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2018-01-30 10:18卞静宋涛赵严温琳琼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活素孟旦左西

卞静,宋涛,赵严,温琳琼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内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心脏回心血量不能够充分排出心脏,血液淤积于静脉系统,以至于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不足,而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1]。肺淤血和腔静脉淤血是心衰的主要症候表现,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部分的患者虽然经过系统内科治疗,但是心衰症状仍然长期出现,有心源性恶病质,而且需要反复的长期的住院治疗,被称为难治性心衰[2]。难治性心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该疾病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年来本院使用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至本院进行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修订版)相关标准,具有顽固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典型体征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3.54±10.52)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1.03±0.52)年。其中扩张型心肌病9例,缺血性心肌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酒精性心肌病3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3.82±10.29)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1.22±0.64)年。其中扩张型心肌病6例,缺血性心肌病3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酒精性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脏原发疾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心功能NYHA分级为Ⅳ级;②LVEF<45%,LVEDD≥60%;③BNP平均≥960 pg/ml;④心衰病史≥3个月;⑤去除各种诱因,经系统治疗疗效不明显;⑥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收缩压<100 mmHg,和(或)舒张压<60 mmHg;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④合并肿瘤、血液、免疫等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⑤合并恶性心率失常的患者;⑥合并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⑧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常规使用、吸氧,去除诱因。在此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0.5 mg/支)

1.5 μg/kg静脉负荷剂量静注,再以 0.007 5~0.015 μg/(kg·min)静脉泵入,共计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第1天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海合天欣,成都圣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104,5 ml:12.5 mg),初始负荷剂量为12 μg/kg静注,再以0.1 μg/(kg·min)微量泵入,60 min后以0.2 μg/(kg·min)微量泵入,共计24 h。

1.2.2 分析指标

1.2.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超过1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无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2.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心率(HR)、呼吸(R)、高压(SP)、低压(DP)、尿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

1.2.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PRA、AngⅡ、ALD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血清氨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管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情况。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3~5 ml,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试剂盒购自武汉华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检验均由本院生化试验进行检测。

1.2.2.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头痛、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linical efficacy(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R、R、SP、DP以及24 h尿量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 d观察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7 d观察组各项指标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Table 2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visal sig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Table 2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visal sig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P值0.759 0.000 0.044 0.799 0.000 0.030 0.462 0.000 0.006 0.583 0.000 0.007 0.464 0.000 0.028项目 时间HR(次/min)R(次/min)SP(mmHg)DP(mmHg)24 h尿量(ml)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观察组(n=50)84.13±15.22 75.11±8.02 70.47±8.25 30.17±3.75 25.34±3.19 24.51±2.82 169.26±13.63 150.32±11.55 139.71±10.72 93.13±4.10 88.02±4.27 83.74±4.11 463.91±48.32 901.57±50.33 1 428.47±126.80对照组(n=50)85.07±15.36 81.25±8.96 73.91±8.60 30.35±3.28 27.84±3.67 25.83±3.15 167.18±14.50 159.17±12.73 145.70±10.51 93.62±4.77 91.61±5.12 86.27±5.06 471.07±49.15 793.48±51.27 1 375.84±108.84 t值0.307 3.610 2.041 0.255 3.635 2.208 0.739 3.641 2.821 0.551 3.808 2.744 0.735 10.638 2.227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PRA、AngⅡ、ALD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 BNP、PRA、AngⅡ、ALD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 d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7 d后各指标继续好转,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A、AngⅡ、ALD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3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he change of PRA、AngⅡ、AL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A、AngⅡ、ALD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3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he change of PRA、AngⅡ、AL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项目 时间NT-pro BNP(pg/ml)PRA[ng/(ml·h)]AngⅡ(pg/ml)ALD(pg/ml)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观察组(n=50)3 316.64±1 534.34 2 018.39±1 304.66 1 688.09±977.80 7.61±2.30 5.47±1.25 4.53±1.60 89.53±22.40 60.05±20.61 38.26±9.25 195.13±24.46 145.72±31.06 83.36±9.85对照组(n=50)3 427.36±1518.64 2 967.99±1313.47 2 184.22±921.94 7.52±2.47 7.04±1.33 5.28±1.05 88.36±20.25 75.52±21.58 42.51±10.04 194.70±22.87 179.44±35.06 905.30±10.28 t值0.363 3.627 2.610 0.189 6.082 2.771 0.274 3.666 2.201 0.091 5.091 3.447 P值0.718 0.000 0.010 0.851 0.000 0.007 0.785 0.000 0.030 0.928 0.000 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其中低血压2例,恶心1例,其他2例;对照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6.00%,其中低血压1例,心动过速1例,头痛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或者减量后自行恢复,未经特别治疗。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但是部分患者虽然心脏情况尚未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病变,常规的系统治疗却对其效果不佳,甚至病情仍然在不断进展。这种情况被称为难治性心衰,也称为顽固性心衰[5]。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部分患者被认为是治疗方案制定不当所造成的,或者与洋地黄中毒、过度利尿和限制钠盐摄入导致电解质紊乱、其他未诊断出的心脏疾病、肺栓塞、肺部感染、甲亢等因素相关[6],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去除上述诱因以后,常规治疗仍然不能取得预想的疗效。

新活素是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药物,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尝试治疗难治性心衰[7]。新活素的主要成分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脑钠肽(BNP)作为由心室的心肌细胞所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BNP能够拮抗RAAS系统,能够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而扩张血管,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能够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电解质平衡,能够影响血管重塑,还能够抗冠状动脉痉挛。重组人脑钠肽(rhBNP)是以BNP为基础人工合成的药物,是近十年FDA所唯一批准上市的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利钠、利尿、拮抗RAAS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宋翠丽等[7]对8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分别使用硝普钠和新活素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新活素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硝普钠组的80%,同时使用新活素治疗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优于硝普钠。关于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研究国内外多有报道,其疗效被认为优于硝普钠等常规的治疗药物,但是对于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疗效。

左西孟旦是一种钙离子增敏剂,其作用是通过改变钙离子的结合信息的传递而起到作用[8]。左西孟旦在体内是直接与肌钙蛋白相结合,从而稳定心肌收缩所必须的心肌纤维蛋白的空间构型,心肌收缩是在钙离子的诱导下所实现的,因此使用左西孟旦以后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会明显增加,但是对心率、心肌耗氧量等指标影响不大。另外,左西孟旦具有强力的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是通过激活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通道所实现的。钾通道被激活以后,血管会发生扩张,因此能够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以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左西孟旦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其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消化道、肝、肾、尿液中,但是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胆汁和尿液是其主要的排泄途径,半胱氨酸是其代谢的主要形式,因此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少。

本次研究联合使用新活素与左西孟旦对难治性心衰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明确提高临床疗效。这是因为左西孟旦对心脏的钙离子发生了增敏作用,提高了心肌的收缩力,这使rhBNP对心肌系统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起到了协同作用,因此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从生理指标上看,两组患者HR、R、SP、DP以及24 h尿量等指标虽然在3 d、7 d均有明显好转,但是3 d与7 d相比,观察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同对照组比较的差异程度更为明显。这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短时间内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的体征。同样,从血清指标上看,3 d与7 d相比,观察组血清NT-pro BNP、PRA、AngⅡ、ALD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显著的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但是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对于难治性心衰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清学指标,也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可能发生的如低血压等并发症,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1] 程方春,李洪,王雪雯.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6,6:783-784.

[2] 戴闺柱,黄峻.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C].第二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2010:12-15.

[3] 张俊.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2:45.

[4] 马长生,胡大一,王显,等.心脏病学实践2010-规范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5-381.

[5] 毛继康,任爱勤.甲状腺激素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心衰伴低T3、T4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2):41-42.

[6] 王怀诚,韦生坤.联合硝普钠、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15(10):141.

[7] 宋翠丽,孙丽,王炳艳.硝普钠与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衰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169-167.

[8] 杜贺,史承勇.左西孟旦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555-557.

猜你喜欢
活素孟旦左西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疗效
左西孟旦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