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探析*

2018-01-31 06:47樊跃发
关键词:特色制度政治

樊跃发,赵 玮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影响力也大大提高,这充分证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1]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能焕发出大国风采。

一、 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既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又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深入分析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的理论来源,有利于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思想的行动自觉。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制度自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世界发展的共同道路,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建立充满了希望与信心。他们发出“否定私有财产”“摧毁一切奴役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3]的呐喊,通过对私有制的否定,宣示了对公有制的自信。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之一。中国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公有制自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4]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信仰者与忠实的实践者,充分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制度自信思想,借鉴他们的制度构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不动摇,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殚精竭虑,做出了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国家重大制度。从专政到治理,从单向一元到多元共治,从政府主导到实现国家、社会、公民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制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二)对中国传统制度自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曾自诩天朝上国,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别国交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制度自信较为明显的表现。虽然这种极度膨胀的自信也是有某种缺陷的,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曾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当代,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曾多次强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立足党和国家的大局思考和处理问题,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求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国家的稳定统一。此外,中国古代存在救灾备荒、扶贫济国、养老扶幼等制度,有利于体恤百姓,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也有所助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制度自信思想与当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坚持以民为本,直面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利益,使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有充分的获得感,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无论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桩桩件件都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怀。古代的科举制度、选官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选拔擢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深化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汲取古代传统制度自信的精华,建立新的对当前国家发展有益的制度。

二、 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信,依靠制度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与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与古今中外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

(一)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制度更完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壮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彰显。在经济领域,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在政治领域,继续坚持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及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政治生态更加净化,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更高,法律法规更加完备,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文化领域,通过深化文化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文化愈发繁荣昌盛,公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齐全,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全方位提升。在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逐步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社会不断和谐发展,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在生态领域,完善顶层设计,加固“四梁八柱”,绿色发展理念也正一步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切实的行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这一幕幕的改变,和国家制度密不可分,和人民对国家的期待紧密相连,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更是息息相关,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自信,对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

(二)与西方国家对比:我们的制度更成熟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引导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的经济往来、政治对话、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但是各国依然保持着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制度,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很多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资本主义本质上的腐朽性与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多次经济危机发生。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这不仅给美国的金融业造成重击,而且给美国的建筑业、制造业甚至农业都造成影响,致使居民收入减少,引发民众恐慌,不利于整个国家的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长期低迷不振、失业率攀升、市场萎靡、危机深重。而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关键作用及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与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积极稳妥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正以崭新的姿态、日益成熟的制度,共同引领时代的发展。

在政党制度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在竞选中有着不同利益的政治集团相互攻击,丑闻不断,政策或立法经常出现反复,影响了国家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两党制和多党制都是金钱政治,政党的竞选活动都无法离开竞选经费的支持,这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际上,两党制和多党制都很难真正代表选民的利益,很多情况下是为选举而选举。在选举过程中,竞选人员为了拉拢群众、提高人气,重点实施有利于自己集团的政策方针。总体而言,这些方针政策仅仅维护了少部分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国家长远全面的发展。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中的“根本与基本”本身就包含稳定成熟、不动摇的意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一制度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谋好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协商,注重激发多党合作制度效能,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原则、强化机制、增强能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加成熟,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6]

(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比:我们的制度更民主

苏联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形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显然,苏联模式对维护和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在全球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个人崇拜、民主缺乏、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与腐败等弊端。在思想文化方面,过于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学术民主消失,思想学术界万马齐喑,一片死气沉沉。相比而言,在政治领域,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既体现了代表利益的全面性,又保证了监督的有效性,能够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保护和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我们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蓄,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相对开放、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7]通过和苏联模式进行对比,以及早期照搬苏联模式的惨痛教训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设计和发展国家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本国养分的制度,才能突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民主、更开放的优势。

(四)与既往发展历程对比:我们的制度更科学

一个制度的科学性应该主要由其产生的绩效来衡量。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以及主观认识的偏差滞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各项民主制度经历了全面确立、曲折发展、遭受破坏、取得进展四个阶段。其间,民主集中制遭到损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民主政治生活进程出现中断的不正常状况。改革开放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特别是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出台一系列重要指导性文件,为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做好各方面工作、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8]他主张,加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联系群众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发展,进一步将人民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对保障人民管理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事物的权利,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权利行使的渠道和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公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诉求、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展现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制度。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并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传统僵化观念被逐步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次确立。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两个更”: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有利于推动市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激励作用,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又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共享制度创新的成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明确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又要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增量尤为可观,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三、 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的重要价值

我们党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这些制度,使中国制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有效的机制,使中国制度能够更加顺畅地运行,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一)进一步丰富了治国理政思想新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坚定的理论信仰、卓越的政治眼光、善断的战略思维,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以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升华和概括,贯穿于我国的理论总结、制度发展、道路历程、文化传承中,丰富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也为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提出了明确的准则和规范。这一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坚定制度自信是继续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动力所在,全面深化改革为制度自信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只是物质力量、政治大国、文化强国的兴起,更是制度文明之路的开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迈向新时代的思想引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四个自信”与中国梦之间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实现中国梦,道路自信是方向,理论自信是灵魂,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基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由科学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来保障支撑。习近平制度自信思想贯穿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第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第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治优势;第三,有利于发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经济优势;第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优势;第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优势等。当前,实现中国梦,要靠不断用牢、用好、用足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中国取得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密不可分,让群众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动力。

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优越性,相信我们的制度是为人民争取幸福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各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应该对国家制度更加自信,对我们的党更加信任,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进军。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特色制度政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