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动作素材,将编排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在群众舞蹈创作中,即兴舞蹈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专业编导者和群众共同进行即兴舞蹈,不仅能够增强编导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舞蹈的创作,提高舞蹈的质量。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艺术丰富着群众文化艺术和老百姓的娱乐生活与精神世界,体现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歌颂和追求。但是在群众舞蹈编导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这需要舞蹈编导充分认识到群众艺术的特殊性,要求编导人员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将舞蹈编导法则应用于群众文化艺术中,精心选取适合群众艺术的舞蹈主题,充分汲取艺术养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作和编排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舞蹈作品。

[1]范辉.舞蹈编导在群众艺术中寻找编舞法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

[2]冯蔚.浅谈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J].大众文艺.2016(08).

[3]王伟国.谈建国后群众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J].戏剧之家.2015(10).

[4]高雅.与众乐,其乐无穷——析上海群文青年舞蹈编导作品展演[J].上海艺术评论.2017(01).

[5]孙一馨.加强我国群众舞蹈艺术开展水平的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4(15).

猜你喜欢
编导舞蹈动作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动作描写要具体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