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探析

2018-01-30 10:18王海龙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双镜胆漏胆总管

王海龙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普胸外科,辽宁 鞍山 114300)

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在普外科较为常见,是存在胆囊结石的同时胆囊壁存在向腔内突起的息肉样病变,以腹痛、腹胀、呕吐等为表现,还可出现胆绞痛、肩背部放射性疼痛等。饮食、年龄等因素均是对胆结石发生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其中,肥胖、妊娠、长期高脂饮食、老年人等人群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1]。本研究探讨了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有效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双镜联合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9岁,平均(54.18±2.5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91±1.32)年。开放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4.25±2.01)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3.11±1.4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放组实施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开腹将胆囊切除,对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同时将胆总管切开取石,置入腹腔引流管和T管引流,术后10~15 d将T引流管拔除。

双镜联合组则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方式。全麻后气管插管,在剑突、脐上、右锁骨中线和右肋下交界处三点进行穿刺,腹腔镜置入进行脏器探查,腹腔镜下暴露胆囊三角,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分离,并在胆囊管附近胆总管处放置可吸收夹,预防胆囊小结石进入到胆总管。在胆囊底部将胆囊切开,经剑突下穿刺孔将胆道镜置入对结石进行观察,明确息肉情况和分布,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将导管置入对胆管进行冲洗。胆道镜下直接将胆囊息肉钳夹取出,快速送检,根据检查结果考虑是否切除胆囊,术后胆囊用生理盐水冲洗,将血凝块清除,术毕给予引流管留置,逐层将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效果;完成手术的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总量、手术后引流的时间、卧床休息平均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肝胆管损伤、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效:症状消失,结石完全取净,1年无复发;有效:症状减轻,结石基本取净,有一定并发症发生;无效:症状未改善,并发严重并发症。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效果相比较 双镜联合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效果高于开放组(χ2=5.165,P=0.023),见表1。

表1 两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效果相比较(n)

2.2 两组肝胆管损伤、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双镜联合组肝胆管损伤、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χ2=6.541,P=0.011),见表2。

2.3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双镜联合组完成手术的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总量、手术后引流的时间、卧床休息平均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肝胆管损伤、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相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相比较(±s)

项目完成手术时间(min)失血总量(ml)术后引流时间(d)卧床时间(d)胃肠道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开放组(n=40)104.13±10.15 92.02±12.53 3.40±2.13 2.14±0.31 57.40±3.57 6.61±2.59双镜联合组(n=40)85.01±2.91 78.98±5.72 2.51±1.41 1.01±0.51 25.51±2.61 4.62±1.21 t值8.992 8.624 8.201 8.555 9.255 10.724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对于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传统治疗术式多采用开腹手术[3],但其创伤大且出血多,虽然可通过手术取出胆囊结石,将息肉切除,解除病变状态,缓解发热和胆绞痛等临床症状,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容易出现胆道感染,且容易遗漏小结石而出现复发[4]。

近年来,腔镜技术在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中应用广泛,采取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可在腹腔镜下保证手术视野进行精确操作,保持术野清晰,有利于准确定位病灶,缩小切口,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和出血[5]。另外,胆道镜下可进行胆总管探查,仔细观察胆结石和息肉情况,有利于提高切除的准确率,提高结石取净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用于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具有高效、安全和低复发特点,愈合后瘢痕小,且无需分离胆囊三角,可避免胆管损伤或大出血[6]。

本研究中,开放组实施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双镜联合组则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方式。结果显示,双镜联合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治疗效果高于开放组(P<0.05);双镜联合组完成手术的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总量、手术后引流的时间、卧床休息平均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P<0.05);双镜联合组肝胆管损伤、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方式效果确切,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操作时间,缩短术后引流、卧床和胃肠道恢复、出院时间,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1] 国同歌,李鑫,刘双,等.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3):60-61.

[2] 郝青.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92.

[3] 陈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30例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4):17-18.

[4] 徐恕,张剑权,符国珍,等.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3):212-214.

[5] 卢明,胡界.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1):1485-1487.

[6] 殷忠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留胆囊手术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5):777-779.

猜你喜欢
双镜胆漏胆总管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探讨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评价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